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兰州二套房「兰州市有多少套房子」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兰州二套房「兰州市有多少套房子」。

编者按:

很多时候,不是你选择了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你。以买房为例,大部分的群体,都是因为被逼无奈。房子不仅仅只是的房子,也是享受更多城市资源的筹码。网友的投稿,简单的笔触描写了一大部分“普通人”的辛酸。买房,也许是为了结婚、为了孩子、为了老人……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总有一座山压在你的身上,不得已,只能负重前行。


一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混子,2012年靠着父母,在兰州九州买了房、落了户。接下来的几年,克勤克俭,节衣缩食,好不容易还清了房贷,又在2018年,狠心买下了第二套改善房。


那一刻,觉得自己的人生走上了巅峰。


然而仅仅嘚瑟了一天,就有一种幡然醒悟、被生活嘲讽的感觉:两套房就是人生的巅峰?醒醒吧,中年人,你就是个普通人,而且将来永远还就是普通人!


买第一套房的时候,已经工作了3年,积蓄5万元左右。2012年九州新房的价格是6000元/平左右,而创城集团的复式,单价也才4500元/平,四合居二手房5500元/平。一套房子大概在50万上下,这是举全家之力可以承受的极限了。


为了结婚,咬牙买了,没考虑孩子,没考虑来客,说实话,这些因素考虑不起。


2018年,条件允许考虑这些的时候,发现收入是增加了,可房价涨得更喜人。咬咬牙,负债搞起了第二套。为兰州房价的坚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由于从事建筑行业的关系,新区、定远、榆中、碧桂园(青白石)、文创城、彭家坪、大滩、马滩都留下了身影。


本来以为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没想到加头一看,后面已经没了人影。因为仔细打听了一圈,发现身边的人,差不多都是人手两套。那种感觉真是我靠?撒?真的?哔了狗了!


比如:定远某国企吴先生:84年出生,14年买大名城,19年欣欣嘉园,理由是小孩上学;某业主单位王女士:86年出生,13年买安宁刘家堡,18年恒大帝景,理由小孩上学;某施工单位郑女士:80年出生,11年买九州,20年买南关,理由二孩上学;某设计单位刘先生:88年出生,11年买雁滩家园,18年买安宁培黎广场,理由孩子上学。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太多太多了,这是人到中年必须来一套学区房的例子。还有一些例子,单位的小李,95年出生,2020年首套房订到了文创城;某国企单位的技术员,小孙,94年出生,2018年买到了翡翠华庭;某供货单位的销售经理,小孙,96年出生,最近在看碧桂园文璟城。


这些例子估计也发生城市的各个角落,由于和我年龄差距大,90后普遍不愿意和我这大叔扯淡,有些信息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但大部分买房者还是受首付和总价的制约,只能优先考虑价格因素,之后才能考虑孩子、交通、商业等等。而这些人将来或许因为孩子、老人等因素,购入二套房,走上年轻人买房,到中年人还买房的潮流中。


由于自己不是专业做数据分析的,不能靠数据来证明兰州的房价,尤其是学区房的价格会持续的涨下去,但我所列出的数据,确能代表一部分人外地来兰的人,初期收入不高,仅能选择偏远“山区”买房。


等发展几年,收入增加,必定会有一部分愿意为优质生源买单。而这部分人应该还占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比重,就是由于这部分人源源不断的加入进来,会持续的增加学区房的价格,一只船小学的学区房能飚过30000,这感觉是兰州发展的必然。


国家这几年的政策已经开始围剿学区房,兰州也通过教育的集团化来限制,但通过北上广的一系列操作后,按媒体的说话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学区房依然屹立不倒。


交通、通信、生活方式和100多年前相比,天翻地覆,但学校的教育方式,100多年没怎么改变过,如果教育方式不变,房子的金融属性不变,那学区房估计会一直坚挺下去。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编写的《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的教育方式,估计是国家最有可能去摸索和实现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将是颠覆式的,学生不局限在学校,学习的人年龄变成混龄,学区房的区域效应瓦解,房价才有可能崩塌,这种改革按朱教授的预测至少还得5-10年。


我们国家应对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不会学日本去刺破,摸索一条适合中国的政策,而这条政策目前的模式是抑制流入房地产资金的同时,通过经济的发展跑赢房地产的增速,这个没有准确的时间节点,但通过国家对房产税的一些列操作,没个三、五年,估计也落不了地。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是个普通人,小孩又快到学龄,又有点积蓄,还能还得起房贷,那就来一套学区房呗。


未来你也是人手两套房的兰州人,但是也没啥可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