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鹿泉名称由来「年的来历的作文」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鹿泉名称由来「年的来历的作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石家庄又火了。

11月初,石家庄深泽县爆发疫情,结束还没有几天,刚进入12月份,鹿泉区又发现疫情。

12月3号,仅仅半天时间,各自媒体平台发布了大量关于石家庄鹿泉区的消息,在没有官方通报的情况下,网友用好奇心将其顶上了当地的热搜榜。


算上这次,石家庄一年三次疫情,年头年尾都不放过,今年算是十分艰难的一年。

今天不说闹心的疫情,我们来说说鹿泉区的名称由来。

鹿泉区以前是石家庄下辖的一个县,2014年变革成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临石家庄市区,南接栾城区、元氏县,西靠太行山与井陉县为邻,北与正定县、灵寿县、平山县搭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鹿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于此地的著名战役数不胜数。

鹿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石邑城。中山国石邑城存续超1000年,旧址位于今石家庄西南10公里,北故邑村南,现有城垣故址,城墙尚存。

因为隶属于鲜虞人建立的中山国,因此,早期的石邑城文献资料较少,其第一次见于史书是公元前505年前后,晋国赵简子(即赵鞅),攻鲜虞中山,石邑归晋,属上地郡,郡治设在石邑。

战国时期烈侯元年(前407年),魏国魏文侯发兵灭亡中山国,石邑城归属魏国。

中山国古长城


公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复立中山国,石邑城回归中山国。因赵国不断发动进攻中山国的战争,中山国在石邑城西部5公里的太行山麓筑长城。

中山国长城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国灭亡中山国,石邑城终归赵国。(《史记·赵世家》)

战国后期,石邑城仍是各诸侯国争夺的要地。《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赵王复使李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可以看出当时从太原经井陉至石邑是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

秦朝时期,石邑城正式设县,成为秦朝的一个重要城镇和大型兵器制造基地。

在鹿泉发生的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秦末汉初的背水一战,而鹿泉名称的由来也是源于这次战争。

在今鹿泉区西有一关隘叫土门关,也就是古代的井陉口,即井陉东口,这里就是著名的汉代古战场――背水之战的主战场。韩信破赵之战,就发生在以土门关为中心,西到今井陉微水,东到鹿泉城区,其间约三十华里范围之内。

土门关

史载,韩信带领一万两千兵马攻打赵国,赵国大将陈余陈兵二十万于土门关。陈余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建议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但是陈余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则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成一字阵势引诱赵军;同时又派两千轻骑兵,每人拿一面汉军旗帜,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待第二天汉军和赵军展开激战,趁赵军军营空虚的时候,让两千汉军突袭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旗帜。

战斗开始后,赵军原想把汉军赶进河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的汉军后退无路,反而个个以一当十,奋勇拼杀,把赵军打得大败。赵军一见汉军势不可挡,就想撤回赵营,却发现营中到处飘扬着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赵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

这就是背水一战的过程。

之后,韩信带兵追击赵国败军进入山区,结果连续多日找到水源,将士们口渴难耐,于是韩信派出去很多士兵去找水源,却一无所获,因此还有很多士兵因找不到水源而被杀。

这时候,韩信手下一位名叫胡申的大将立下军令状,说:“我找不到水就不回来见你”。胡申四处苦寻也找不到水,因失信韩信羞愧难当就在当地一个村庄上吊自缢了。神灵感念胡申守信义,就化作一只白鹿,吸引韩信追赶。

白鹿非常灵活,奔跑如飞,眼看就要跟丢了,韩信拿下背后的长弓,弯弓搭箭,箭出如流星一般,瞬间刺入了白鹿的身体里。

众将士跑向白鹿处,却发现受伤的白鹿不见了,只剩下一支箭插入了地下,而箭插入之处,一汪清冽甘甜的泉水喷涌而出。将士们如获至宝,痛饮一番,精气神都得到了补充,之后的战役也取得了大胜。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都认为这是神鹿相助,是天赐之泉,于是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鹿泉”。



为感念胡申之信义,至今鹿泉区西北方向还有两个村子叫东胡申和西胡申。

今天的石家庄人都知道,鹿泉在老石家庄人嘴里又叫获(音huai)鹿,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和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有关系了。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至763年2月),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发动了叛乱。叛军一度攻下了唐都长安,并称帝于洛阳,差点儿推翻了大唐帝国的统治。

虽然前期叛军攻势很猛,但是因为太行山的阻隔,叛军的活动范围大部分时间是在今天河北地区活动,对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染指极少,因此,山西就成为了唐军攻击河北叛军的大本营,而身处太行山通道的鹿泉就成为了唐军和叛军的主战场。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十四年常山太守颜杲(gǎo)卿斩安禄山义子、叛将李钦凑于井陉口。天宝十五年正月,郭子仪、李光弼领兵出井陉下河北,大败叛军,收降叛将安思义,常山(今正定县)九县收复七县,史称常山之战。

这场战役中,鹿泉作为唐军的粮草基地,受到了史思明叛军的格外重视,多番对其进行攻击,都被唐军击退。

常山之战后,李光弼和史思明又爆发了九门(今藁城区九门镇)之战,至今九门村还有“胡子沟”和“七十二眼暗井”的传说。据说村北胡子沟是当时唐军和叛军交战处,村内七十二眼暗井是史思明亲信藏身处。

就在这一年(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朝对部分州县名称进行更改,鹿泉县改名为获(huai)鹿县,“鹿”即指安禄山,“获鹿”即擒获安禄山之意。

安史之乱示意图

和鹿泉同时改名的还有石家庄东部的辛集市,当时改名为束鹿县,寓意和获鹿相同。

不过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安禄山并没有被唐军捕获,而是第二年被儿子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所害,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就做做嘴瘾罢了。

从此,鹿泉就一直被称为获鹿县,期间在金朝时期,有过短暂的更名,为镇宁州。元朝又恢复称为获鹿县。此后,获鹿县一直存在至1994年。

1994年5月18日,获鹿县由县升级为县级市,于是又恢复了一千多年前的地名——鹿泉。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9月,鹿泉撤市为区,成为省会石家庄的市辖区,名为鹿泉区。

了解完了鹿泉的历史,再来看眼下的疫情。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历史,遭受了数不胜数的战争摧残,鹿泉仍然屹立不倒,岂能被小小的疫情击倒?只要人们听从安排,注意防护,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鹿泉奥特莱斯的雪一定会重新飘扬。

奥特莱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