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北京四大傻购物去燕莎「人生四大傻」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北京四大傻购物去燕莎「人生四大傻」。

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民间有句谚语称:“吃饭点龙虾,手上戴雷达,购物到燕莎,下班就回家”,燕莎友谊商城因让人咋舌的商品价格而入选“京城四大傻”之一,那时候,想看看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那就去燕莎友谊商城开开眼,那里有世界最顶级的好东西!

2000年左右的燕莎友谊商城

1992年6月30日,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商场——燕莎友谊商城正式开门营业。燕莎友谊商城是由中国,德国,韩国合资建造的,是当时最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常常令海内外宾客流连忘返。国际大牌比比皆是,法国的化妆品、瑞士的手表、日本的家居用品、美国的办公系列用品琳琅满目。然而燕莎友谊商城的筹备工作是从1990年开始,长达近两年的筹备中,燕莎友谊商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老百姓能否接受一种新的购物方式,能否接受这种远高于老百姓认知的价格。

90年代燕莎友谊商城内部

从前我们国家计划经济的时期,售货员在柜台里,消费者在柜台外,说出或指出需要购买的商品。直到燕莎友谊商城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购物习惯。燕莎友谊商城首次开创了开放式架售货的销售形式,提出要将百分之八十的商品开架售货。对于这种销售方式,最初不少商界领导和同行都保持怀疑态度,甚至预测如果开放售货那么货架上的商品很快就会被偷光,这让燕莎友谊商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POS机刷卡

除了开架售货的新购物方式,燕莎友谊商城还开创了许多消费新模式,比如用pos机收款,用计算机联网进行全方位的内部管理,对干部实行聘用制、员工实行合同制等。当时,北京市政府给燕莎友谊商城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主进货,第二个要求是自主定价。 第三个要求是自主经营,第四个也是最严格的一个要求,是要求自负盈亏。自负盈亏这四个字就像是一根悬在头上的鞭子,让燕莎友谊商城在承担了风险的同时,也不断督促着它迈出向前的脚步。

98年商场路边广告

90年代,在私家车还并不普及的时候,如果您想看好车,那去燕莎友谊商城的停车场搬把椅子一坐看一天准能大饱眼福。瞧,那边一辆进口的黑牌大奔上下来几位金发碧眼风度翩翩的老外,这边崭新的皇冠车上走来一位手拿大哥大,身穿登喜路西装的款爷,手挽着小明星大模特嬉笑而来,很是潇洒。那个年代您兜里没点票子还真是不敢往里闯,记得商场大门一开阵阵的香气就能让人心旷神怡,那个年代逛燕莎就像进了百宝园一样,商品的标签价格绝对能刷新一般百姓的认知。燕莎友谊商城一直是以天价商品扬名的。在很多人眼中,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本身就如同一件奢侈品,以至于在大众消费者中还流行一种说法:“想了解北京富豪的生活,就去燕莎友谊看看”。商场的营业员均需懂一门外语,放眼一看清一色靓男美女。

2002年左右燕莎友谊商城

但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以及购物新方式下电商的冲击,今天燕莎这家“老百货”也开始“步履蹒跚”。当年的靓男美女营业员也随着时光变成了大爷大妈,前几年闲来无事去溜达一圈,一进商场,90年代的既视感迎面而来,这上世纪帝都最“土豪”的商场如今也只剩下“土”了。在此地就算缅怀一下过去的美好时光吧,俗话说“花无百日红”。燕莎友谊商城的名头早已盖过了商场本身。“购物去燕莎”也随着百姓的一句句调侃成为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