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规模过千亿后,滨江集团拿地也更猛了「杭州滨江地产」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规模过千亿后,滨江集团拿地也更猛了「杭州滨江地产」。


谁能想到,今年上半年的“拿地王”,竟然是一家民营房企。

克而瑞数据显示,1-6月滨江集团新增土地价值达467.3亿元,在众多房企中排名第一。

在此之前,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的土拍市场上,央企、国企会是主力军。

事实确实如此。

今年前几月,拿地榜第一名的头衔,一直在华润置地、绿城中国等房企之间互换。

不曾想,就在6月底的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疯狂出手,最终拿下半程“拿地王”的桂冠。

要知道,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绝大多数的房企都丧失了拿地的热情。尤其是民企,甚至于一块地都不敢拿了。

而滨江集团却在土拍市场上,抢尽了风头。

滨江集团,究竟有何仰仗?





坚持深耕战略,杭州拿地超400亿


6月30日,杭州第二轮集中供地完美收官。

据了解,本轮土拍挂牌出售45宗地块,结果无一流拍全部成交。

而在本轮土拍中,最大的赢家,非杭州本地龙头房企——滨江集团莫属。

要知道,滨江集团一口气拿下12宗地块(其中包含两宗联合拿地),共斥资达224.51亿元。

也就是说,本轮土拍45宗地块中,有超四分之一数量的地块,被滨江集团收入囊中。

而就拿地金额来看,本轮集中供地总成交额为557.11亿元,而滨江集团224.51亿元的投入,相当于成交总额的近40%。

因此,我们可以说,滨江集团撑起了杭州本轮土拍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杭州第一轮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就曾豪掷184.35亿元,共拿下11宗地块,成为第一轮轮杭州土拍最大赢家。

也就是说,仅在今年上半年杭州前两轮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共计拿地数量23宗,拿地金额409.35亿元。



武林壹号写字楼(滨绿大厦)

除了杭州之外,滨江集团上半年拿的其他地块也在浙江省内。就在杭州今年第一轮集中土拍结束后不久,滨江集团还斥资57亿元,接盘了阳光城在浙江永康的6宗地块。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6月滨江集团新增土地价值达467.3亿元,在众多房企中排名第一。

作为浙江本土房企,滨江集团以深耕当地、尤其是杭州市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策略。

而在6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滨江集团再次强调,将继续保持“三省一市”的发展战略,即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和上海市。而在投资比例上,杭州50%,浙江省其他市县占40%,省外占10%。

如此战略背景之下,滨江集团上半年在杭州疯狂囤地的举动,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当下的房地产行业困难重重,众多房企在危机的边缘不断徘徊。

而滨江集团作为民企一员,居然敢于逆势拿地,究竟有何仰仗呢?



逆势疯狂拿地,顾虑不大、另有仰仗


房企要想大手笔拿地,还得视其债务和资金情况而定。

就滨江集团而言,其债务压力并不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滨江集团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68.03亿元。

而在同期,滨江集团的短期借款为1.16亿元,无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2.92亿元。

三者相加可得,滨江集团的短期负债不过124亿元。

也就是说,滨江集团手上的现金,足够用来还债。

债务压力不大,并不意味着房企有足够的资金来疯狂拿地。

那么,现金怎么来?一个看销售,再一个看融资。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上半年滨江集团实现销售额683.93亿元,同比下滑仅22.2%。

这一销售表现,绝对处于行业前列。

有销量,肯定能回笼资金。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权益销售回款322亿元,着实不错。

而在融资方面,滨江集团也属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顺畅发债的房企之一。

今年上半年以来,滨江集团成功完成多笔融资。就在7月5日,滨江集团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一笔9.7亿元的短期融资。

整个上半年,滨江集团获得几十亿元的融资。

但是,就算持续有现金流进来,滨江集团一掷四百多亿拿地,也致使将将够用。

后期项目开发的钱,怎么办?

滨江集团自有妙招,即拉入合作方共同开发。

我们看到,上述23宗地块,基本上都是滨江集团独力拿下了。

而对于这些地块的开发,首先,滨江集团会成立独立的项目公司,然后,再将一些合作方拉入项目,获得宝贵的资金。

此番操作下来,滨江集团的项目权益,就被稀释了。

而根据2021年数据,滨江集团全年全口径销售额1691.3亿元,其中权益销售871.5亿元,权益销售比例51.53%。

上文提到的,滨江集团上半年销售额近700亿元,但是权益回款不过322亿元,也正是这个道理。

除了销量水分比较大以外,滨江集团的盈利水平也被挤压了。

数据显示,2021年滨江集团归母净利润30.27亿元,归母净利润率仅为7.97%。

也难怪,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会喊出“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利润都被合作方分走了,当然要有这样的打算了。

当然,滨江集团疯狂拿地的风险,也是合作方共同承担下来的。

只是,滨江集团这样的操作手法,究竟能玩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