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老李家元宵:入口即是“家”的味道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老李家元宵:入口即是“家”的味道。

宿迁网讯(记者 尚宁宁)多年前的宿迁,有一条繁华热闹的小巷,那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摊位,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但人们记忆深刻的就属那清脆的梆子声。伴着这悦耳的声音,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元宵便浮现在老宿迁人的脑海中。现今,市区中山路上的“老李家元宵”就是那家“勾魂摄魄”的老字号汤圆店。日前,李氏元宵入选宿迁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对于李氏元宵的传承人施彩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与鞭策。

施彩云是李家二儿媳妇,由于各种情况,传承这个重任落到了她的肩上,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天意。“我是老李家的儿媳,生活中耳濡目染,渐渐地,我对元宵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公公婆婆对我也是相当信任,于是把这门营生交给了我!”说起元宵,施彩云滔滔不绝。“老李家元宵”始于清宣宗道光十九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七代传承了。“我家元宵是经过纯人工舂米面,加上馅料滚出13层的汤圆,入口绵软、外嫩里鲜、细腻香甜,深受宿迁人的喜爱,是老宿迁人儿时的美好回忆。”她说,那时的宿迁老城是一个节奏很慢,远离繁华都市的小县城,冬天元宵、夏天粽子是老李家不变的定律。对于老李家而言,元宵是一门营生的手艺,一大家子都靠着这个手艺维持生计,同时,这也是一种情感的延续。

“由于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品种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当下的需求,我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发了多个品类,并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良,特别在选材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大家没事就会来吃上一碗,目前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施彩云说,纵然工序繁杂、产量有限,她依旧保留着原有的技艺标准,保存着老李家元宵应有的那份口感。如何让老李家元宵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是她接下来需要全力以赴研究的课题。

傍晚,中山路迎来了城市人流晚高峰,老李家元宵店内人头攒动,汤圆在开锅的沸水里肆意翻滚,霎那间,糯米的香味伴着滚滚蒸汽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帮我打包两份,你这里人太多,我就不在这排队等了,买回去慢慢品尝。”家住市区金港花园小区的周大爷冒着高温从家中步行过来,就为了这口儿时的味道,“吃了几十年了,全是小时候的味道,老李家元宵软糯适中,口感好,有嚼劲,不管是捣面、制馅、晒叠,都是纯手工打造,我住在这里几十年了,对他家元宵的制作技法了如指掌。”周大爷在等着打包的间隙,还不忘给老店点赞。对顾客的赞许,施彩云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倍感压力,她深知作为传承人,如何让老李家元宵在她的手上发扬光大,是摆在她面前的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我想以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为契机,利用传统技艺的先天优势,并以此为切入点,持续进行网络推广和各类宣传,让‘老李家元宵’的市场认知度持续深化,强化品牌意识,争取走出一条销售新路。”谈及未来,施彩云满心期待。

城市有很多面,也许一条路就是一幅热闹的人间画卷。而留在人们记忆深处并为之津津乐道的,无非就是那些人间烟火气。老李家元宵就是这样一股烟火气,久久地在城市人的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