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租房期间涨价「今年租房价格是涨是落了」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租房期间涨价「今年租房价格是涨是落了」。

相信中国不少租房者都有过被房东突然涨价,被轰走被迫搬家的体验。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中着重强调了对租房人权益的保护,比如条例中规定合同中没有约定租金调整次数和幅度的,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出租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强制方式驱逐承租人,收回住房。但是,条例真的能够保护租房者的利益吗?


对于大多数中国租房者来说,租房生活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种种屈辱体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有租金高、随意涨租金、租户需要频繁换房。201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北京,租户平均换房时间是11个月。


据统计,现在中国每年的房屋租金规模大概在1.1万亿,在包括新房买卖在内的整个房屋交易额中,租金收入占7%左右。而在日本,他的房屋交易规模大约在9千亿人民币左右,而租金规模达到8千亿人民币,日本的租户普遍租期比较长,运营管理水平也很高。

租房市场规模占比低,跟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关系,在发达国家,租房住是一种主要的居住方式,而在中国没有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尤其是这些年房价飚涨,买房人和租房人的资产差距很快就会被拉开,相应的在社会阶层上也拉开了差距,除了文化,现实也逼得人们不得不买房。相应的,买房的多,租房的少,导致我们的租房市场就做不大,也很难做规范。


意见稿虽然涉及到了随意涨价、赶人等问题,但仅仅通过这些规定,很难实质性改变租房者的境遇。要想保护好租房者的权益,首先就要有稳定的租房市场,有充足的,多样化的房源,而且房源主要应该来自机构和政府,而不是个人,因为个人的行为是最难以规范管理的。在多数发达国家,机构和政府都是出租房屋的主要来源。2011年,德国1860万套租赁房中,政府公租房占24%,私人机构房源占22%。在日本,机构房源能够占到83%,个人房源比例为17%。而在中国89.5%的出租房屋来自私人。不光是房源主要在私人手里,而且供应量也严重不足,根据链家的统计,北京有800万流动人口,270万套租房需求,但实际上只有150万套供应。在这样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下,而且出租者还都是私人,租房人当然是弱势的。


很多人建议中国也学习发达国家的“租金管制”,就是强制规定房租的价格,其实这根本不现实。拿北京为例,北京的房租到底算不算高?如果单看绝对值,北京的房租当然算高,但是如果从租售比来看,北京的房租并不高,市内价值千万的房子,一年的租金也就十来万左右,租售比只有百分之一。从投资的角度看,这个收益率非常低,房东涨租的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强制规定价格,只能让房东想各种办法去规避,让这个市场变得更不规范,租户的利益更得不到保障。市场供需在那儿摆着呢,住房子又是刚需,为了有地儿住,再苛刻的条件也只能忍。


所以说,改善租房市场只能用市场的手段解决,比如用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把闲置的房子拿出来出租,鼓励更多的人把房子委托给专业的机构来出租,只有当房源供给足够多了,租房者的才能摆脱弱势的地位,提升出租房屋的服务才能有动力。

当然,咱们说的仅仅是在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下,改善租房市场的手段,要想从根本上追上发达国家,还要涉及到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改变中国人对房屋的认识问题。

关于西方国家的租房市场,我们特别准备了一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号“照理说事”,回复“外国租房“四个字,全文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