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西安中央居住区「城市结构持续优化西安下一个“中央住区”诞生」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西安中央居住区「城市结构持续优化西安下一个“中央住区”诞生」。

上周末,一部西安团队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关注。

视频中,自然与人犹如一场棋局中两位对弈的棋手,攻守间,人类一直想要占据上风,而自然始终沉默持有包容性,使得人类也逐渐认知到相和为贵。镜头中的檀香、白烛、古筝、光线与节奏感咬合紧凑,在最终的和局中都有动静变换。

短片之所以风靡,一方面是当中借鉴了许多张艺谋《影》的拍摄手法,以区别于传统的表意方式完成收尾,另一方面,则是其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引起了都市人的内心共鸣,它道出了目前城市中生态、人、城市如何相辅相生,如何互相成就促进发展。

如果说,都市人群饱受噪音、堵车的困扰,纷纷选择周末的时光到山林间回溯自然。也有人选择在郊区居住,支出更多的通勤成本,以获得更多自然田园的栖居,那么,逆城市化显示的,正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的集中体现。

短片结尾,执棋者将一枚白字缓缓落下,黑白双方势均力敌,局面臻于平衡。这场和局,传达了短片拍摄者希望传达的一种想法和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优化城市结构,方能和谐共生


居住形态一直在经历变革。

耕地、林地、平房宅院逐渐消失,钢筋水泥混凝土拔地而起,迄今为止这依然是居住环境的常见形态。在曾经的原始环境面孔前,新的建筑迫不及待生长,城市人口堆砌的过程无法逆转,城市运营者通常考虑在既成事实的境况下,通过优化城市结构,梳理人口的区间密度,降低城市空间的局促感。

当我们不断对城市生活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合理的消费医疗娱乐需求配置、触目可及的都市微绿。显然,这是在生态环境和社群环境的双保证下,寻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衡点位置。

于是“中央住区”应运而生。


在一个大型城市中,在政府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那些由若干居住区组成,可满足城市主流人群集中居住、消费、娱乐、教育需求,并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具有一流生活质素、高尚人文内涵和完美生态环境的居住区域,称之为中央住区。

高新区 ©市侩影像

就城市化较早的欧美国家而言,中央住区往往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无论纽约的曼哈顿中央公园,还是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都以优质的硬件配套和绝佳的地理优势锁定了目标人群。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中央住区也已普遍为市场所认知,如北京亚运村,上海的“徐家汇—虹桥”沿线,深圳的香蜜湖、农科中心、福田新区等等都云集了大量的城市人口。


公园的生态驱动力,塑造城市新板块


纵观中外,著名中央住区的产生皆与周边宜人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城市建筑载体的增加对生活空间的挤压面前,生态要素的特征,决定了人居形态的导向。西安也概莫能外,巨型公园对城市建设、区域气候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对人群聚集的构成案例在这座城市亦不胜枚举。

大明宫 ©市侩影像

受益于高新、曲江等资深开发区的推动,长期以来,西安城南发展速度快于城北,而相应的,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的板块也多集中于城南。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板块例外。2010年,大明宫公园初建成时,周边尚且荒芜,短短九年间,万达广场、四海唐人街等商业项目相继开业,大华纺织厂也得到了重新定位并进行商业开发,土地价值的潜力一直在攀升。

而轨道交通在大明宫东西两侧的接驳,也让资本市场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一些地产企业纷纷抢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之前,西安市政府就已北迁至与此相距不远的凤城8路,政务重心的加持下,大明宫板块俨然成为西安城北的中央住区。

大明宫丹凤门 ©屈涛

一座公园,带动一个城市片区的迭代。


这样的案例西安并不少,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向南20km,是西安市内另一座改变周边板块发展格局的曲江池遗址公园。

时间上溯至2008年7月,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占地面积1500亩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这座拥有纵长1088米,最宽处552米市内水面的公园,一时间成为西安人亲近自然的最佳去处。依托于此,土地开发的形态更加多元,高端商业、高星酒店、城市绿化水准、公共配套设施等覆盖率远优于西安平均值,奠定了曲江城市地位。

