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疫情防控中走街串巷的社区翻译英文「全球疫情」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疫情防控中走街串巷的社区翻译英文「全球疫情」。

张建达(左一)、赵可新(中)为居住在红磡领世郡社区的新西兰人杰米(右一)送上社区出入证。新华社记者刘惟真 摄

新华社天津3月20日电(记者刘惟真)17日上午,阳光和暖,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红磡领世郡社区里,张建达、赵可新两位社区工作者手拿五张社区出入证,走进领世郡康桥花园,敲响了一家外籍住户的房门。

“太棒了,谢谢你们!”看到两人递上的出入证,回到天津后居家隔离满14天的新西兰人杰米张开双臂欢呼,向工作人员道谢。“我和家人非常理解居家14天的措施。感觉病毒在中国正节节败退,我们身在这里实在是太好了!”

红磡领世郡社区内共有8000余户、2万多名居民,其中有不少外籍住户。据介绍,目前社区内常住外籍人员共173人,春节以来,严峻的疫情形势考验着这个国际化社区的工作能力。

疫情暴发之初,为了帮助外籍人员理解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配合有关举措,社区工作者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语言不通成了阻碍不少工作人员交流的屏障。

“让我试试吧!”赵可新、张建达两位“90后”主动请缨,担当起了社区翻译的角色,还推出了不同语言版本的“外籍人员信息表”。

赵可新(中)正在与居住在红磡领世郡社区的外籍人员进行沟通。受访者供图

张建达是社区工作人员公认的外语能手,而对于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曾在泰国做过两年汉语教师的赵可新来说,外语更是她的必备技能。“社区需要用外语进行沟通翻译工作,自己的专长正好用得上。”赵可新说。

从清晨到傍晚,两位翻译官总是忙得团团转。在社区卡口值守,帮助外籍人员填写信息、办理证件;线上与居家观察的外籍人员沟通,了解体温与身体情况,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夜幕降临,回到办公室的他们还要整理录入信息。

虽然翻译只是他们的业余工作,但两人的态度却十分认真。为了更好地用外语沟通,晚上回到办公室后,张建达和赵可新给自己增开了“小课堂”,翻阅英语材料、自学与疫情相关的单词语句,提前学习与外籍人员沟通交流时可能用到的内容。

“学习了相关词汇后,再沟通的时候感觉流畅多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还和很多外国朋友变得亲近起来。”张建达说。

为了更及时地与社区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员对接,两人在社区群里发出了征集外语志愿者的号召,不久就得到了多位居民的响应。

“目前我们已经集结了10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和晚间下班后的时间,帮助社区进行义务翻译工作,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赵可新说。

这些年轻人的翻译工作不仅增强了外籍人员对天津的归属感,也成了外籍人员了解疫情防控举措的重要窗口,架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能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我们这个国际化大家庭的抗疫力量,我特别自豪。”赵可新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