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大竹林凤坨溪二砖厂「重庆磁器口老街改造」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大竹林凤坨溪二砖厂「重庆磁器口老街改造」。

风溪沱,曾经是大竹林街道的核心区域,解放初期还曾是江北县委临时驻地,若不是水土沱有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央警卫署大楼和几栋比较豪华的楼房,或许风溪沱就是江北县的县治所在地。若不是城镇向陆路转移,风溪沱还是大竹林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然而风溪沱的繁华停止在上世纪的90年代,风溪沱现在留下的只有老渡口曾经丰实益盛的痕迹。

风溪沱社区,上世纪80、90年代堪比小香港,磁器口都不如风溪沱这边热闹,嘉陵江对岸的居民都羡慕风溪沱的高收入和与生俱来的悠闲安逸。周围的村民背背篓来赶场,嘉陵江对岸的村民乘坐渡轮,挑着自家种植的农副产品来售卖。老街上热气腾腾的豆花,餐馆爆炒的小菜散发出来的香味能让路人的嗅觉系统给打瘫痪。

几个好友在馆子里相聚,一两碟小菜,一两分钟豆花饭,一两杯小酒,喝个烂醉,不服气还来两码。几位大爷叼着烟斗,乐呵呵的迈进茶馆,没心没肺的吹夸夸,高兴时再来一两盘麻将。风溪沱推向高潮的却是50年代建设的二砖厂,3000人的国营厂入驻风溪沱,把原本就很繁华的老渡口带入新的起点。

60年代二砖厂成为风溪沱的主角,繁华程度的高低都由二砖厂来决定。二砖厂就是重庆第二建材厂,曾经用名重庆第二页岩砖厂,附近居民至今仍然用名二砖厂。二砖厂在70、80是最红火时期,质量好、价格亲民,占据着重庆建材市场的半壁江山。职工的待遇让人羡慕得五体投地,购买力更是无人能及,二砖厂职工就是高消费的标志。

老国企的配置,职工医院、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电影院、礼堂、幼儿园、子弟学校一应俱全。职工子女上完初中就去技校深造,毕业回来就直接上班。老子是工人,子女也是工人,当年老国企不担心子女的就业问题。职工收入稳定,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过上小资生活并不是什么难事。子女的婚嫁问题更不用揪心,二砖厂的男青年要是到适婚年龄还单身的,媒婆踏平门槛都有可能。

二砖厂是重庆最大的机械化砖瓦生产厂家,质量上和产能上在当年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厂,还被评为市先进单位。逢年过节分发的礼品,年度先进个人的奖励金相当的丰厚,只不过二砖厂不是国家一类企业,也不是重工产业,要不然以二砖厂职工们的热情和干劲,评市级劳模都有可能。

进入90年代,工业体制改革,再加上私营企业的突起,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营运50多年的老牌国企开始衰退。二砖厂跟很多国营厂一样,改革不成功就破产,工人下岗后为生计不得不外出。原本热闹非凡的风溪沱也跟着二砖厂的衰落而冷落,以至于最后几乎变为一座空城,老牌渡口亦失去当年的繁华。

这户花园院落是一位退休老职工花巨资买下的,这位退休老职工今年已经93岁,或许是舍不得离开,毕竟生活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哪能说离开就离开。上次去寻找天官坟的时候看见一位村民,聊天得知整个风溪沱只有二厂职工没有搬迁,村民都已经搬迁到安置房去居住。

繁华的逝去留下的就是满目疮痍,热闹的尽头就是冷清,风溪沱如今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风溪沱,但是遗留下来的房子依旧是当年的房子,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陈旧。或许吧,老旧的东西才能让人带入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长满青苔的墙壁,显眼的涂鸦,也许能让即将消失的风溪沱保留着曾经的辉煌,还有它微不足道的存在感。

老牌渡口,目前仍保留有渡船,现在渡船还在通航运行,朝天门每天有四个航班往返,这条航线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是方便出行的居民,而是印证着嘉陵江黄金水道仍然没有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很久没有乘坐轮船还真有点想念10年前,在朝天门坐轮船去洋人街游玩的那段时光,现在坐轮船也只能坐这一趟了。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