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北京有三条著名的抗日英雄路是什么「为纪念抗日英烈命名的组」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北京有三条著名的抗日英雄路是什么「为纪念抗日英烈命名的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光阴流转

昔日的枪炮声

已烟消云散

但英雄从未离开

路名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一个国家对历史的记忆。在北京,大街小巷有几千条,但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只有三条,且这三位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它们是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东城区的张自忠路。

在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与复兴门内大街交汇处的街心花园,有一座怀表造型的雕塑,它以佟麟阁将军生前所用的怀表为原型,整座雕塑高1.937米,下面的链子由77个铜环组成,寓意1937年7月7日,而这座怀表上所显示的时间,正是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那一刻。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7月28日黎明,日寇对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阵地发动总攻,时任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浴血奋战,同一天双双殉国。当天夜里,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临危受命,代理北平市市长。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湖北“枣宜会战”中,身中6弹,牺牲在南瓜店十里长山战场上。

抗战胜利后,经冯玉祥将军提议,1947年3月,北平正式将南沟沿大街、北沟沿大街和铁狮子胡同分别更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将领签发烈士证书,三位将领的抗日功勋得到了新中国的承认。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铭刻着三位将军名字的街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张自忠路29号胡同里,我们找到了今年已经96岁的莫玉龙老人,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他,见证了整条路的变迁。

东城区张自忠路29号居民 莫玉龙:以前马路非常窄,不是(现在)这么样平整,过去的时候不是柏油路,所谓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

旧时,这里因一对铁狮子而得名“铁狮子胡同",在中国近代史上,铁狮子胡同见证了许多重要的时刻。1954年,这条路被拓宽为10米到12米宽,由胡同变为大街。1999年,又拓宽到28米至33米,成为平安大街的一部分。2007年,北京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启用,张自忠将军半身铜像矗立于站内,时刻提示着后代勿忘历史,珍惜当下。

每年抗战胜利日,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附近学校的学生,都会来到赵登禹雕像前献花祭奠。

说到这座雕像,就不得不提第29军上校军官原逢汪之子原启长。2015年年初,他给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写了一封长信,建议在赵登禹路上设立雕塑、教育后人。建议得到了采纳,不到半年,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赵登禹路8号北京三十五中学的围墙上,就树立起了赵登禹将军的浮雕。

国名革命军第29军上校军官原逢汪之子 原启长:学生(来这里)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清明祭扫,都挺方便的,(让)后代缅怀先烈。

北京市志成小学学生 冉智中:刚开始我不知道这条路为什么叫赵登禹路,后来我知道了。

北京市中古友谊小学学生 袁雨暄:我每次走过这里,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北京市志成小学学生 葛晴:我的学校就建立在赵登禹路上,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我知道现在的和平都是那些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光阴流转,如今走在北京的这三条抗日英雄路上,昔日的枪炮声早已烟消云散,只留下和平年代的车水马龙。三位将军,已经和北京融为一体,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总台央视记者 薛晨 王帅 北京台 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