大唐芙蓉园 ©snowfox

无论是大明宫还是曲江池,两座大型公园都开园已久,然而其“生态红利”还在蔓延,城市更新的步伐都没有停止。这两个板块依旧受到西安人追捧,其同时带动进入的产业开发已形成良好的趋势,社会资本物色的下一个中央住区也隐现城南。

中央住区红利,下一个阶段如何释放


如前文所述,中外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央住区概念,但受制于城市地理格局和先天规划的影响,城市几何中心往往不一定是中央住区或核心商务区。同时把握生态要素和硬件配套、产业布局和通勤习惯的有效空间距离,更符合当代人诉求的择址观。

放眼全城,这样的红利区域,已经出现在全新的城南板块,即西部大道与子午大道、长安路、和南绕城围合的区域,将这里作为新的“中央住区”,是因为在地缘上,基本符合高新区锦业路板块、电子城社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城一期四个区域的对角线中心交汇原则。

四大区域的相对位置 ©悦西安

从生态布局看,占地面积1700亩的西安城市生态公园是新“中央住区”西侧屏障,以清凉寺为原点的周边2~3km范围内,依次建设有清凉山公园、橘河湿地公园、皂河湿地绿带等,构成中央生态体系。

尤其是与锦业路核心CBD的距离,让工作集中区与生活聚集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城市尺度,将“中央住区”与高新区、电子城的通勤距离以公园绿地的形式隔开。

建设中的西安城市生态公园一角 卫星图x效果图

这样的区域格局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在并不完美的规划中自然生成。

· 清凉山公园因寺建园,北边的断头路随之打通,加强了城南交通主干道与支线道路的互联互通,极大的缓解了交通压力。

· 皂河生态绿带则连接城市生态公园与潏河湿地公园,贯穿于“中央住区”,将景观塑造提升到立体绿化的维度,人居视野更开阔和舒缓。

清凉山公园一角 ©屈涛

在城市绿肺的生态引力下,全国第六家宜家荟聚旗舰店成功选址,目前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高新金地广场、中粮大悦城也相继规划落地。彼此定位不同,输出的商业配套特征也不同,针对覆盖客群的消费习惯,输出城南生活方式的全新风尚。

有趣的是,前不久长安区公布的城市中心发展理念与本文所提到的“中央住区”范围不谋而合,作为城市运营者,长安区希望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板块。按照初步规划,一个以大悦城为核心,聚集商业、休闲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形成“一心一带两轴一网”格局。

长安区重点发展区域意向图

这次规划,是长安撤县设区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城市定位,政府将承载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尊重城市肌理,建设融合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的新居住社区,作为长安区发展活力的驱动核。通过多维城市空间的塑造,再现长安区人居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场面,塑造长安区在西安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中的话语权,打造长安区“TGCBD”(一站式目的地)。

如果目光向东聚焦,长安路与航天新城板块,也在进行改造提升,这个过程必然出现城市人口的内部迁徙,尤其是航天新城在承接曲江二期的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时,出现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感也会更好的出现在城东南人口向“中央住区”的移动上。

“中央住区”与周边商业配套的相对位置 ©悦西安

在可以预见的生活配套和充满潜力的城南高地面前,中南置地怀着对西安的致敬,将企业希望传达的城市发展观、人居价值观和可持续生态建设理念,浓缩于一部90秒的短视频中,为新项目「春风南岸」诠释“中央住区”的深层含义。

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骨架的延伸和城市文化内核一直在相互递进,否则城市的扩张将成为无本之木。不断革新,不断适应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理当放在首位度的思考方式,拥有完善城市生活体系和人文、生态配套的中央住区,是未来城南都市生活高效便捷的驿站和居旅目的地,也是展现城市自信的绝佳封面。


© 悦西安 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

悦西安公众号长期征稿,稿酬500元起

投稿请添加微信:Droaemm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