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闲话《儒林外史》:被“名士”伤自尊的“浪荡哥”——娄府两公子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闲话《儒林外史》:被“名士”伤自尊的“浪荡哥”——娄府两公子。

要说全书中的第一个名门,就是湖州娄家。里面着重说了娄家三、四公子的事迹,他们的祖父是太保公、老子曾做过中堂,都是正一品的高级官员,到了他们这一辈就辉煌不再了,只有大哥在通政司这个清水衙门混事(跟范进在一个部门),其他的兄弟只有啃老,活在老一辈的荣耀里。在他们身上引发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一、第一名门出了第一“败家子”!

两公子因为屡试不第,没当上官,就怨气,对朝廷极大不满,每每说些宁王“成王败寇”“永乐篡位”等反动话,对科举当官也从满怀希望,转而进行强烈抨击,还扬言:“与其出一个伤耗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德的通儒”。这哥俩并不是因为看透科举的“禁锢思想”本质而反抗,实在是因为进入不了那个圈子,才假装清高,成为无奈的“叛逆者”,退而求其次追求“名”——这比科举可容易多了,只要出点钱为“名士”摆平个事,或者组织几次酒会,吃吃喝喝就行了。

于是,哥俩用遍访名士、结交名士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要是结交到真的名士如王冕等人也就罢了,但偏偏结交的是假诗人蘧公孙、老阿呆杨执中、老色鬼权勿用、吹破天张铁臂,再加上跑江湖陈和甫、拍马屁邹吉甫等一帮人的吹捧帮闲,两公子傻傻的由着性子胡花乱用,成为了俗称的“败家子”。

二、顶着“名士”的名号,一帮骗子乐得吃娄家公子的“大户”

那时,读书人只有做举业一条路,其他的都是闲事,不但做举业还想做名士,那就是浪荡人生、不学无术。正如鲁小姐说的:自古及今,几曾看见不会中进士的人可以叫做个名士的?而两公子聚拢的这一批“名士”,除了杨执中被授予过县学的教官,其余哪一个也是没有中过举当过差的,更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属于绝对的闲杂人等。这些人共同的特征却是:“骗”和“假”。

蘧公孙把《高青邱集诗话》印上自己的名字,刷印几百部发给亲友,骗来“名士”的声名,还顺便解决了个人问题(骗娶了鲁编修的女儿),鲁编修被活活气死;杨执中嫖赌穿吃,亏空盐店七百多银子。还有“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这几句诗明明是元朝大臣吕思诚所写,杨执中却窃为己有。还有,他家墙壁上悬的画是楷书朱子《治家格言》,两个儿子却都是赌钱、喝酒、挺觉的蠢人。权勿用穷的叮当响,靠着平时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还拐骗了一个尼姑;张铁臂编江湖故事,骗吃骗喝,最后骗了两公子五百两银子逃跑;陈和甫打哄说笑,骗吃骗喝。

这些“名士”聚齐了,再加上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共合九人之数”,真是不中不洋、不伦不类、讽刺之极!这怪模怪样的九个人,轰轰烈烈上演了莺脰湖宴会,大吃大喝一番。后来,两公子被忽悠惹下“人头会”这一天大的笑话:结果是“人头”变成发臭的“猪头”,权勿用事发被官府锁拿归案(杨执中、权勿用这对曾经的奇葩“好朋友”,因为500钱反目,权勿用犯事,还是杨执中送了他一块大大的“井石”,可见他们的友谊比纸还薄),大家闹了个灰头土脸都散了,“大户”吃不成了。“两公子因这两番事后,觉得意兴稍减……自此闭门整理家务。”这下终于老实了,从此“豪华公子,闭门休问世情”。

三、两公子虽然弄巧成拙,“富三代”却并不坏

富家公子吃饱了无所事事,无论是大放厥词、批判朝纲,还是救杨执中、张铁臂等“名士”于危难,都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并不是孟尝君,也做不了经天纬地的事业来,不过是在科举失败的心情失落之余,百般寂寞无聊之下,产生的一个出“名的”美好追求罢了,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没想到却识人不明、遇人不淑、造化弄人,正如王杰的那首歌:《一场游戏一场梦》!

虽然,两公子呆是呆了点,笨是笨了些,但有一点应该给予肯定,他们并没有仗着家里的有钱有势做出欺压百姓的事来,心地也较为善良,本质是好的。其实,不做举业不要紧,不当名士没关系,做人关键要踏踏实实、真实一些,这样才不会闹笑话。如果两公子真的悔悟了,也为时不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