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国家一锤定音“二次房改”越来越清晰新规下3类人或将受益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国家一锤定音“二次房改”越来越清晰新规下3类人或将受益。

过去二十年,我国住房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住房越建越多,住房环境不断改善,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拥有率持续提高。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8平方米,这一数字已与发达国家接近或持平,如果与40年前相比,涨幅高达450%。不仅如此,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高达96%,户均拥有住房1.5套,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占比41.5%。显而易见的是,经过了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告别了住房供应短缺的阶段了。

谈及过去二十年,我国住房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就不得不提1998年的“一次房改”。就是从这一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告别福利分房时代,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如今过去二十年的事实证明,商品化时代的到来,除了提高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城市面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拉动了国民经济。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随着房价的上涨,家庭财富也开始水涨船高,不少人甚至实现了财务自由。总而言之,“一次房改”的推行对于经济、社会、家庭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都是巨大的。

回顾商品房市场快速发展的这二十年,基本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来看待和分析。1998年到2008年,第一个10年应该算是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全面发展的阶段,也是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阶段,大家所熟知的商品房预售、住房按揭贷款、土地招拍挂等都围绕商品房市场应运而生。

但是,从2008年开始,商品房的金融属性开始显露并扩大,通过近10年的表现看,主要体现在3点:①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央行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21年,居民杠杆率从17.9%上涨到62.2%,13年飙升了44.3%。②房价收入比不断上升。数据显示,全国百城平均房价收入比为13.2,但热点城市普遍高达20、30以上,也就是说供养一套房子,不吃不喝需要二、三十年时间。③空置房数量居高不下。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1.4%,如果把商品房和小产权房等各类空置房都加在一起,空置房的数量约有1.3亿套。

其实,以上这三点背后都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房子金融属性增强,投资炒房现象盛行。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对于普通收入者来说,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想要靠自己来买套房子并不容易了。作为央媒,《经济日报》也直言不讳地揭露了高房价带来的问题:挤压实体行业,挤压居民消费力,扭曲年轻人价值观,削弱国家竞争力。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当前房地产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现象呢?业内专家看法基本一致,纷纷建议启动“二次房改”。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在住房告别短缺之后,房地产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只是依靠以前的楼市调控已经无法解决当前楼市存在的问题了,此时启动“二次房改”是当务之急。虽然马光远没有给出具体方案,但他直言“二次房改”就是要打破目前的利益格局,构建起满足多种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等思路。

无独有偶。和马光远一样,经济学者任泽平同样也认为,短期的调控手段已经无法解决楼市存在的供需不平衡了,住房制度改革才是实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所以未来应逐步转变住房供应结构,由商品房为主的时代逐步转向商品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多种供应形式。

徐远

除了马光远、任泽平以外,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教授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他建议通过大规模建设安居房来启动“二次房改”。根据徐远教授的方案,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全年建设1000万套安居房,假设一共建10年,就会有1亿套安居房,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就可以满足3亿人的住房需求。②考虑到大家的购买力,安居房面积套均50平方米,不过与“一次房改”不同,“二次房改”主要面向外来新市民, 即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 ③安居房的建设位置要和人口流动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主要建设在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徐远教授认为,“二次房改”的启动不仅仅可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而且还可以拉动投资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农民工市民化,从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所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田国立

综合以上专家的观点和方案来看,其实他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关于“二次房改”,它的内涵和机制很容易理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摆脱商品房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丰富住房供应的主体,完善住房供应的形式,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最终实现人人住有所居。对于推进“二次房改”的必要性,日前建行董事长田国立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后房价再怎么降也很难真正解决很多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但一旦租购比例达到了四六开,那市场就会非常稳定,没有积蓄的、进城务工的以及新市民的住房需求都是需要通过租赁住房来解决的。”

那么,“二次房改”真的要来了吗?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二次房改”已经逐渐拉开了帷幕。自去年开始租赁就逐步成为了热词。8月份,住建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随后,住建部还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规模进行了界定,以小户型、低租金为主要特点,主要面向新市民和年轻人。根据住建部公布的量化目标,2022年计划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租赁住房约为240万套,未来5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要占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数字了。

伴随国家一锤定音,进入2022年以来,短短3个月,保障性住房市场暖风不断。一方面,央行发布通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另一方面,银保监会发布通知,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金融支持。笔者认为,从住建部到央行、再到银保监会,种种新规的发布,意味着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按下了“加速键”,这无疑也将会推动“二次房改”的进程。据相关机构预测,结合各地的计划,未来5年全国将新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望达到800万套至900万套。

虽然短期内“二次房改”的落地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难看出,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发力,如今各项新规之下,“二次房改”的走向也是越来越清晰了。对此,房地产专家严跃进表示, “一次房改”是指从福利分房时代到商品房时代,而当下的房改则意味着保障房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笔者认为,随着“二次房改”的逐步来临,新规下,3类人将会从中受益:①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保障房市场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而且也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更好的住房环境。②刚踏入社会或进入城市的年轻人。由于购房能力不足,租赁市场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当然,一旦租赁市场成熟,只租不买也未尝不是没有可能。③普通刚需购房者。保障房市场的快速发展,除了可以起到过渡作用,而且还会分流大家对于商品房市场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市场发展越成熟,这种分流就会越明显,此举无疑会改变商品房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从而进一步维持房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