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社区治理论坛上专家提醒:当心资本推手借“热心”业主炒物业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社区治理论坛上专家提醒:当心资本推手借“热心”业主炒物业。

扬子晚报网10月21日讯 (记者 郑幼明)聚焦“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探讨面临资本扩张冲突下物业管理市场的新问题,分享以社区营造构建“熟人社会”的思路……“同心同力 共生共荣2018社区治理公益论坛”,20日在南京圆满落幕。

省内外53个小区代表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由南京接点社区发展中心、太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扬子社区行”联合主办。

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支持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运营,运用社区营造理念,设计、创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构建社区公益生态,致力于打造人人参与的共识社区,让参与社区治理的各方能够建立合作机制,让业主组织有机会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南京鸿运嘉园、时光澔韵、江南文枢苑,苏州迎春世家、常州名仕家园,杭州东湖街道蓝庭社区、红色青年社区,武汉清江山水等,省内外53个小区,73位由业主委员会成员、社会组织成员、法律界人士、居委会人士参加此次论坛,围绕关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对社区进行整体营造的可能性,为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可复制模式进行深度探讨,共同就如何开展社区治理合作展开交流。

上午的活动以嘉宾分享为主,下午除交流分享外,在“社区的朋友们”五方座谈中,邀请了分别代表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第三方机构五方,就如何在社区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进行了交流。

警惕资本扩张模式对物业市场的冲击 “一个好端端的小区突然出现一群‘热心’业主要炒物业公司,就要当心这是资本推手在兴风作浪……”目前,社区物业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社区居民、基层政府的治理难点。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南京市住建委行业专家库成员、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太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赵健,为大家分享“中国社区治理现状”。

赵健老师分别从小区业主委员会发展、物业行业变革、2018南京小区问题画像和未来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为参会者循序渐进地描绘中国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原因。从单纯的物业服务,到被资本推动的扩张模式,物业企业在变革中阵痛、迷茫。而为小区管理带来的负面效果在逐渐发酵。

随着资本的推动,物业企业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乱象。扰乱小区竟然逐渐成为物业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手段。以往,业主实在受不了服务太差的物业公司,才会费力劳神、兴师动众地成立业委会或组织业主大会投票“换物业”;现在则不同,有的物业公司运行得好好的,因为物业收费不高,服务也一般,但基本是“质价相符”,但一些物业公司为了扩张,不惜寻找代理人或雇佣“水军”,对原物业公司挑刺找碴,然后以“换物业涨房价”为诱饵,鼓动其他业主跟他们一起“炒”掉原物业公司,其结果往往是物业费大涨,并且造成业主的分裂和对抗,对小区的和谐埋下难以消除的影响,如”北京美丽园事件“等典型案例教训不可谓不深。

“要当称职的业委会主任,要‘有点钱、有点闲,不怕打’。”这是亲历资本推手介入物业造成小区混乱的邓其斌,在现场所做的分享中所说。“有点钱”是指不会因为自己利益与物业“合作”,“有点闲”是有时间为业主服务,而“不怕打”的含义不言自明。他的分享为业主自治、物业应对和政府监管提供了重要信息。

与会专家、物业和业主代表认为,如果小区业主因为资本扩张的介入而造成分裂,容易形成恩怨,小区很难好转。而单靠业委会和物业,把小区管好也难。没有小区业主的广泛参与,没有小区文化认同,做的再好,也有可能被逐利的资本颠覆。

“社区营造”有助构建“熟人社会” 在论坛交流中,“物管公司将成为一个项目化管理平台”观点,引起不少与会者的关注。这种模式下,物业公司只是一个总承包商性质的项目平台,由业委会聘请保安、保洁、绿化、工程等物业管理所需的专业公司,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对这些公司的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这样更加透明、高效而成本更低。但这需要业主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大幅提升,而“社区营造”在激活社区、培育社区自组织促进社区治理,是有效的路径。

接点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张涛,介绍了他所居住的时光澔韵社区,进行“社区营造”的实践。

南京接点社区发展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促进社区公众参与的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14年9月。机构依托“社区四维”理念,构建社区公益生态,先后承接了市区、街道多项公益项目,发起、支持社区自组织40个,持续开展社区常态活动。在多个社区启动公益金项目助力居民自我服务,激发社区活力。

张涛介绍说,时光澔韵小区网球场,早期因为物业公司托管,导致场地荒废低,业主参与率低。后来通过发起业主自治,成立业主俱乐部托管,经过5年时间已发展为交费会员80多人,为小区存下专项维修资金四五万元。小区业委会换届时,一半业委会成员来自这个网球俱乐部,因为业主在平日打球时就互相交流小区的情况,建立了信任感,从而愿意参与公益,为小区出力。

就这样,通过业主的基于兴趣爱好的组织,培育业主自治能力,逐步将小区由“原子化”的“陌生人社区”,进化到自组织丰富的“熟人社区”,创造和谐幸福的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