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成都街巷|北书院街街头走一走路灯不会熄灭脚步可以放缓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成都街巷|北书院街街头走一走路灯不会熄灭脚步可以放缓。

今天的成都,是过去的未来,也是未来的历史。

我无法也不可能进入到成都的过去,我记录今天的成都,留住现在历史。

北书院街在哪个地方?

北书院街距离红星路不远,呈南北走向。

街道不长,街面不宽,基本行不了车。不宽的街道上,有不少小商家和茶铺,在做生意时,就把桌椅板凳直接摆到街面上,车根本就行不了。

时间久了,老司机不会把车开进这条街巷,新手在街口看着街里的阵势,直接也就绕道而行了。

北书院街景

北书院街算得上是市区最成都最具有烟火气的一条街。

街巷一边是老式的单元楼房,楼房不高,没有电梯。而另一边则是很久以前老成都的那种瓦房,临街是门面,楼上有阁楼,看起来,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

老房子上的是什么东东?

这些老房子上面拱了一些凸起,不晓得是做什么的。

和小向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些东东,小向问我:“这个有什么用?”我想了想,”这房子有阁楼,光线不好,是不是起到照明的功效?做一个这样的凸起,光线能够照进来,纯天然的,还节约电,而雨却落不进来!“

朋友们,你们觉得对吗?

北书院街因书院得名

宋代以来,成都书院盛行,知名的有石室书院、草堂书院、墨池书院等。

据说,北书院街得名是因为此街所建大益书院而得名。

大益书院因为明万历年间主政的张居正,自己本身是文化人,却下了一个“尽毁天下书院”的命令,大益书院就这样被毁了。

大益书院变大儒祠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四川学遵郭相奎在原址改建“大儒祠”。因为是专门祭祀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和程颢、程颐兄弟,所以也称为“濂洛祠”。

在明末的战火中,大儒祠也被夷为平地。

书院街的由来

清政府复建成都城时,原大益书院所在大慈寺空地并未被纳入重建的大慈寺范围之内,后来便将大益书院的旧址所在地建为街道,命名为书院街。

旧时的街道是不是这条呢?

看街道上的房屋应该不是清代的,那时的房屋可能也已经被毁了。

不过,这家三哥田螺的味道还不错,一到晚上人多得很,一座难求。

南街口,白天的时候是茶客们的积聚地,一个老汉推着三轮车叫卖着水果。

晚上,是三哥田螺的天下,食客们喝着啤酒,嗦着田螺,抽着香烟,聊着天,其乐无穷。

整个街面的台阶上,摆满了桌椅。茶客们喝着茶,打发着闲散的时光。

3号火锅是这条街装饰得最好的店子,白天没有食客,也没有拍火锅店里的情况。

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视频,视频是晚上拍的,整个一条街,全是吃的,3号火锅店很热闹。

两个朋友在自己的店面前,支起一张简易的可折叠的小桌,沏上茶,一个玩手机,一个盯着玩手机,呵呵!

哪怕是不说话,也可以呆上一下午。

几个大爷,斜靠在竹椅上。

如伞一样的大树,象卫兵一样护着老房子。

透过树叶的浓荫,能够看到后面现代的建筑。

时光在这里交融。

古老和现代。

现在与未来!

这就是成都,市区内,最具有灯火气的北书院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