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时代变了我们不一样”走进新生代“打工人”的内心世界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时代变了我们不一样”走进新生代“打工人”的内心世界。

上世纪90年代初,从农村外出到城市务工成为一股风潮。随着时代变迁,如今,“80后”“90后”“00后”新生代农民工拥有丰富和多元的就业机会,新鲜的工种、体面的劳动成为他们的热门选择。“时代变了,我们不一样”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全新认知。来到城市,这些新时代的“打工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如何?观念有着怎样的变化?如何朝着梦想奋斗?近日,记者对这些“打工人”进行了访谈,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走进“打工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如此,在他们之中不乏奋斗者,用努力和辛苦换来了幸福的生活,今年27岁的宋丽红就是其中之一。

相对于父辈靠力气干活赚钱,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学历,希望能在城市生活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吴茗 摄

“我大专毕业之后就留在长春工作了,这期间换了一次工作,现在这个已经干了快三年了。”作为一名“90后”,宋丽红很能吃辛苦,大专毕业后就立志不再花家里的钱,要靠自己养活自己。“我老家在白城,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这么多年就靠父母种地供养我和妹妹上学,太辛苦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了,我就想着毕业了赶紧去工作赚钱,就算不能补贴家里,也一定要养活自己。”

刚毕业时,宋丽红找到了一份市场营销的工作,虽然薪水不高,但是她却十分满足。“当时实习期工资只有2000多块,公司提供宿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是也勉强够用,后来实习期过了就有3000多块,干得好还有奖金。”

虽然年轻,但是宋丽红身上有着一股肯吃苦的劲儿,对于工作中的辛苦从来没有任何怨言,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后来,宋丽红的老乡介绍她去另一家待遇更好的土特产销售公司,她便跳了槽。“我们村很多人都在长春打工,正好有个姐姐说他们公司缺个做市场营销的,想找个有经验的,就联系了我,我一看待遇挺好,想着老乡也能有个照应,就去了。”

现如今,宋丽红的工作稳定,在公司当了小组经理,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副业,做水果批发代理,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卖一些水果,也能有一笔收入。现在,宋丽红的副业每个月能额外给她带来将近一千元的收入,这让她十分满意。“现在还有一个朋友想让我做代理,她是卖滋补品的,但是我还没太想好,怕自己忙不过来,我不想影响到本职工作。”

外出打拼多年,宋丽红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长春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她打算攒点钱贷款买房,让自己真正扎根在这里。“这么多年我一直租房子,每个月房租也得一千多,还不如贷款买房,月供也就一两千。我想先买个小的一室一厅的房子,五六十平就够用了,等以后挣更多钱了再把这个卖了换个大的,争取把我父母接过来!”对于自己的未来,宋丽红信心满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与上一代农民工全然不同的择业环境。不同于一个工种干十几年、挣够了钱就回老家的上一辈,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受过一定的教育,与互联网一起长大,对城市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更愿意去尝试新生事物。

现如今,在外出务工“就业大军”中,“80后”“90后”“0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一半以上,成为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坚实支撑。吴茗 摄

收快递、确认顾客的订单信息、扫码查件是在长春新区一家快递驿站上班的徐丹的工作,因为店面同时还作为超市经营,她每天还“兼职”清点货物和收银的活儿,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26岁的徐丹老家在农安县开安镇西沟村,中专毕业后跟同学一起去了南方的工厂当工人,去年谈了男朋友,俩人商量好结婚后在老家生活,所以回长春找了工作。

对于不少“打工人”来说,快递行业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好工作。吴茗 摄

“因为学历不够,以前我出去打工都是进工厂在流水线上作业,每天都被繁重的工作任务捆绑着,总是一成不变,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眼望到了头,生活没有目标。我和对象聊天的时候,说起以后的生活,都觉得不能一辈子就在工厂打工,应该趁着还年轻,重新树立目标努力一把,不能辜负了好时光。”徐丹说,这几年长春发展得很好,工作机会也多,他们俩干过保险、进过商贸公司做销售员、去过饭店做服务员、还做过公交车司机和外卖骑手,但最后决定从事物流快递行业。

“我们俩的学历都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以前也想过去职校重新学习,可在工厂上班休假很难,没时间也没精力学习,更没条件脱产学习。而快递员门槛低,工作自由度高,只要能吃苦,挣得挺多的。不过我俩不愿意只送快递,也在找别的发展方向,租个房子开超市和快递驿站是我们当前的目标。”徐丹告诉记者,“前几年我俩也攒了点钱,家里也会支援一些,我们已经相中了一个新小区的店面,那附近入住率还没上来,就一个小超市,还没有快递点,回头我们过去了就能抢占先机,压力也会小很多。”

在采访中徐丹表示,和她同龄的、以前一起在工厂、工地打工的人大多有跳槽或是回乡创业的想法,住宿餐饮、建筑行业、仓储运输、纺织制造等行业的新生代打工者正在逐渐减少,年轻的外出务工人员更愿意从事电商直播、短视频制作、快递外卖等工作。徐丹表示:“现在互联网很发达,直播卖货虽然不像前两年那么火了,但做直播门槛没那么高,房租、设备等前期投入也不会很高,所以从业的人还是不少的。但也因为门槛低竞争也大,所以有远见的年轻人其实还是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渴望有一技之长。”

