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财富天下之禀给制度篇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财富天下之禀给制度篇。


战国之际,东方诸国随着工商业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星罗棋布的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这其中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

我们先看“啬夫”官职的普遍设置,秦律中有大啬夫、县啬夫、官啬夫、田啬夫、仓啬夫、库啬夫、亭啬夫、司空啬夫、厩啬夫、皂啬夫、苑啬夫、工室啬夫、漆园啬夫等十多种,实际社会中恐怕还不止此数。其中大多数为基层管理经济部门的官员,加上其佐官、工师、曹长等,数目很是庞大。这正是由于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着封建的土地国有制。正因为如此,就引起了设置各种‘官啬夫’以管理国有土地、耕牛、农具、种籽以及大车的制作与维修,仆役的征集与奖惩等等的需要”。

这是秦的国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还有一些有力的佐证。一句话,就是大量的国有制经济部门需要有关的各级官吏去管理。

由此,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开始实施统治。

这个官僚体系变不听命于原来的宗主,而是直接听命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一个人就可控制和统治整个社会。

而国家要维持如此完整细致的禀给制度,如没有一定的物资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些物资便主要得依靠国有制经济各部门的相当规模的生产。

从《效律》等律文的内容看,秦凡主管经济的部门都有专门从事经济核算的事宜,称为“计”。

同时,这些部门每年都要向上级或朝廷报告其经济收支情况,称做“上计”。“上计”的内容不仅有钱、粮收支的项目,还包括户籍、土地、赋税、劳役等各方面的版籍情况。它不但使中央政权能及时把握全国经济乃至各部门经济的状况,以便下达适宜的规划;也能据此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使其更有效地执行国有经济的规划。

由此,卫鞅开动了“以国为本”,或“以君为本”的称霸顶层设计机器,与管仲的“以民为本”的称霸方案截然相反。

卫鞅为秦国设计的这套被后世称为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的计划经济”,成为秦国变法的富国强兵的唯一经济常态,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强硬的改革一出台,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利益结构,破除世袭,“宗室非军功论,不得属籍”,必然遭到权贵的激烈反对,而卫鞅又为此制定了更为严厉的刑律制度,对反对者进行坚决的回击。

(财富天下之23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