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郑州开发商破产「郑州烂尾楼全国第一」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郑州开发商破产「郑州烂尾楼全国第一」。

外地朋友来了,尤其是没来过河南的人,你带着去哪里玩?

出郑州,奔登封少林寺,再往西到洛阳龙门石窟,也就差不多了。

为什么是少林寺和龙门石窟,因为这是真正的河南名片,很硬核。除此之外,你找不到第三个。

当然,如果那位朋友再来郑州,就可以带着去开封了,后来造的清明上河园,专坑外地人的鼓楼夜市。别说鼓楼夜市,北京王府井、武汉户部巷、西安回民大街,全国都一样,但名气很大,你还是要去的!

如果第三次来呢,会不会去大玉米、中原福塔、河南博物院?关键是没别的地方了。

同为八大古都,洛阳是唐朝神都,开封是北宋首都,一个是唐,一个是宋。

这就是郑州,没有城市名片不说,往朝代上靠也就一个商城遗址,但要带着朋友游玩商朝,首选的不是郑州,而是安阳,同样是八大古都之一。

你说郑州尬不尬?

好在有为此努力的开发商!

先别着急喷,住房、教育、医疗,是当代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一直在C位挨骂,但开发商毕竟不是H和M,不但可以不买他的房子,还可以去他门口维权,看能怎么滴?因为即便是不良开发商,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何况还有一些积极努力的开发商,他们是除了政府之外,对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人。

郑在说房,因为已帮超过1000位朋友买房,所以更懂地产品牌,更懂开发商。在我看来,这些开发商也是各种各样,但要说起来谁更爱河南,更有情怀,不妨抛开住宅地产开发,从产业(包括商业,下同)地产去看。

原因很简单,与住宅开发快周转、打一炮就跑相比,产业地产开发具有投资强度大、额度高、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一家开发商的初心和坚守。而且,产业地产能带来就业、创造税收,从而更好的助推郑州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今天,从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的角度,把郑州36家开发商分成四类,看谁坚守河南,谁赚了钱就想跑路?

第一类,从住宅开发切入到产业地产的18家:

建业、正商、康桥、永威、美盛、振兴、亚星、亚新、星联、新田、中绘、碧源、新东润、浩创、普罗、瀚宇、裕华、常绿

这批开发商,以建业为代表。1993年动土的金水花园,是第一个住宅。此后,逐渐涉足产业地产,目的是更好地开发住宅。然而,住宅楼盘多了,政府要求配套的产业也多了,逐渐形成了规模,有了产品条线。直到2015年6月6日,建业新蓝海战略发布会,老胡官宣转型新型生活方式服务商。

现在看来,颇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

谁能想到,当初为了做住宅,被动接受的产业配套,竟然成了今天硬核主打产品。我相信,这里面有老胡的情怀与担当,因为建业可以选择说“不”,然而不但做了,甚至有时候还全力以赴、不计成本、大张旗鼓去做。

先不说凯旋广场和总部港之类,就说足球小镇、电影小镇,为郑州人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地方,并能创造就业、拉动消费、贡献税收,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但对建业来说,我相信很不划算,以电影小镇为例,开业时做好了两条街,已经投入26亿,你觉得收门票啥时候能收回来?

老胡与王潮歌合影

“只有河南”就要开业了,听到了两条小道消息:

1.老胡对股东说,因为想为社会多做点事儿,包括“只有河南”在内的几个项目,是赔钱的。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从他个人收益里补给大家。

2.从“只有河南”团队中传出一句话,“在项目上干死,也要如期试营业。”

这就是真实的建业,也是从住宅切入到产业地产的代表。

后面的正商、康桥、永威、美盛、振兴、亚星、亚新、星联、新田、中绘、碧源、新东润、浩创、普罗、瀚宇、裕华、常绿等17家开发商也是这样。

不同的是,振兴、亚星、新田、碧源、浩创、瀚宇、裕华、常绿都是工程起家——我严重怀疑,是不是老板们当初都是包工头,然后给开发商干活时,发现了房地产行业竟然如此暴利,干脆撸起袖子自己干了?

比较特殊的是新东润。根据其官网介绍,第一个项目就是城市综合体, 位于焦作的龙源湖国际广场,“打造集生态精品住宅、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新城。”在郑州本土开发商之中,起点是比较高的。

这18家开发商核心仍然是住宅,除非像建业那样转型,否则难免还是用住宅开发的思维来运作整个企业。

说明了什么?

