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行唐县北边是哪个县「唐县长古城乡」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行唐县北边是哪个县「唐县长古城乡」。

南埌坝

概况: 位于上碑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东临郜河。地势严坦,多属潮褐土、石灰性褐土类。全村722户,2453人,3126亩耕地。主要姓氏有:郭、杨、樊、刘。农历二月初一日(火神庙)为传统庙会。

村民介绍,此村原有一片林地湿地,人们在旁边建一座火神庙。年年供奉,保林地不受火灾。此庙在文革时期遭破坏,现在的庙,是村民近几年重建的。

村民娱乐中心,庙会期间村里请来了戏班子

这个房子,感觉有年代了

村里正在修路,但是街道特别整齐

南埌坝小学

据村里一位大娘介绍,北埌坝没有小学,孩子们也都来这里读书。

北埌坝

概况: 位于上碑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东临郜河。地势平坦,多属潮褐土、石灰性褐土类。全村193户,708人,1178亩耕地。主要姓氏有:牛、孙。建有养牛合作社。

村里的大队,以及村民休闲娱乐中心

村名考证:

南北埌坝原为一村,曾名浪碑、埌北、埌坝村。相传,此地曾有一碑碣,因河水屡屡泛滥,波击石碑,故取名浪碑。另一种说法:当时在此建村时,满目圹埌,只有一条风沙、洪水背成的大坝,纵恒于郜河西岸,朝夕与人们相伴,故以圹埌的原野、纵亘的沙坝,取名埌坝村。明初分成南、北两片居住,后冠以方位,后冠以方位,居南者称为南埌坝,居北者称为北埌坝。据考证,该村系秦代以后(公元前206年后)所建的古村。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2年)《行唐县新志》载,浪碑属上房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行唐县新志》中,浪碑的“改写为“贝”,仍属上房社,但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行唐县新志》县志图中却标有“南浪背”、“北浪背”两个村。据此笔者分析,南浪背、北浪背当时为一村称“浪碑村”,虽在当时不是独立的行政村,但冠以方位的村名已经出现。《河北省行唐县组织史资料1925~1987》中,1938年,出现南、北埌坝的有关记载,属西区;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正音正字,改为南、北埌坝至今。

民间艺术

竹马灯

每年元宵节参加灯会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竹马灯的骨架是用竹篾扎成,外面用彩色纸裱糊,里面点上蜡烛。其造型原来有马、牛、羊、驴、鱼、蚌等动物,后又增添了瓜果、粮食等农作物造型。表演时,每人手举一个竹马灯,灯火通明,一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景。南埌北村的竹马灯表演最为出色,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

部分信息来自:《行唐村名歌考释》——安素娟

往期精彩回顾

行唐地名篇—南州行唐地名篇—笔尾

行唐地名篇——王营行唐地名篇——只里行唐地名篇——鲁家峪行唐地名篇——北桥行唐地名篇——寨里行唐地名篇——咬角行唐地名篇——三羊同(西羊同、北羊同、南羊同)行唐地名篇——屹搭头 行唐地名篇——贾南庄行唐地名篇——贾洛营 行唐地名篇——河合

很荣幸,每天有数万行唐人在阅读行唐灵悦

点击进入行唐招聘丨求职丨租房丨售房丨二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