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田子坊昔日热闹不在80多家店铺关闭歇业
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实探田子坊昔日热闹不在80多家店铺关闭歇业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实探田子坊昔日热闹不在80多家店铺关闭歇业。
来自上海楼市情报
“今年已经关了80多家”,一家田子坊采耳店主说。
疫情过后,田子坊80多家商铺关门,从此撤出田子坊。
80多家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田子坊所有店铺的1/4,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1999年,陈逸飞、尔冬强等大艺术家发轫,田子坊诞生至今整整20年。
曾经,记得很多人说过,喜欢田子坊,就是因为这里能闻到上海弄堂的味道。
听闻这个消息,我带着忐忑的心情,再次踏上了田子坊。
1
昔日狂欢与今日天壤之别
随着城市解封,逐渐恢复日常,曾经人挤人的田子坊,到现在饭点些许零散的人,几个月过去如今的冷却对比往日天壤差别,甚至让我有股走错地方的感觉。
田子坊曾是上海热门打卡地点之一。以前田子坊每年1450万流量,平均每天流量达到4万,白天平均每小时3000~4000人!进了田子坊就是人挤人!热闹的狠咧。
各式各样的美食,新奇有趣的小玩意,排了很长很长队伍的打卡点!那时候的田子坊鲜活里透露着俏皮!
而现在冰冷的牌子上写着限流2500人,小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数总和还不足300!
游客,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我饭点的时候看到屏幕上显示是<200人。“限流2500”和现在的数字一对比,显得有点戏剧性了。
从前是人挤人,现在是人不见人!游客少就显得巷子特别冷清寂寞,记得上次朋友来,还和我抱怨人太多,走动都不是很方便。
现在随处可见都是“旺铺出租”“商铺出租”“旺铺招租”的信息,偶然路过一家店,透过玻璃门,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地上散落着是尚未拆开的信。
2
有人勉强存活、有人悄然离开
他们去哪了?有些是搬离了田子坊,有些是彻底离开了上海。
一位卖饰品的老板说“往后走那边整个巷子都没了,这次关了差不多八十多家,生意不好,人流量不多,再加上疫情租金的影响,很多人坚持不住,也就关了门,走了。”
隔壁酒馆的美女老板说“不知不觉就走了那么多家,那时候晚上我们很热闹,每天到点就人满了,招呼都招呼不过来,还想着多招个人来帮忙,结果...”
“来吃饭吗?进来看看吧”路过一家餐厅,老板见我们热情的说道,可惜店里空无一人。
“我记得这家小酒馆,上次来的时候特别多人,我那时候都想排队来着,现在好了,空了,一个人都没有,还是人多的时候热闹。”和我同行的朋友路过那家店时悄悄的说。
饭店老板感叹“我在田子坊一家待了10年了吧,房东不肯让价,所有开销加起来一个月七万,现在游客复苏、景点恢复原状要等到下半年了,估计最起码要一年才能恢复如常。马上要坚持不下去了,压力太大了。”
因为一场疫情 ,有些企业、商铺、个人没有坚持下来,高昂的房贷、房租不得不让我们面临现实。这里有1万房租小店、2万房租的小店、3万房租的小店,也有12万房租的小店。
每天承受着4万房租的采耳老板,勉强存活了下来,现在还兼职卖纪念品、首饰品等,分担了些许营业额。
每天承受着2500圆房租的口红学院,即将逃离刚刚装修好的小店。
在这开店了12年的餐饮店,每天面对着房东,一天承受着大几千房租的成本。如他的话讲,就是要命。自从准许恢复营业后,一天生意营业20元。
就连5月1日假期期间,也仅仅是几千块的收益。面对高额的房租,这时候撤退就意味着面临着违约官司,不敢跑,只能撑。
3
逃离北上广已成常态
在田子坊,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有的人还在咬牙坚持,有的人已经贴上“商铺出租”连夜搬离了这里,有的人甚至离开了上海。
其实离开北上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连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这些年,有人受不了一路走高的生活成本而离开,也有人被高房价“吓跑”,有人选择了更理想的城市,也有人夹杂着无奈回归家乡。
我闺蜜小敏,来上海五六年,当初来的时候信誓旦旦和我开玩笑说,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地,就在疫情的前几个月收拾好行李,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走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和我抱怨说,出来几年感觉很没安全感,还不如回家找份稳定的工作,没那么大的压力。
现在也只有感叹她回的及时,回去后两个月疫情来了,逃过了几个月的高昂房租,终于去了自己理想的安全圈。
经常有年轻人问我,在上海这么辛苦,到底是继续留在这里苦熬呢,还是回老家去。
上海常住人口2419.7万,每年有几百万人来到这里,或者离开这里。
繁景与梦想实现之前,挣扎和犹豫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尤其是这场疫情,大家对“逃离北上广”有了新的价值判断,有人离开,同样也有人回归,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为梦想奋斗的人。
此敬为生活奋斗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