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福州咔溜街「福州最新溜娃」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福州咔溜街「福州最新溜娃」。

福州夜景

“咔溜”是福州话里玩耍的意思,去游玩就叫“咔溜”。两个字的念短暂而清脆,有跳跃的模样,“溜”为第四声,尾音稍长向上,显示调皮和兴奋的样子,所以,“咔溜”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

在此,为您介绍关于福州的食行、玩乐、指南,希望您玩得省心、舒心,贴心,并把福运带回家。

食溜

01.尚干依心拌面—最接地气的“平价套餐”

尚干是福州市闽侯县的一个地名,依心,是师傅的名。现老板是第三代林老板,一位70后的小伙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林老板很自信,他说店里除了猪不是自己养的,其他东西几乎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拌面用的是自家切的面,糟菜也是自己腌制的,汤头用大骨熬制的靓汤,扁肉皮薄馅足,鲜美可口。

02.安泰楼—福州小吃大集成

走进吉庇巷,我们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近3000平方米的恢弘新厦,这里是安泰楼。安泰楼,是依据唐代安泰古桥名而取的店名,这家百年老字号使得这座老店在传统中透着一股现代气息。

安泰楼,囊括了福州小吃的集成:虾仁、海鲜锅边、和着鸡蛋的海蛎煎饼、鲜美Q嫩的鱼丸、撒满白芝麻的芋泥,还有糟菜包肉光饼、萝卜糕、马碲糕、酒糟鱼等。平时要跑遍福州各个小铺才能齐全的特色小吃在这里一应俱全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盅佛跳墙由鱼翅、海参、干贝、猪肚、蹄筋、鸡肉鸭肉、鹌鹑蛋、冬笋、花菇等十几种原料、辅料组合,注入熬制的上汤和老酒煨制而成。此外,还有甜口的荔枝肉,炸制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酱油、糖等料制成色。如果这些还不能够满足你的需要,店里的橱窗还有各种煲汤、蒸制点心、串烧、干煸、椒盐等百种选择,真是“应有尽有,口福满满”。

玩溜

01.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初遇福建本土文化殿堂

福建省有八十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位于南后街叶氏故居的博览苑里,重点展示的有福建木雕、软木画、漆艺、金箔、畲族医药、柘荣剪纸、惠安石雕以及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

在苑内,我们可以看到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的表演,比如较为典型的福州金箔工艺,传人子弟会用锤子等器具敲打“金箔”给客人看,既有图文介绍,也有视听播放,实物陈列,当金子被锻打成薄薄的箔片时,客人无不啧啧惊叹,鼓掌称道。

02.大梦书屋—一闹市中怡然自乐的时光小屋

大梦书屋可以说是福州最有文艺腔调的品牌书店,不同于传统书店,大梦以“文化沙龙”范式的文艺文化集聚艺术鉴赏、圈层社交、美学生活于一体的异度空间主题。

书屋共有融侨中心ART MALL,西湖梦山路,和鼓岭等门店。在这所时光小屋中,有一种怀念放空又不觉得浪费时间的感觉。

此外,从大梦书屋出来后,直接是西湖公园和熊猫世界,这里有长久固定的摊位,喜闹的朋友可以在这百米夜市里逛逛马路两旁的零食、饰品、书籍和盆栽等,走累了买杯手工制作的酸奶也是极好的选择~

03.华侨新村—一宅一世界,玉兰香如故

华侨新村过去是人们眼中的富人区。当时由国家出地,个人出资,修建起了西式风格的别墅群。

华侨新村,有一些私房菜馆,爱好收藏品的店主将这里的楼房酝酿成了艺术馆,有了这样的铺垫,愈来愈多的文化商家在华侨新村驻扎。

三生石,算是其中一处奇所,不少厂房被工艺大师塑造成了颇具现代感的LOFT(阁楼),存放各种有年代的家具,还搭配上了雕刻精致的寿山石,加上院内铺装的人工绿池,在城市里坐拥这样的一片的后院会所,真是惬意感爆棚。

行溜

01.仓前——被遗忘的时光

仓前位于闽江南岸烟台山北麓。我们沿着江岸走过,山坡建起的各国风格的小楼与厦门鼓浪屿一样颇具魅力,这里的的建筑是历史见证,是文化沉淀。

在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仓山沦为租界,在此设立起了教堂、学校、领事馆等,从那时仓前就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岁月的侵扰后,如今的西式洋房,各式风格的教堂已显得有些陈旧,但石厝教堂,泛船浦大教堂还在,福州高级中学的教堂,还有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旧址也都还在……这便是真实的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了。

02.三山两塔—城市里的天然地标

福建不仅是理坊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三山两塔之地,民谣道:三山藏,三山观,三山看不见。三山指的是乌山,于山,屏山。两塔指白塔,乌塔。

三山坐落在城市中的东西北三向,千百年来遥遥相望,两塔和镇海楼屹立在三山高处聆听彼此心声,与新老福州人民共同见证着千百年来的陵谷变迁。

另外,福州还有一条母亲河,我们叫她闽江,母亲河润泽着三山,滋养着人民,当游船梭行在闽江江岸上时,两岸旖旎风光就像珍珠白玉般散落在母亲的裙摆上,华丽而璀璨。夜幕中,华灯闪烁的闽江两岸犹如明珠水会,溢彩纷呈。

03.温泉——有福之人的美人汤

福州是中国温泉之都,被称为温泉之城。因为福州地下有着丰富储量的温泉。因地利、人和的缘故,福州人很喜欢泡汤。在20世纪80年代时,因热水器还未普及大众,在冬季街巷的澡堂里总是人声鼎沸,推开澡堂的门,在热气氤氲的堂子里泡一泡,消除身上的疲惫,人们的表情是惬意幸福的。

来源:闽声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