即便住宅地产比以前难了,但也是从躺着赚钱变成站起来赚钱,也比与实体紧密相关的产业地产好做,而且赚的更多、更容易。

第二类,从产业地产切入到住宅开发的7家:

正弘、银基、豫发、昌建、美景、鸿宝、盛润

我觉得挺好玩,正弘、银基、豫发、昌建都是从商业切入到住宅开发,只是正弘最初从正弘国际名店开始,走的是高端路线;银基、豫发分别从银基广场、锦荣商贸城两个专业市场起家,相对低端;昌建则是从收购原漯河兴亚集团、组建河南中汇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起点层次上与银基、豫发半斤八两。

然而,银基和豫发则是真正投身去做产业的开发商。现在,冰雪世界、乐海水世界、黄帝宫御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经渐渐成了郑州文旅休闲胜地。而豫发则深耕“纺织服装”,做全了“锦荣系纺织服装产业链”,你说豫派纺织服装行业,根本就不可能绕开豫发。

美景则是从金融板块切入,与后面的鸿宝、盛润相同,至今虽然还有住宅地产业务,但多元化的布局,让人眼花缭乱,几乎是啥都干!

以鸿宝为例,官网截图一下,你看是在做什么?

在住宅地越来越难拿的今天,美景、鸿宝、盛润住宅开发声量日渐弱化,业内倒是传出他们金融投资赚的盆满钵满。也难怪,脱离金融来说房地产就是耍流氓。全民掏空“六个钱包”买房时,可曾有人想到,开发商是为银行打工的?

谁能想到,美景竟然是马云蚂蚁集团股东?

然而,这三家企业多元化布局同时,业务重心已经转型,以美景集团为例,现在“是一家以主题房地产开发、红酒产业、通用航空、金融服务、健康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

总之,是好事儿,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另辟蹊径。

由此也能看到,开发商多元化目的并不那么纯粹,正如地产老炮评价:

恒大一辆车没卖,但市值已经是恒大地产的两倍,想必各位地产老板震惊了。为什么要多元?一是为了分散风险,二是为了融资,三是产业多元化勾地。但开发商已经认识到,地产不好干,但别的更不好干,企业基因已经决定了,不会再像万达前些年一样毅然去地产了。

多元化的方向,首先是往上下游延伸:搞工程公司、材料公司、园林公司,后来是开商场、开酒店、医院,现在是物业公司、长租公寓、代建业务。当然,跨度更大的是涉足保险、银行、机器人、饮用水……多元化看起来很热闹,但据统计,30家重点大房企,多元化营业收入的占比,徘徊在12%左右。

第三类,单纯一个业务板块的8家:

楷林、信友、同信、华瑞、瀚海、海马、天伦、名门

楷林是最另类的,也是在我心目中和建业一样值得尊敬的开发商,两个原因:

一是当全国百强房企大举抢滩郑州之前,楷林就干净彻底退出了住宅开发。那时,住宅还很暴利,还很好做。一个典型表现,当时开发商内部工程最受重视,因为只要盖出来房子,就不愁卖。然而,楷林说退就退了,专心去搞写字楼开发运营了。

二是楷林转型成功了,成了中国出名的“写字楼专家”。国人说“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屁话。如果楷林搞写字楼失败了,那就是宋襄公,沦为笑柄不说,还将作为反面教材记录下来。

信友、同信、华瑞就是单纯住宅开发,“搞钱-拿地-卖房”的模式,兜兜转转,周而复始。

瀚海、海马、天伦,住宅业务本身就是主营业务之外衍生出来的板块,没啥意思,不再细说。

至于名门吗?能剩下住宅就不错了,希望能够度过危机,毕竟名门翠园为代表的楼盘,业主还在等房子交付呢!

第四类,总部已经搬出郑州的三家:

鑫苑、和昌、绿都

我常常想,郑州交房就维权,开发商也觉得委屈,到底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呢?

为什么开发商到了郑州就不行了?

去福州看盘,当地人心目中口碑前三,不是万科、碧桂园、恒大,而是融信、融侨和正荣。如果要类比,就是建业、康桥和永威在河南一样的存在。

你相信不?我当时目瞪狗呆。

融侨在郑州做成那熊样,我都不好意思说认识他们,太丢人了!那为啥人在福州做的很好,在郑州就不行了?

更绝的是,总部搬迁至一线城市的鑫苑、和昌、绿都,南方城市开发的楼盘相当漂亮,可在郑州却口碑下滑,尤其是鑫苑,简直不是当初那个鑫苑,更不像别的城市能做好的鑫苑?难道不是一个鑫苑?

难道郑州人真不配住好房子?

因此,当业主无助上街维权时,不要一味责备开发商,键盘侠谁都能当,可有什么意义呢?多想想深层次的原因,不妨用用脑子。

结语

若干年后,中国有三四十家开发商就足够了。如果剩下的都是郑州本土开发商,你觉得可能吗?

因此,在商言商地说,无论是开启全国化布局的建业、康桥和永威,还是总部已经搬出郑州的鑫苑、和昌、绿都,本身都是商业行为,我们都要送上祝福——在外地做的好,也让咱河南人脸上有光不是!

然而,在急剧淘汰中小房企的今天,你所住的小区,后续投入的开发商挂了,能好到哪里去呢?

2021,郑州楼市魔幻地涨价了,一些人恐慌买入,但你是否想过要买能继续生长的开发商吗?

如果已经买过,那就对开发商好一点吧,最终也是对你自己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