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南刘庄新变化「33层住30楼好不」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南刘庄新变化「33层住30楼好不」。

楼前确实变样了,我家在南刘庄,在不经意间才发现变了很多。如今的路变成了柏油路,楼梯间的墙面都刷成了白色的,干净整洁,单元门口新装了可视对讲门,连接到楼栋内的每家每户。楼内通了暖气,改了下水道,每个单元旁边放着一个塑料垃圾桶,方便居民上下楼投送垃圾。小区出入口安装了道闸,车牌自动识别也改变了原来车辆乱停乱放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

当我还想再仔细看看楼前周边的变化时,突然听母亲说道:“让你去储藏室拿个米怎么这么长时间。”我应声答道,马上来。打开储藏室,现在的储藏室里放着过去都不敢放的油、米等生活必需品,看着还是原来加高的储藏室地面,我感慨万千,思绪一下回到了五年前。

创城工作开展前,楼前的储藏室在楼的正前方,低矮整齐的排列在楼前,灰色的墙面,白色的房顶。有的在房顶铺设了沥青,有的储藏室掉了墙皮,露出里面红色的砖。除了储藏室的门一样以外,其他没有一点相同的,更别说整齐了。我们这个楼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使用的,很多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尤其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突飞猛进。但是我们这栋楼位于城乡结合部,既不靠近交通主干道,又不处于繁华地段。每次楼前硬件设施的修葺都是挨家挨户的凑钱,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好一段时间又恢复原样,周而复始。

印象最深的就是楼前的那条下水道。下水道是楼前的一条通道,上面用石灰板盖着,每当走在上面,因为板面和板面、板面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问题会发生一高一低的不规则晃动,有时踩到边上,另外一边翘起的地方能看到下面黑黑的淤泥,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夏天时更为严重。为此我们整栋楼一起集资出钱修了很多次,对下水道进行疏通,更换上面覆盖的石灰板,但是用不了两个月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隔壁的李奶奶因为踩在石灰板上,脚被卡到了缝隙中间,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就连出租车都是在楼前远远的大路上停下,不会再往前走。有一次王大爷家迎新姑爷,车停在路边把给王大爷准备的礼物卸在了路边,王大爷没办法,带领全家硬是从路边把10件礼物逐件提回了家。每当想起这样的事情,大家都唏嘘不已。

我们楼南边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地面凹凸不平,两边还没有路灯,白天人们同行还可以,但是到了晚上,住在这的居民都是靠着记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走。那时候最喜欢看到的就是身后来一辆车,这时候车灯能把整个胡同照亮。很清晰,走在路上觉得也有安全感。偶尔也会看见牵着手的青年男女,在胡同里来回走动,直到现在有了路灯,胡同变亮了,道路变平了,胡同里的恋人也不再来回的走了。我才明白,那时候的恋人在胡同里来来回回不是感受黑暗的朦胧,而是相互的送别......现实成就了当时恋爱的方式。

那时候我们整栋楼的垃圾都是放在楼最西侧的大路边,垃圾都露天堆放,如果清理不及时,垃圾会散发着阵阵恶臭,平时窗户都不敢开,过往的人都掩鼻快速通过,尤其是到了雨季,一场大雨就将垃圾堆冲散了。水流不出去,垃圾全部漂浮在水面上,我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那场大雨,把我们整个楼前的通道全给淹没了。下水道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不但不下水还汩汩的往外溢水,雨水急、雨量大,加上冲出的垃圾使得整个楼前是一片汪洋,看不到路。水面上漂浮着白色、红色、黑色的垃圾袋,水中混合着垃圾,污浊不堪。那时候如果出去,水能没到成人膝盖的位置,当回到家洗去腿上的污水,腿上的皮肤就会出现一个一个不规则的红点,其痒无比,母亲说那是由于接触到了不干净的水,三五天症状可自行消失。

每当下雨的时候,母亲都不让我们下楼,母亲会在家里储存好水、面、还有蜡烛。虽然用到的几率很低,但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备无患。”这个时候上班也是去不了的,这些还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地上储藏室会被灌进水,成了储水室,那时候每家每户的储藏室都不敢放东西,也不敢充电,电动车的电瓶都是天天的提着上下楼。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买了砖和水泥,在原来储藏室地面的基础上抬高了三块砖的高度,虽然高度低了,有时推车需要弯着腰,可是解决了当时储藏室停电动的问题,为此我暗自窃喜了一阵。

自从创城工作开始以后,我们的楼逐渐变了。首先解决了楼前的地面硬化问题,换成了柏油路,修了下水道,换成了管道,开通了暖气,给整栋楼和储藏室刷了统一的颜色。修复了露出红砖的房屋......小区楼前变了。变得如此整洁,如此漂亮!是创城改变了小区,更是创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楼前的变化,不也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发展的缩影吗?现在看来,我应该把储藏室地面上的砖再拆掉了......

作者:刘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