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住水上住天空装配式房屋创意案例分享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住水上住天空装配式房屋创意案例分享。

1921年

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在《走向新建筑》中首提出概念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100年后的今天

伴随着技术与观念的进步

勒·柯布西耶的理念在装配式房屋领域被实现


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

成批成套地制造

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起来就能完成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呆板,设计千篇一律

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中

增加了建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

而且样式更加丰富


直到现在

装配式房屋不再单纯满足居住需求

更是设计理念与前卫风格的体现

住水上,住天空

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

也被一一化为现实




01►

“Assembly Three”轻松组装


Assembly Three采用了一种名为XFrame、来自新西兰的创新式轻量化的木结构系统。模块化、可持续的新时代建造技术灵活地适应了不同类型的场地,即使在最崎岖的地方也可轻易搭建。


Assembly Three概念动图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并实现完全可重复利用的结构系统,XFrame比标准木墙框架少使用30%的材料,它既具有强大的负碳优势,同时还可快速回收。简单地说,XFrame是一种智能的“平面插件”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在现场轻松组装。



许多类似的可运输产品,例如海运集装箱,在被吊装到位之前都需要通过卡车运输到现场。而Assembly Three不受物流限制,轻巧便携的结构使建造过程永远不会卡在卡车运输的途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不适于建造的场地限制,例如不允许重型车辆进入的位置,为人们提供了真正的离网体验。



在冬季,封闭的空间保证了室内的温暖舒适;而在夏季,室内空间则可以与户外空间相连通;在环境与建筑之间保持了完美的平衡。


为了将建筑进一步与景观融合,建筑外表皮采用了单一的钢材质。虽然黑色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建筑最终的色彩则可以根据场地、背景以及内部功能而调整改变。





02►

四处飘荡的莫斯科DD16

来自 BIO Architects 设计团队的型号DD16房屋,是一座体量紧凑的装配式房屋。



适合安装在较为偏僻或气候较为极端的地区,外墙饰面采用了复合铝板形成完整的无缝表面,隐藏在住宅下方的模块化浮筒与房屋的框架是同时制作的因此可以使房屋直接漂浮在水上。



室内空间也充分地展现了小体量所蕴含的潜力,同时提供了尽可能舒适的空间。住宅中包含了带有淋浴间的浴室、双人床、餐桌以及可以安装柴火炉的自由空间。





设计团队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房屋进行了测试。2016年11月,该住宅被安装在湖面上。




隐藏在下方的模块化浮筒与房屋的框架是同时制作的,因此可以使房屋直接漂浮在水上。多孔的房梁使房屋可以通过吊车或直升机进行搬运,从而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轻松地完成所有的装配工作。



房间内运用了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湖水再利用和生态厕所等。该结构还可以很轻松地适应其他类型的环境条件。


03►

挪威野生驯鹿瞭望亭

挪威野生驯鹿瞭望亭位于Dovrefjell国家公园的深郊野外之处,海拔1250米,俯瞰Snøhetta群山。



这座面积仅75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旨在为旅行团体提供临时休憩之所,也为来者指引Dovre Mountain高原的壮丽景象,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之美。



自然,文化和梦幻的景观成就了该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建筑设计理念建立在坚硬的外表,与柔软有机的内在之间的对比。



木质的内部空间完美融入生钢和玻璃混合材质建筑之中。建筑核心展现为被风雨侵蚀过的石头或冰川般的样貌。它给人一种受庇护的,温暖的环境,同时为来者提供一个欣赏风景的绝佳之处。




04►

川流不息中停顿的朗读空间

朗读空间这是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组精心策划实施的“朗读者”第三季的”七十二小时新媒体”不间断直播的活动现场。



在横跨南北相隔千里的三座城市,在有着特别用意的三处公共场所: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南广场、武汉汉口江滩公园、厦门曾厝垵的滨海音乐广场,这三个木房子目睹了几百名普通市民捧起书诵读出自己心声的那一刻,见证了他们的伤痛与慰籍、喜悦与回忆、勇气与希望。



朗读空间使用正常中空玻璃幕墙的生产加工已无可能,用PC板(亚克力板)替代也是无奈的选择。期间也尝试用双层中空PC板来解决隔热节能以及平整度问题,以及设若干玻璃开启窗,但限于重重障碍,最终只能实现单层12mm厚PC单板围护。





好在是十月中旬,对三地来说气温都比较温和稳定,只能依赖开门调节自然通风了。另外这种板不耐划伤,表面磨损会影响通透性,同样因为用时短,注意维护的话至少可以坚持半年。



朗读空间是一组特别的道具,但对建筑师来说,这个房子更像是媒介,或者窗口,它确实具有一个建设工程该有的全部特征,但又那么清晰地击打着对专业技术的习惯性判断。



瞬时性、公众参与、书店限时管理、临时与舒适性、材料极限与空间潜力、新媒体时代的时空互动…这个已然消失的临时建筑给我们留下只有影像与记忆,但似乎可以牵引出不少非常规的话题,在脑海中像很多光斑在交叠闪烁。


05►

岛屿·丛林·小木屋

木屋小镇位于江西九江西南部庐山西海的一座岛屿上,由上海平介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这片水域的前身是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20世纪50至70年代,号称亚洲第一大坝的西海拦河大坝于此修建,也形成了湖区独特的岛屿形式:如成簇成团的丛林漂浮于水面之上。



设计包含一座24米高的瞭望塔,一个多功能大厅,以及19个预制森林木屋。





在这里空间不再是分割而是相互关联的,与森林,与湖泊,与鸟语花香。





06►

莫干山居

提到“山居”,大家通常会联想到山水城市和山水画。这恰恰指向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理想化、概念化的现实,对于当今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显然是不奏效的。


我国房地产开发长期处在粗放发展的模式下,量和质尚且难以同时保障,更不必说对文脉、空间或营造方式的细致考量


莫干山郡安里项目尝试从时代背景出发,基于技术、效率给出一份对环境友好的答案。



项目坐落在避暑胜地莫干山镇,这里自民国以来兴起度假之风。当地的建筑从清末起就表现出对舶来的海派别墅的迷恋,如今更集聚了迎合潮流的网红民宿等等。





在外部空间营造方面,空间序列得到精心组织,入户空间、灰空间和私密空间更增添了项目的意趣。



根据山体特点打造了与众不同的入户体验。栈道百转千折,引导着归家人的视线、脚步和情绪。




项目以尊重自然为先,选择对环境压迫感最小的钢结构作为主体结构,同时维护结构选用了耐候性好且维护率低的石材和合金材料,最后以深色铝合金线条勾勒出建筑静美的轮廓。




立面设计中,大量采用外设深远飘板,仅点缀少量纯净玻璃体块,飘板在原本简洁硬朗的建筑体量与山林中形成了一道柔软的过度,削弱了其对环境的压迫,而玻璃盒子标示出组团的位置特征和空间记忆。谨慎选用的深灰色火烧面石灰石、配以深色铝合金板材和木质格栅吊顶,让建筑与山林形成了素雅和谐的总体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