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建筑行业的超级乌鸦嘴摩天大楼诅咒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建筑行业的超级乌鸦嘴摩天大楼诅咒。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摩天大楼(skyscraper)又称为超高层大楼,在李白那个时代,百尺高(约为 33.3 米)就算是奇迹了。随着建筑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摩天大楼也在重新定义。

在中国大陆,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高度属于超高层建筑;日本、法国定义超过60米就属于超高层建筑;在美国,则普遍认为500英尺(152米)以上的建筑为摩天大楼。按照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即被列为超高层建筑。

公元前2575年,埃及吉萨大金字塔以146米的高度,占据世界最高建筑的时间长达4000年。直到1880年德国科隆大教堂才以157米的高度打破记录。1853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展示了其电梯安全系统。电梯的发明,打开了建筑空间向上的通道。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摩天楼,是建于1885年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人口向城区聚集,导致芝加哥的土地价格飞涨。为了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商不断建更高的大楼。这桩楼有多高呢?说出来吓你一跳,42米。

1890-1930年是摩天楼第一个集中建设期,美国最大的城市如芝加哥、纽约和费城开始疯狂建设这种新建筑。当然摩天大楼也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学家威廉·克拉克和设计师约翰·金斯顿在1930年的文章中就表示,纽约市中心的摩天大楼利润最大化最好不要超过63层,超过这个高度,建设、运营和养护费用就开始抵消甚至超过建筑楼层带来的收益,你可能赚不到钱或许还会赔钱。

提倡保护古建筑的欧洲国家多看不起摩天大楼,几乎不参与“高楼竞赛”。全欧洲超过200米的高层建筑仅有73座,还没有中国2017年一年盖的高楼多。三十几年前,世界上 30% 的最高建筑都在北美。如今,美国唯一排在全球十大最高建筑的,只有在原世界贸易中心旧址基础上修建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911 事件”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一夜之间,美国人患上了“高楼恐惧症”,世界最高建筑的竞赛主要参与者随之变成了崛起的亚洲和中东“土豪国”。

劳伦斯魔咒

对于城市和资本家来说,摩天大楼是荣耀与财富的象征,但经济学家并不这么看。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 Andrew Lawrence首次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的概念:“摩天大楼立项之时,是经济过热时期;而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摩天大楼建成后,经济就在衰退。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

1908年前后,美国纽约胜家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落成,金融危机席卷全美;

1930“克莱斯勒大厦”和1931“帝国大厦”完工,结果纽约股市崩盘,导致美国全球经济大萧条。

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4年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落成,然后全球发生石油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的最高纪录,同样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崩盘;亚洲各国的外贸企业被冲击,大量亚洲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2000至2003年网络泡沫破灭,台北 101大厦则从1999年开始动工,于2004年完工,期间又是见证了泡沫破灭和经济衰退。

2007至2010年,世界迎来了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07年,建设中的迪拜塔高度超过台北101大厦,2008年世界迎来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10 年,828 米高的迪拜塔竣工,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经济学副教授 Jason Barr 就曾指出,摩天大楼指数是事后推理,“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的最高大楼出现,我们就会去找与之相搭配的经济危机。”

摩天大楼的另类解读

至少破纪录的摩天大楼可以看作一个信号,即经济过热。投资都是为了赚钱,都讲资金回报率。当经济繁荣或者过热时,大量的资本涌入债市、楼市,轮番炒作资产,资本脱实向虚,意味着泡沫风险加大。建世界高楼的周期一般为5-8年,这个时间恰巧是经济由繁荣走向衰退的周期。 货币大幅贬值,原本盖摩天大楼预算借一百亿的,可能水涨船高变成了两三百亿,潜在的风险就被放大,引发地产商的债务危机。

中国现代高层建筑起源于20世纪上海。1934年,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国际饭店,共24层,高83.8m,曾称霸亚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中国第一栋办公类型的摩天大楼,是1985年建成的深圳国贸大厦,对于深圳这片土地来说,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实现。

浙江大学数学系的小伙史玉柱,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因受不了机关的平静和呆板,史玉柱辞职下海,1989年7月来到深圳淘金。他当时全部身家加起来就4000块钱,以及耗费9年研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

1991年4月,史玉柱在珠海成立巨人公司,推出文字处理软件M-6403。1992年,巨人已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军企业。史玉柱本人被评为广东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得到珠海市“第二届科技重奖”特等奖,奖金6万3,一辆奥迪轿车和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当史玉柱把总部搬到珠海此,巨人已是一家资产过亿,员工过百,下辖8家分公司的大集团了。

