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交银基金经理楼慧源「交银稳健配置混合」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交银基金经理楼慧源「交银稳健配置混合」。

近年来,交银基金崛起了一批年轻的基金经理,频繁出现在各类榜单上,被业内视为交银“黄金一代”,而楼慧源可能是其中最“亮丽”的风景之一。

但最亮眼的还是业绩,她自2018年9月12日开始接管的交银医药创新股票,过去3年累计收益超过231.51%,进入行业同类基金排名第一(截至6月30日,银河证券)。

楼慧源本科浙江大学、研究生就读复旦大学、卖方研究在中金公司、转入买方则进入了交银施罗德的投研团队。

初加入交银的楼慧源,留着长长的黑直发,圆圆的脸蛋上架着一副细边金丝眼镜,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2015年开始任医药行业研究员的她,在投资研究上却巾帼不让须眉,无论是学业还是从业经历,楼慧源都是“学霸级”。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能从很多纷繁芜杂的行业信息中抽离出趋势来并应用到投资上。

过去几年,医药产业经历了药审和医保两轮政策改革,一批曾经的明星公司走下神坛,又一批新的龙头公司冲上高峰,行业内排名几次颠覆。再加上每年大幅增长的新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几乎全市场最高的行业估值水平,连资深基金经理也要大呼“作业来不及做”。但楼慧源却把每一次“作业”(考验)“完成”(应对)的相当不错。

一方面,她早年专注研究的行业本身都有较强的成长属性;另一方面,她多年对成长股的钻研积累,让她形成了一套“淡化资产配置、注重深度产业逻辑、深入挖掘个股机会”的投资体系。

在她的体系里,产业逻辑的判断是投资中最值得重视的部分,“看清产业的逻辑,大方向不错,对于基金未来3年以上的业绩是有指导作用的”。

以医药产业为例,过去十年内,一批耳熟能详的“老白马公司”逐渐褪去光环,同时新模式新技术支撑下的创新药械类、医疗服务类公司持续大涨,估值高到“看不懂”,这背后恰恰反映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演进逻辑。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创新药的龙头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如今占据优势,是在于2013年前就开始布局创新药研发。在当年药品不愁卖的阶段,能够未雨绸缪,重金投入,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人的眼光和能力。

而同期,一些与它并肩竞争的药企,可能还沉浸在当时辉煌的业绩里,或是醉心于资本运作,或是仍然继续在老的商业模式上走下去。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进入平台期,要么就是进入衰退期。

再比如2015年,火热的市场行情激发了不少公司去宣布转型、去刺激股价。但对于优秀的创新药企业而言,是不会去做短线的事情,公司的实控人很坚定的执行长期策略,拒绝配合市场热点。这个过程是可以看出企业老板的“价值观”高低的。

我偏好的公司,除了有好的赛道、好的产品、好的激励体系之外,这个公司是否能坚持正确价值观、坚持做对的事,坚持专注主业,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

楼慧源这样说,这也和交银一直以来秉承的投资价值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