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上海挑了8个城市建群为什么不带南京、杭州一起玩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上海挑了8个城市建群为什么不带南京、杭州一起玩。


原创来源 财叔 财叔有料

中国最大“都市圈”诞生!


国庆节前夕,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政府,联合发布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


“上海大都市圈”是继南京、重庆之后,横空出世的 第三个跨省都市圈,也是唯一一个以“大”冠名的都市圈。


它包含了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9个城市,简称“1 8”,陆域总面积 5.6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7万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为全国首个跨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一定的突破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规划》是一个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严格意义的法定图则,也暂时不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几个都市圈之列。


《规划》发布以后,很多网友就纳闷:为什么不带南京和杭州一起玩?


先说南京。


从距离上看,南京与上海的市区相隔300多公里,远远超出一小时通勤圈的范畴。


而且南京都市圈是全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


目前,南京都市圈横跨苏皖两省,主要包含: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淮安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宣城市、溧阳市、金坛区。


对于江苏四个城市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省内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最近,有一篇文章《苏锡常的首选应该是融入南京都市圈》活了,主要意思是,上海一个直辖市经济总量就位列国内省域第十,比一个安徽的经济总量都还多,长三角城市经济的地域分布也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格局,比如上海强于南京,南京强于合肥。因此,客观上来说,苏锡常加入上海圈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南京来说则是雪中送炭。


不过,相对于上海溢出效应来说,苏锡常和南通显然更愿意靠近上海。


从就近原则看,苏锡常三座城市,一直都是上海经济圈的铁杆小弟,南通与上海只有一江之隔,融入上海的积极性很高,上海甚至把第三机场规划在南通,所以南通必须安排上。


再看杭州。


宁波和舟山距离上海更远,被选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却缺席了!


不过细想下,如果加上杭州,那南京加不加呢,两个省份城市怎么厚此薄彼呢?既然加了杭州,那边上的绍兴呢,夹在南京和常州之间的镇江呢?如果把杭州、南京包含进去,那真是半个江苏整个苏南,半个浙江整个浙北都盘进去了。


而舟山与上海的关系很特殊,上海的洋山港就是从舟山借的,所以上海一定会拉上舟山。

宁波与上海一样,都是世界级的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与上海港几乎旗鼓相当,二者在港口运输与海洋经济上可以联动,所以宁波加入上海都市圈,也不奇怪。


更何况,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在省内要发挥带动效应,更适合单独建一个圈,承担其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任。

南京和杭州没有加入上海大都市圈,这也恰恰说明,近年来像杭州、南京这类省会城市的发展迅猛。不是上海不带杭州、南京玩,而是两个省会城市有了“出圈”的能力,可以自己辐射周边。这也是好事。

其实,我们知道,都市圈不是一个城市,城市的行政边界是非常清楚的,不会局部重叠。而都市圈是经济功能属性,没有行政边界,因此,完全可能局部重叠。比如,毗邻上海大都市圈的杭州都市圈,其范围涵盖嘉兴和湖州,而这两个城市也都被上海大都市圈纳入了,这样,两大都市圈就形成了局部重叠的情况。

被都市圈重叠纳入的城市,该如何在各个都市圈发挥作用呢?不是有一种说法吗:“一仆二主”,根据各个都市圈的发展诉求,与圈内各个城市之间实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就好了。

另外,事实上,无论是从上海自身,还是其他8市,当前的发展似乎“都挺好”。为什么一定要抱团建圈?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作为一个规模总量比肩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局限于“单打独斗”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满足于“各自安好”更是不足以承载国家发展的责任与期待。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作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基本组织单元,成为促进城市间分工协作、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


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当然,还有更为具体的原因。比如来自“人”的挑战。


《规划》显示,对比2000~2010年、2011~2020年两个时期,都市圈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分别为151万和95.7万,“人口流入增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同一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年均人口增量分别为137万、224.4 万。


从在校大学生数量来看,2010年上海大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在校大学生数量分别为125万人、147万人,2020年分别为167万人、241万人,2011~2020年间上海大都市圈在校大学生增量42万,不到粤港澳大湾区增量的1/2。


老龄化的压力更大。2015年上海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为12.6%,2020年进一步提高至15.4%,明显高于粤港澳大湾区(7.5%、6.5%)和京津冀城市群(10.3%、13.6%),“这两个地区的人口结构都比上海大都市圈显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