90年代初,“企业多元化”是热门的研究领域。史玉柱去美国考察时,正好见证了曾经无比辉煌的王安电脑破产。这家知名企业倒下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产品太单一,不够多元化。王安电脑的命运,引起史玉柱的唏嘘,巨人开始走多元化道路,例如服装生产、化妆品,保健品和房地产等业务。

早在1992年,史玉柱就想造一座大楼,供巨人集团办公使用。大楼预计建18层,资金预算2亿元,应该说当时的目标还是很贴近巨人的实际情况。前来视察的领导说:你这块地这么好,为什么不盖高一点呢?史玉柱觉得,领导所言极是,也非常符合他内心的期待。

在各级领导的殷切期待之下,史玉柱先是把大楼改到了38层,后增加到54层,再改为64层(广州将建成中国最高的63层建筑,巨人不能被比下去)。1994年,在巨人大厦开工典礼上,史玉柱放出豪言:将建成78层高的“中国第一高楼”。

按照房地产项目运作的惯例,建设费用很大部分是依靠银行贷款。巨人集团每个月都有大量回款,史玉柱觉得钱放着也是放着,就决定不向银行贷款,就凭公司的自有资金,加上预售楼花获得的部分资金,把楼盖起来。

刚开始,一切都和预想的一样顺利。1994年,巨人大厦的楼花卖了一个多亿(港币加人民币合计),而公司新推出的“脑黄金”等保健品业务,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但很快,事情向不可控的一面发展。首先是巨人大厦工期一拖再拖。接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地产开始遇冷。最后是保健品业务的疲软。直到巨人大厦停工,公司业务停摆。不得已,史玉柱带着2.5个亿的债务,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摩天大楼的“中国记”

中国过去二十年里兴建高楼,主要动力来源于地方。中国的不少城市为了刺激企业投资摩天大楼,不仅在土地出让上往往列明该地块建筑不得低于的高度,还会‘配送’住宅土地;有的还会列明,建筑物超过300米的,150米以上部分不计土地出让价款。

2005年后,每年都有超过10幢200米以上建筑在中国不同城市拔地而起,2014年之后,中国200米以上的高楼建设速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每年60座以上。中国对摩天大楼的追捧,一如100年前的美国。截至2018年,中国超过200米的高楼已经有686座,占到全球1478座的将近一半。中国各地修建高楼,基本呈现一个规律:经济实力越落后的城市,就越卖力。

北京在1980/90年代修建高楼热后,很少再兴建摩天大楼了。 “准一线”城市当中,杭州拥有200米以上高楼24座。长三角无锡、苏州等较发达地区,建造的摩天大楼也不多。2020年中国摩天大楼(200米以上)的城市排行里,沈阳排第六,天津排第七,南宁排第十,贵阳排第十二。

南宁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数量达到180座,比美国的迈阿密,旧金山,洛杉矶还要多,在中国仅次于香港,深圳和上海。2019年南宁的GDP只有4506亿,实力不如深圳一个龙岗区,然而对城市未来的野心,绝不比纽约曼哈顿弱。2019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排名中,南宁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高达54.3%。空置等同于资源浪费,是不是有点可惜?

摩天大楼投资风险高,面临空置化、租金回报率过低的众多难题。不过这还算是好的,有些摩天大楼建设直接是修修停停,甚至最后烂尾。向前文说的巨人集团珠海总部大楼,1997年2月正式停工时,巨人大厦仅完成了桩基、承载平台、地下三层和地上二层的土建施工量。直到去年5月26日,多方组成的珠海正方盛世公司才以4.02亿元挂牌价格,拍下了珠海巨人大厦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权。

截至2020年9月,中国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摩天大楼总量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共有“未完成”和“暂停施工”的摩天大楼81幢,共有66幢楼“烂尾”。摩天大楼原本是要做永不落幕的城市名片,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了永不落幕的城市牛皮癣。

拿盖摩天楼的钱,多修一座水电站,多造一条地铁,多造几所学校,不好吗?2020年4月27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对摩天大楼发了限高令:地方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需要建的,另行申请报备)。

破除劳伦斯魔咒并不难,中国不缺高楼,缺的是现代管理制度,缺的是科学技术,缺的是创新思想,缺的是法治环境。人踩在高跷上,并不代表他个子高;一个城市建起摩天大楼,也不代表市场繁荣与百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