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燕郊城中村「燕郊拆迁村」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燕郊城中村「燕郊拆迁村」。

“四周盖高楼,这里盖小楼。外面道路整洁,这里有另一番景色”,城市发展过快的地方总会有那么一片让我们视而不见的遗忘地,接小来由我带大家“探索”一片来燕郊一年多我从未踏足过的“领地”,“探索”是我此时此刻能想到最贴切的一个词。

在高耸的信息大厦下面我看到一条歪歪斜斜的小路不知通往何地,带着一点冒险精神我沿着这条小路走进了一个和外面格格不入的世界。和路边一位老人聊天才知道这就是我早有耳闻的小张庄,几年前这里还是和周围一样是家家养鸡,户户安居的一个自然村,而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有村民不到1000人,房屋300多间。如今的小张庄因位于海油大街与迎宾路的交汇处,一下变成了燕郊的核心地带。但这两年随着燕郊镇的飞速发展,周围都已经高楼林立,但这一片位置重要的村落却始终久久没有拆迁迹象。久而久之一系列问题便产生了,小张庄因“城中村”甚是有名。

沿着一条不到3米、横贯南北的土路行去。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这里早已看不到村子该有的样子,看着眼前的景象早海里只有一个词“贫民窟”,但我知道用这个词一定不准确因为在这里每一套房子价值都不是我这个还交着贷款的小职工所能想象的,但闻着水沟两侧堆放着黑色的污泥,散发的阵阵难闻气味,我却想的只有逃离。

顺着小路向东一转,突然感觉我正式进来了,路边随处可见的小商店、小吃店、发廊、诊所等铺面。但由于空气浑浊操,路面上着各种口音的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的只有盖房的工人。

镜头:庄子里现在盖的房子多是五层楼房

如果要我找那里的特色?那就是家家是公寓,户户在盖楼

由于楼房之间相距很近,每个院子里的光线都很暗。院子中间,租户们的锅和炉子放在各自门口,洗过的衣服密密麻麻地挂在院里的铁丝上。

一名居民说,村里的房屋在这两年就已接近5000间,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村里居民对自家的改扩建工程不停地进行着,沙子、水泥、砖头等建材不停地被推进巷子里。这名居民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增加对外出租的房间数而进行扩建。

而所有居民“公寓”都在家门口写有留言,一种是“有空房出租”,另一种是“无空房,勿扰”。

海哥的家就租住在“城中村”的主路边上。这是一幢早期约300平方米的3层小楼,被隔成了二十几间小房间。刘强夫妇住在二楼的一间约40平方米的大房里,剩下的十几间面积约10-30平方米的房间用于出租,每间房收租金300~500元。他替房东算了一笔帐,如果住满每个月能有一到二万收入,如今盖楼都是五层的了,那收入都得翻几番,房东现在正后悔当时没盖高。

海哥说,这里租住的人大都为外地进京或者在本地务工人员,有的住一个月就走,有的已经住了几年。其中有些人以蹬三轮车收废品为生,有些人在小公司里做业务员,还有些人刚到北京,每天外出应聘,这里的环境不是太好,可以想象收入稳定的有几个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

海哥家的房间平时几乎见不到阳光。在这里,相邻人家的房子紧挨在一起,相隔大都只有四五十厘米。

如今的村子里天天都在盖房子,现在每天根本呆不住人,空气里全是灰,对于村里的卫生状况和密集的建筑,海哥很不安。他说,去年年底,住在村子东头的一个居民突发疾病,救护车到村口之后开不进来,路全上盖房材料堵了,医生跑步进村实施抢救,才把这个居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幸亏这个居民家离村口挺近的,要是住在村子里面就完了。医生说,如果再晚10分钟抢救,可能命就没了。”

最后我要离开这个“城中村”时海哥对我时说,住在这里的他们其实就是希望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对拆迁的期望很迫切,对改善他们现在生活环境的期望更迫切。

来源:燕郊网城

作者:黑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