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泗泾镇是上海哪个区「泗泾镇范围」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泗泾镇是上海哪个区「泗泾镇范围」。

泗泾镇位于松江区境北部。相传因通波泾、外婆泾、洞泾、张泾四泾之水汇集于此而称泗泾塘,泗泾塘简称泗泾,镇名由此而来。据地方志记载,北宋时, 泗泾镇的先人在顾会浦(今通波塘)傍筑屋定居,形成村落,名“会波村”。元至正三年(1343年),里人王贵卿在泗泾塘建造一座九孔石桥,名泗泾桥。其 时,泗泾镇的框架和市面已基本形成,人气渐旺。此后,泗泾镇一度成为华亭县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和水产交易中心,至明代中叶这一带商贾云集,水运繁忙,人流结聚,市镇得到很大扩展,泗泾塘南北两岸码头相连,房屋鳞次栉比,大小商店林立,佛寺道观众多。明正德七年(1512年),泗泾被称为“泗泾市”。明万历 年间(1573—1619年),镇上相继建成普渡、福连、武安3座三孔拱型石桥,将泗泾塘南北两片连成一体。一直到清代中叶,泗泾镇的粮米和水产交易进一步发展,镇北铺成石板大街。清末民初,镇区又有了较大扩展,镇上开设糟坊、酱园等手工作坊。以后酿造、竹木行、米行、米厂四大行业逐步成为泗泾镇经济的四大支柱。明清之际的泗泾镇已排入松江府大镇之列了。民谣夸耀说:“三亭不及一泾”,就是说当时的泗泾,比附近的亭林、安亭、望亭繁荣热闹。泗泾塘西岸车船辐辏、廛舍林立,“对街式”楼房相峙呼应,东西南北条条小街,上塘下塘块块商区,当铺、百货、珠宝、染坊、雨具、刀剪、山货、水产、竹木、家具、漆器、陶瓷、古董、杂货等各式店铺相连,生意十分兴隆。书场、浴室、饭店、茶馆等商业服务业更是竞相开设,小有名气的汤团、粽子、摊粉、菰(荷叶)包、豆腐干、熟幺菱、浇切糕、白切羊肉、软香糕、赤豆糕、糖芋艿、釜底山芋等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泗泾古镇


泗泾镇历史上名人首推元代陶宗仪,由浙江黄岩寓松而占籍泗泾,征召不仕,终身授徒著书;另有高士孙道有隐居泗泾。明有数学家李柬,李柬子李儒为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清有进士秦渊,官至刑部司主事,晚年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民国有著名报人史量才,著名学者、名寓马相伯。当代有著名画家张大千高足胡旭光,著名画家孙雪泥,中国科学院首批学术委员、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创始人、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叶雪安,名教授、享国际声誉的民族语言及考古专家闻宥等。


文人荟萃,缥缃生辉。泗泾先贤还给泗泾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观、历史名迹。泗泾镇东西两桥间,两岸曾有水榭歌台,水上曾泊画舫游船。每逢元宵(也称上元节,俗呼正月半),或于大街,或于台榭上舞龙灯或“荡湖船”。东市、中市、西市桥上,则灯似流星,蝴蝶、兔子、荷花、走马灯绕三桥川流不息。五月端阳,泗泾西市桥和东市桥外侧水域宽阔处,年年有龙舟竞渡活动,两岸观众如墙,男女老少以一睹青年小伙热闹紧张的水上争雄的精彩表演。龙舟装饰华丽,首尾彩旗飘扬。据杜琼十景图,陶宗仪南村草堂约在泗泾塘西市梢水流开阔处,背山环水,风光宜人。南村十景图,图有水,水上有桥。“池日翻宜晚,春游不厌烦。傍湖峰影入,抱席水如茵。”


泗泾镇下塘街一角


2008年6月14日,在泗泾地区流传了300 多年的古乐《十锦细锣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锦细锣鼓》古乐早在清代中期是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长期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此乐源自昆曲过场音乐,后来渐渐脱离去掉唱词,成为纯粹的器乐音乐,在清朝乾隆年间基本定型。此后一直流传于泗泾地区。民国时期,泗泾镇上演奏过《十锦细锣鼓》,此后一度绝响。直到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文艺集成的普查时,在当地姚伯华老先生家里发现了《十锦细锣鼓》的乐谱。是姚先生从室内捧出一叠叠纸张发黄、斑剥脱落、边角有较大磨损的手抄本,这是一本封面为《曲海如山》的工尺谱, 上面所注为清光绪十三年(1888年),其中写有曲名《十锦》字样。此后不久市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邹群和上海音乐学院民乐学打击专家李明雄、顾冠仁两位教授前来作鉴定。经鉴定认为,其一,这锣鼓经是属于苏南乐器的范畴;其二,从已经发表、出版的锣鼓经以及所接触到的各色曲谱,还没有这部锣鼓经,这部锣鼓经确实有独到之处和标新立异的地方,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确定这就是已失传多年的《十锦细锣鼓》。



(来源:图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