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20句读懂地产20年|合作建房成泡影众筹买房试到今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20句读懂地产20年|合作建房成泡影众筹买房试到今。

个人合作建房,是指买房人自己集资拿地,自己找开发商盖楼,从而省掉中间成本,拿到便宜房。中国第一个发起个人合作建房的人是于凌罡,2003年,于凌罡在互联网上率先提出合作建房,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当时合作建房模式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能比商品房便宜30%至40%,没有开发商在中间赚差价”。而在当时房价并不是很高,150万的房子如果按照于凌罡的方式建设,可能100万就可以买到,几百人成为他的“粉丝”,出钱出力。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摸索过程中出现了几个致命问题。首先,是人心不齐,让所有人的想法保持高度一致几乎不可能,因此,每次讨论都成为一场乱战。其次,合作建房的初衷是造开发商的反,不让他们赚差价,而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的于凌罡却选择了地产商万通作为合作伙伴,他自己也被按上“招安”的帽子,失去群众基础。第三,合作建房进入实质拿地阶段,公布了房价成本,舆论哗然,7500元/平方米的房价比当时的商品房价没有太大的差距,很多已经交了诚意金的买房人临阵倒戈,项目最终流产。到了2009年,于凌罡注销了合作建房的公司,北京合作建房宣布流产。

点评:

据说当初万通看中合作建房模式并主动与之合作,是认为国外合作建房有很多成功经验,应该在中国也能实现。但事实证明,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人们对合作精神的理解(国外多讲契约精神,国人多感性)、有关部门的支持程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说除了于凌罡之外,温州、河南也有类似合作建房的案例,甚至还有成功者,而直至目前,仍有不少充满“情怀”的合作建房拥趸用尽各种办法在践行。但如此理想化的建房模式没有形成潮流,足以说明适合它生存发展的土壤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