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上海房价疯涨原因「最近上海房价疯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上海房价疯涨原因「最近上海房价疯涨」。

文|孙不熟

昨天,有朋友问我怎么看上海房价暴涨?

聊了半天,我才猛然意识到,可能是最近一年喝“大众创业”的米糊汤有点多,居然忘了“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这个硬道理。

我非常欣赏本届政府的概念包装能力,从中国梦、克强经济学,到自贸区、互联网+、一带一路、大众创业,再到供给侧改革,故事是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这其中很多故事讲得挺好。比如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做法让人看到久违的改革锐气;比如“一带一路”,可以看成是中国政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贸战略,堪称长袖善舞、连横合纵;“供给侧改革”的评价就更高了,坊间有回归“里根主义”的美誉。

直到我回想起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前天小川同志的讲话,我才发现,中国经济这列火车再怎么浓妆艳抹,也无法掩饰房地产这个土得掉渣的底色。这个底色不彻底抹除,地方政府、开发商与银行都得坏账。

事情是这样滴:大概是从去年年底,“去库存”悄然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高层机构曾在一周之内连续三次表态去库存,高潮则是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去库存”赫然成为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居然明确对房地产一个行业进行点名,足见这个行业的库存量已经大到什么程度?

接下来,自然是一波接一波的利好,降准、降息、降首付、松绑限购、减税,一个接一个,各种甜点让人眼花缭乱、受宠若惊。

怎么着?制造业持续萎靡,新经济那是BAT的地盘,大众创业正遇资本寒冬,股市仍然在坑爹,有点闲钱,要不要入手两套房啊朋友?买吧,国家撑你,还给减税哦。

就连川叔也忍不住为房地产当推销员了,在前天的20国集团会议上,他说“从中国的情况看,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总贷款中的比重还是相对偏低的,有很多国家个人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可能占总贷款的40%-50%,中国只有百分之十几,比例比较低。所以银行系统也觉得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产品,有发展的机会。”

看明白没?去杠杆是当下的基本国策,但是楼市除外,因为中国老百姓的房贷信用一级棒,抗击打能力强。

关于货币政策,川叔也有毫不含糊的表态,他说“鉴于对中国与全球经济当前形势的看法,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处于文件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视察、适时动态调整。”

“略偏宽松”的字眼第一次出现,而且还要“动态调整”。

川叔可没有唬你,去年M2增速达到13.5%,超出计划中的12%。今年一月份的人民币贷款更是创记录地达到2.51万亿,远超2009年同期的1.62万亿——这一年可是“四万亿”元年。

你看看,货币之水已然开闸,你到底买不买房啊?再不买国家可急了。

重赏之下,有没有勇夫?

有的,一个是深圳,一个是上海。前者经过去年的狂飙突进之后,差不多已成强弩之末,后者刚刚接棒,相信可以为国家拉一波行情,但是然并卵,除了这二位,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还是一片漆黑啊。

根本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房价,除了政策利好,我还没看到任何其他的利好。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这些决定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其实也在接近强弩之末了。

想想看,一个需要“救”的市,真的值得“入”吗?

我忘了是谁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看精英们在说什么,要看他们在做什么。

所以,要判断一个行业的前景,最简单的办法是看这个行业的龙头在干什么——他们才是最聪明、最敏锐的观察家。

万达反应最快,差不多快转型成一家娱乐公司了,恒大也准备大干快上卖保险了,万科据说也要放弃多年坚持的专业化策略,计划转型为一家投资公司。哦对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去年差点被宝能系玩坏了,这或许也能看成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下神探的一个注脚。

其实,谈论房地产时,一直有个奇怪的词汇叫做“库存”。库存是什么?是开发商还没有卖掉的货,但真正影响供求关系的东西不是这个,而是市场上所有的房屋面积——不好意思,这个数据统计部门从来没有正面公开过。

按照股市的用语,开发商去库存,其实就大老板出货的意思,你接还是不接?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07年的股市,当上证指数的时候蹭蹭往上涨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专家在摇旗呐喊:股市马上就要崩盘了,等真正登上6000点时,却没有人说话了,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人都进去了。

今天的一线城市房价好像也是这样。

更多城市话题请关注孙不熟的 微 信 公 众 号 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