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德州的历史文化「德州古城图」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德州的历史文化「德州古城图」。

文|马惠彬

(德州新湖风景区)

学校之制,历古维昭,至周称大备焉。誦诗灵台辟雍,文王之学也;镐京辟廱,武王之学也;“子衿,”刺学校废也;“菁菁者莪”,乐育才也;“泮水美,鲁僖能”,修泮宫也;以是知古之圣帝明王,无不以兴学为立国之本。

德州的州学

德州“州学”创建于明朝初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皇帝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之后,德州知府便在“文庙”内建立了“州学”。

德州文庙,位于旧州城北部(原生建机械厂处)。建于何年,元朝以前无考。据清德州学者孙勷《重修学宫记》载: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知州秦政以夫子之宫在东南隅,地形洼下,水潦时沃,乃卜迁于州之西南…… 明洪武十年(1377年),知州阎九成乃迁今地。”后经屡次增修,庙貌庄严肃穆,规模宏大完备,院内古柏参天,浓荫蔽日,成为历代风雅儒士、达官贵人拜谒浏览的胜地和德州的文物景点之一。

“文庙”东西两侧各有偏院,东院西侧南为学门,北有崇圣祠,为孔子家庙,祭祀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以东自北向南依次建有英烈祠、土地祠、宋公祠、乡贤祠、文昌阁 、名宦阁、董颜祠、节孝祠、奎星阁建在东南角。西院北为学署旧址,亦称后学署;南为儒学署,亦称前学署,即“州学”所在地。

何为“州学”,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规定童试录取后准入州(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的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入学后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州学与书院不同,“书院”是民间的教育机构。后来,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故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到宋·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仍为民间的教育机构。“州学”它为一州之官学,该校的学生(生员)为秀才。

德州州学“入学三十名,学田陆顷八亩零”。即朝廷供给生员们廪膳,故称为“廪膳生”简称“廪生”。只有这里的学生才有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资格。

可“州学”的生员名额是有限的,入学是有条件的。德州州学初“设学正一员,训导三员,管月课。每员日省弟子功课各十名,共三十名,为廪生。”即德州州学之初仅有三十名秀才在此上学。“宣德十年诏天下卫所立学,取军生四十名赴京考试。”“嘉靖十年,诏两卫士子附州学,增设训导一员┄┄。卫生廪,增贡额与州一律。”“清顺治四年,州、卫入学各四十名。”后又改为州、卫各三十名等,故各个时期诏收定员不一样。除此以外,欲要入学还得复合如下条件:

一、入学:凡本州童生,须经各级考试取得“生员”资格,俗称“秀才”者,方可入州学学习。故童生考中“生员”后方可“入学”,也称“进学”。

秀才是古代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对通过了科举中院考试后的生员,才可称为“秀才”。每当,当地州(县)官员接到“学政”下发的,被录取的秀才名单后,即通知该秀才于某日需“雀顶蓝袍”,集结于官衙大堂设宴簪花。州官率其前往孔庙拜圣,至学宫“明伦堂”謁州学老师。至此此人才得到了入州学的资格。

州学的生员,除了经常按时参加学官规定的监督考核外,还要经过科考选拔(未取者有录科、录遗两次补考机会),方可参加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取中者为举人)。

但得到秀才资格后,就代表此人迈入了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代表此人有了“功名”,就在地方上应受到一定的尊重了,社会地位也随之起了变化,有了某些特权。如:服式按朝廷规定:雀顶蓝袍;见到知州、县官时官称“老师”,不用下跪;秀才如犯法需要治罪时,州(知)县官不可随意对其用刑,则需先由学官摘掉“雀冠”,即免除“秀才”名分后再予以治罪;可免除差徭、遇公事可直接禀见知州(县)等等。

二、出学:生员在州学没有肄业年限。有的白发苍苍仍是生员。生员需经考试为“举人”或“贡生”后,才算“出学”,即才脱离“州学”的关系。才可不再参加岁、科考试。

生员出学,除考中举人外,还有获得“贡生”资格后方可出学。明清时代,规定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可直接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优秀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也称“明经”。但贡生不能参加会试,如参加会试,必须取得“举人”资格后才行。

清代又出现了一种“捐贡”。即岁、科考凡参加四次没获通过者,只要“捐银100两,加耗银20两”者,准为“捐贡”。 “捐贡”地位低于上述五贡,但也算出学。

三、书院与州学的互补

书院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立的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明代以前的书院,是讲经布道的地方,多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清代的书院,则完全变成以科举为中心的预备学校,已经成为州、县科考的重要补充。德州城先后有六处书院,如:崇仁书院、醇儒书院、董颜书院、州卫书院、繁露书院和正谊书院等,其中有几个较出名的书院。

书院的主持者称为山长。聘请精通经义的进士或举人,到书院讲经和批阅文章,并采用个别钻研、集中讲课的教学方法。故州学里的生员(秀才)也会来此参加学习。以研习儒家学说为主,为参加乡试做准备。

故书院是普及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州学的重要补充。故它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标志,它为促进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1905 年,清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坚持了近600年德州“州学”被撤销了。新的教育制度蓬勃而起,德州城的书院、义学等,也全部改成了学堂或学校。新的教育体系取代了古老的“科考制度”。

注:

1、本文中诸多资料来源于民国《德县志》卷五、七篇。

2、学政:清代朝廷派到各省考察省、州、县学,并主持院试的官员。

3、雀顶蓝袍:清顺治二年规定:银雀帽顶高二寸,带用九品的蓝袍青边,统称“蓝衫”,即“秀才”的标准服装。

(作于2020年9月12日)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二百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