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人口拐点对房地产影响「人口拐点到来楼市就要崩盘」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人口拐点对房地产影响「人口拐点到来楼市就要崩盘」。

每次遇到房价走势问题,总有一票专家列一堆数据:


人口拐点已经到来,中国没那么多人了。将来房子没人要,可能比大葱还便宜。


当然另一票专家也列了一堆数据:


对比西方国家,我国城市化进程还有不小空间,房价还有较强支撑。


其实两种专家都没搞懂房地产。


根据莱坊公布的二季度数据,近一年我国房价增幅全球第40名。


大量人口不再增长的西方国家排在我们前面。



具体到城市分化则更加严重,近四年首尔房价增幅高达52%。


上图数据只统计到2020年


韩国是全球新生儿出生率最低的国家,按照这个进度很可能整个国家都自然消失。


却挡不住首都房价暴涨。


第二类专家的结论就更离谱:数据表明,大量城镇化率进入稳定期的国家房价依旧增长。


而且拿西方国家的城镇化率做参考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隔壁邻居的儿子身高192CM,我们儿子才160CM,所以身高还有不小增长空间。


不知道当年武大郎的爸妈这样想过吗?


以上专家犯了一个共同错误:将人口视为影响房价的终极因素。


所谓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云云。


其实真正影响房价的只有一个因素:钱。



01


每次给新员工培训,环二都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买房?


答案很多,诸如资产保值、二胎、养老、结婚等等。


其实都不对。


让我们产生买房想法的只有一个原因:有钱了。


你手里连首付的一半都没有,家里空间再小也产生不了买房的想法。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均居住面积连5平米不到,购房需求不可为不迫切。


但是却没人买房。


节选自《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


当然有政策原因,当时商品房供应也很少,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没钱。

即使后面放开交易,大量家庭也只能继续蜗居。


再后来上海开放了,大家赚的多了,有些家庭更是拿到了动迁款。


商品房市场才活跃起来。


所以决定未来楼市走向的,是我们能不能赚到越来越多的钱。


通过2015年后的县城、三线城市去库存,农村购买力几近枯竭,90年代后进城务工攒的那点钱都被掏空。


如果收入上不能继续提升,城镇化很可能放缓,甚至停止。


即使我们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反过来讲,即使城市化到达上限,只要名义收入不断提升,购房需求就不会消失。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凡是收入有了明显提升的家庭,总想换房子,不管名下有没有房、家里几个孩子。


上海已经是中国楼市置换链条的终极城市,房屋置换也从未停止过。


其实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房市场。


没办法,有钱了总想提升生活水平,而决定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你住在哪里。


电视剧《上海滩》中丁力最大的梦想就是从闸北小弄堂搬到霞飞路,每一个普通人中彩票想的都是先买套房子。


上海如此,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置换空间则更大。


所以只要收入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就不会消失,长期来看房价就不会全面下跌。


跟人口没有直接关系。



02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推测市场:


房价涨那么快,收入明显没有跟上。


其实没跟上的是你的收入而已。


我们所谓的房价上涨,并不是所有房子集体上涨,而只是交易的那部分。


近期上海每年的二手交易只有20万套左右,计入新房也不会超过30万套。


而上海共有家庭户964.46万户(第七次人口普查),也就说每年仅有3%的家庭在买房。


当然这3%一定是高估,上面的交易量中大部分来自“新上海人”,即,可能不在964.46万户之内。


这不到3%的家庭的购买力,撑起了上海市场。


其他97%的家庭收入有没有提升,并不重要。


所以即使是纽约这样的成熟大都市,也不断的有新房供应,因为每年总有一些人变得有钱。


所以即使是香港这样房价高到变态的城市,新房依旧卖得动。



03


讲到这里,前面两个专家犯的错误一清二楚。


近20多年中国房价创造了奇迹,根源是我们经济创造了奇迹,大家都变得有钱了。


而不是中国人口再创新高。


实际上1971年我们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此后人口增速就大大放缓。


2000年后人口增长比之前慢了许多,房价却才刚开始起飞。


只要我们经济全面增长,房价就有全面上涨的空间。


当然全面上涨不代表所有房子都涨,总有一些房子被抛弃——所有的购房需求都是置换。


近30年出现的所有购房者,在买房前都没睡马路,都有地方住,甚至所有家庭都有房:在工作城市或者在老家。


即使在县城没房,在村里也会有宅基地。


这些年的房价暴涨,背后是一些房价暴跌。


这些年主基调是农民进城,暴跌的自然是农民在农村的房子。


这些房子原本一文不值,现在依旧一文不值,城市房价却涨上天。


相比之下,农村房子就是暴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财富劣势更加明显。


如果农民收入继续提升,比如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或者出现新的产业革命,农民将继续进城。


此时继续暴跌的还是那些民宅。


如果经济增长停滞,城市房价就开始分化。


城市人口就那么多,但是收入却在不断分化。此时县城或者其他被抛弃的地方,就取代宅基地成为房价增长的成本。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线性的,因为我们并不完全靠积蓄买房——金融杠杆的切入让市场变得不再稳定。


有了房贷,我们就可以透支将来收入。


如果未来收入持续提高,房贷渐渐的被稀释,房地产市场将持续稳定。


如果收入增长不及预期,购买力透支后短期难以恢复,市场就陷入动荡。


房贷利率波动、贷款额度波动,都加剧了市场动荡。


本质上讲,金融杠杆切入前,房子只是一件生活用品,收入持续提升,价格理应持续提升。


金融杠杆切入后,房子具备了金融属性、投资属性,具备金融属性的东西,价格就一定会有波动。


当然金融对楼市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比如通货膨胀让大家短期名义收入提高,也会激发大量购房需求。


这依旧可以套用前面提到的结论:大家钱多了。


不过却带来了新的问题:货币超发一旦停止,就又是一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