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新“老墙门”生活让莫阿姨过得很充实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新“老墙门”生活让莫阿姨过得很充实。

余杭的张阿姨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而在杭州的不少养老机构里,则是另外一种“抱团养老”的生活方式,有老人找到了新的社交和活动圈子,有人则是自带“朋友圈”来了这里。

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看一看、学一学

就算找到了一个新圈子

杭州人莫阿姨就在杭州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找到了自己的圈子。

莫阿姨是2009年入住的,当时她59岁,用很多人的标准来看,她还不到要进机构养老的年龄。但莫阿姨有自己的想法,独子当时在北京不能照顾到她,自己一个人住着太孤单,她索性卖掉了市区一套房子,搬到养老公寓。那会儿,她几乎不认识任何人,不过她是个很开朗外向的人,用她的话说,“不怕不认识,就怕没有人去认识”。

她还记得第一天来,在楼下认识的俞阿姨,她跟俞阿姨点点头说了声“你好”,俞阿姨同样跟她点点头,回了句“你好”,就跟小伢儿刚上学一样,两个阿姨就这么认识了,一直到现在关系都很好。

莫阿姨现在住的是一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养老公寓套房,在这里,基本都是这样的套房,租期签了50年。昨天,我去她家,她已经开着门等我了,家里很亮堂,进门就是餐厅和厨房,餐厅桌子上铺着白色碎花桌布,桌上有个陶花瓶,插着黄色的小花,特别像油菜花,跟整个餐厅的调调很搭。

她摆弄了一下花朵,哈哈笑起来,“这不是油菜花哦,就是青菜花,前几天有朋友送我一把青菜,放了一段时间就开花了,下面的菜我吃了,上面的花我就插在花盆里,好看吧?”

莫阿姨是个很讲究生活情调的人,前一天还专门拿了几个橙子配在花盆边上,用手机拍个照片,发在“老伙伴”的微信群里,群里一片点赞。群里的人,都是她在老年公寓的邻居,莫阿姨加了很多这样的群,群的分类有好多种,其中就有以兴趣爱好拉起来的舞蹈群、唱歌群等。

莫阿姨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唱歌跳舞,在这里,有很多活动室,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唱歌、跳舞是属于每天必有的项目,所以,白天,她不在这个活动室,就在那个活动室。

参加的老人虽然有固定的成员,但是从来不排挤新成员,有兴趣可以先坐下来看一看,再有兴趣可以找人学一学,大家都乐意教,一天、两天……这就算进了一个新圈子了。

莫阿姨也是这么找到唱歌和跳舞圈子的。

别看早已退休

也是掐着时间混圈子

别看早已退休,她每天的时间都是掐牢的,早上8点到8点半,先去活动室做一套养生操,9点开始,去“老师”(圈子里技能好的,能教其他人的,都尊称为“老师”)家里或者活动室里练习唱歌,这一群人有十几二十个,年龄相近,60多岁,自称是“60组合”,以区分养老公寓里的其他唱歌圈子,比如“80组合”。

他们唱的大多是耳熟能详的老歌,《茉莉花》《十送红军》等等。

等到中午回来,自己做好中饭,再睡个午觉,下午是排练舞蹈的时间,广场舞、交谊舞,跟上午是差不多的套路。有时候,几个“老伙伴”兴致高,还会在园区或者到外面唱K。

到了晚上,大家一起出来聊聊天,也蛮快活。

昨天,莫阿姨重复最多的话就是:人要学会善待自己。

她一个人吃饭,也会做上好几个菜。前天晚上,她吃了一小碟河虾,一盘腐皮青菜,一盘青椒烧百合,一盘腊肠白萝卜,还有一碗没有豆类的八宝粥。

有时候高兴了,她还会做拳头大小的馅饼,霉干菜肉馅的、萝卜丝肉馅的、韭菜肉馅的,做上100多个,自己只吃两个,其他的都分给了圈子里的“老伙伴”,大家都说有口福。

临走时,莫阿姨跟我说,这里就像是原来老底子的院子,各自有独立的生活,但大家都住在一个大的院子里,喊一声就能“呼啦”来一帮人。前段时间,她的腿脚不好,需要坐轮椅,几位“60组合”的姐妹就轮流推着她去园区里的医院,或者推着她出门晒太阳,一连20多天,令她很感动。

等到莫阿姨病情好转,马上又回到了“60组合”,她已经离不开这些“老伙伴”和姐妹们。

自带舞蹈圈入住老年公寓

老年大学的舞蹈队又在这里跳起来了

今年83岁的夏爷爷和84岁吴奶奶,跟莫阿姨不同,他们是“自带”朋友圈入住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的。

夏爷爷和吴奶奶老家都是上海,高中时就是同学,后来夏爷爷去了江苏上大学,吴奶奶去了东北上大学,不过中间一直有联系,等到大学毕业,两人总算在一起了。不过夏爷爷去了西安,吴奶奶回到了上海,之后两人又先调到了沈阳,再调到了杭州。两人都在杭州商学院(现浙江工商大学)任教,夏爷爷教计算机,吴奶奶教数学。

夏爷爷说,他上大学的时候,上午学习,下午是各种文体活动,充实得不得了。吴奶奶也说,其实她在大学里也蛮喜欢“嘭擦擦”。

工作的时候忙,也没有时间,退休之后,两个人去黄龙洞的浙江老年大学报了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舞蹈协会。

前几年,舞蹈协会就有队员想选择机构养老,在舞蹈队里一说,好多人表示都有兴趣。

夏爷爷还记得,当时金色年华开放时,某一天早上,舞蹈队里的张阿姨跟他们夫妻俩说,她已经定了一个套间,夏爷爷二话不说,当天下午也定了一个套间,后来他发现,入住的时候居然有6对舞蹈队的夫妻!朋友圈就这么自带进了老年公寓。

园区离老年大学有点路,不过去不了老年大学参加舞蹈队也没关系,反正队员们也在园区里,入住没几天,舞蹈队又在这里跳起来了,他们算是园区里较早成立的一个圈子。

他们跳的是交谊舞,男女搭档,伴奏一放,姿势一摆,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多功能活动室里不见不散。

现在,光是经常来活动室的老面孔就有十来个。吴奶奶说,虽然她和夏爷爷是夫妻,但跳舞的时候还是会另找舞伴,各跳各的。

跳完舞,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跟学生一样,坐在一起吃饭的六个人都是自己舞蹈圈子的朋友。

夏爷爷年轻时就爱好音乐,经常花光工资买黑胶唱片,现在园区的家里,还有一套二十多年前花几千块钱买的功放和音响,不过他说,这不是最好的,入住园区后,他和吴奶奶去杭州大厦花了1万多元,又买了一套博士功放和音响。

现在,夏爷爷在园区的音乐欣赏小组当志愿者,音乐欣赏小组一周有两个下午都会在影音活动室里集合,夏爷爷主要负责准备欣赏的曲目,比如贝多芬的钢琴曲,莫扎特的歌剧等,他这个爱好,在园区里也渐渐成了一个圈子。

“我现在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比上班还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