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改封闭为开放、打造慢行系统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将这样打造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改封闭为开放、打造慢行系统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将这样打造。

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9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6月23日,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城市设计公示,该片区将改封闭为开放,打造慢行系统,片区功能以艺术创意为主体,还配有文史博览与商业配套。

△11-1片区位图

改封闭为开放,街廊回归

11-1 片区位于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南端,北到莫干路,东至宁海路,南临北京西路,包括宁海路44号院落、宁海路46号院落、宁海路48号院落、宁海路48-1号院落、宁海路50号院落、宁海路50-1号院落、宁海路52号及52-2号院落共7个院落,是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用地面积5254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6274平方米。片区功能以艺术创意为主体,辅以文史博览与商业配套。

△总平面图

11-1片区保留了独立式院落结构,但也导致人流只能通过城市道路进出,且院落之间缺乏联系,同时车流无法引入场地。这次设计提出通过内部流线联通院落,引导人流在各院落内部通行,完善游览路线,将现状独立式封闭院落转化为联通式开放院落。

而片区目前沿街围墙已失原有风貌,院落入口狭小、零散,无法承载片区新增人流出入。设计提出复原院落沿街围墙,并于宁海路54号与46号开设主出入口广场以疏导人流,同时在尺度较小的次入口处恢复风貌院门。

此外,目前,这一片除了宁海路54号与50-1号分别为展览与幼儿园功能外,均为居住功能,仅在沿街处开设店铺,功能业态单一,难以发挥颐和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价值。设计提出置入以艺术创意为主,文史博览和商业配套为辅的多样功能业态。

而针对这个片区保留的9处民国公馆文物建筑,宁海路52号、50号两处风貌特色建筑等。设计提出,针对文物建筑,要进行修复,复原其风貌;针对风貌特色建筑则在保留的整体形象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针对加建建筑则部分改造部分拆除,给片区留出更多公共空间。

打造慢行系统,将军馆前广场成主入口

在交通上,该片区面向城市次干道宁海路与支路莫干路分别开设地下车库出入口,保证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宁海路交汇点距离70米以上,与莫干路交汇点距离30米以上。设计上提出要打造慢行系统,与城市步行道直接衔接。

△效果图

在建筑高度上,要保持片区整体建筑低矮的高度。6幢文物建筑与将军馆附属建筑体量不变;宁海路52号与50-1号非民国公馆部分建筑改造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宁海路50 号与52号之间可加建街接两座建筑,加建部分与宁海路50号改造高度控制在10米以内。此外,所有由搭建建筑改造的附属建筑高度控制在5米以内。

在空间上,将军馆前广场作为该片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空间开敞,环境良好,可作为片区的起点。宁海路50、50-1、 52号三处改造特色建筑体量较大,三者交汇之处的院落广场可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