从“打工妹”到新时代“打工人”,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城市生活里自尊自信,认可自己的价值,于他们而言,自己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吴茗 摄

产业的升级,倒逼技能提升,这就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加快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型。代际更迭,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发展有更高期待,职业的磨砺让他们不断成熟。在城市生活中,他们不断追求着自我价值的提升。

“想要获得成功就得时刻注意提升自我、主动学习。”今年31岁的陈振宇从农村老家来到长春工作已经有8年时间了,他从企业文员做起,当过销售员、研究助理、运营总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以前农民出来打工,除了有手艺的,其他大多是背着麻袋做体力劳动,等到年纪大了就回农村老家养老。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一代进城打工的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都期望找个好工作、有长远的发展,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所以我们会迫切希望有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他觉得,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这方面的诉求很迫切和强烈,而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能力培训提高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做骑手时杨磊经常是“单王”

今年31岁的杨磊是长春市奔跑兔商贸有限公司的一名骑手,也是美团外卖在长春的代理公司中数一数二的“单王”。凭着一股子能拼、能吃苦的精神,杨磊在成为“美团外卖小哥”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骑手,成长为外卖站长。杨磊的老家在扶余市的农村,从事骑手行业后他很快便在长春买了房和车,让许多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同龄人都颇羡慕。

读高二那年,杨磊去河北当了兵,5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的身上有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儿。刚退伍那会儿,他也一度迷茫,在老家学过做蛋糕,还承包过宾馆,也和妻子到长春开过小超市,虽然也赚了点钱,但都因不适合自己或者行情逐渐变差而终止了。

外卖骑手,被大家喜欢亲切地称之为“外卖小哥”,这个行业里的新生代“打工人”,有着属于他们的辛苦而幸福的奋斗路。

2018年时,杨磊当了父亲,妻子一直说:“咱俩还是得上长春,为了孩子有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小两口在长春北湖附近租了房子,一天,杨磊在楼下遛弯时遇到了一位骑车送外卖的老大哥,随口一打听工资,得知每月能挣七八千元,杨磊没想太多,去了老大哥说的外卖站点,2019年12月,他入行了。

“我记道儿还行,但是刚开始干的时候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哪也找不着。”杨磊初涉外卖行业的窘状,是每位骑手都面临的。有了家,有了娃,杨磊的奔头更足了,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买了房子,第二年又买了车。冬天时,杨磊最高纪录是当月赚了1.5万余元。因为能吃苦,杨磊最多的一天干了16小时,最高峰一天接了125单。因为工作出色,当兵时锻炼了很强的执行力,颇受领导赏识的杨磊,在2021年11月成为了长春市奔跑兔商贸有限公司北湖三站的站长。

现在杨磊的站里有50多位骑手,超过70%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杨磊说,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他看到了一些行业在受影响,但通过切身感受,外卖行业非但没有下降,还始终处于上涨趋势,招聘的骑手也更多了。在他看来,这是个朝阳行业,让和他一样的年轻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可以媲美“白领”的工资。现在他的站里不仅有很多“00后”,还有两位女骑手和好几位大学生。

新时代“打工人”的成长已经融入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图为东元产业园里“打工人”日常工作的一幕。(东元产业园提供)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生活条件提升,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少了养家糊口的压力,外出就业的动机已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年轻人也更愿意去“试错”。“时代变了,我们不一样。”采访中,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用“农民工”来定义自己,他们觉得同样是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自己和城里人一样,都是新时代的“打工人”。

“都说我们是吃不了苦的一代人,我觉着不能急着给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打工人’‘贴标签’。”今年35岁的张立林是一位专业瓷砖美缝工。他告诉记者,每天的工作要从早上7点多干到晚上9、10点钟,很多时候吃饭都是对付一口,即便这份职业很辛苦,但工钱很高,几年下来,买了一辆面包车外,自己还攒了一笔钱。

“80”后农民工大波从事刮大白工作,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民工不同于以往,就算是刮大白这个工种也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吴茗 摄

“我爸妈很早就来长春务工了,他们干得都是力气活。我爸干过力工,就是背沙子凿墙之类的,后来还在建筑工地干过,我妈跟一个同村来的一起干刮大白。我很早就从村里出来到长春跟着我爸妈了,以前跟我爸在工地里干,后来觉得没啥发展前途,就想着学点手艺,一技傍身到啥时候都能吃上口饭。起先到修车店做小工,干了一阵子觉得不适合自己,后来我爸工友说瓷砖美缝这个工种挺好,没啥危险工钱还高,于是我就跟着师傅学技术,开始也是当小工,慢慢有了经验,就开始自己单干。”

如今,张立林不仅找到了适合的工作,还在长春结了婚安了家。“现在我和媳妇俩人一起干美缝,她比我小几岁,也是从村里出来打工的,我们俩凭着汗水与努力在长春这座城市安了家,曾经的我们可能有着很高的期盼,但在真实的务工生活里,我们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奋斗、学会了不断调整自己、学会向生活妥协,我觉得我们小两口的明天会更好。”张立林说,对于他们这些奋斗在城里的“打工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自己,做好当下的事,只要肯努力,就会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如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所说,他们见证着更亲历了长春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他们的成长也汇入了长春的成长……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茗 于悦 马贺 韩玉红

编辑:韩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