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日本刺破房地产泡沫「日本怎么刺破房地产泡沫」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日本刺破房地产泡沫「日本怎么刺破房地产泡沫」。


1985年到1988年,东京商业用地价格涨幅近两倍,中央区地价涨幅近三倍。1989年,日本地价总市值,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市值的4倍。1990年,东京都地价市值,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地价。

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卖掉东京换美国,指日可待。钱太多了,似乎每个人都有花不完的钱。

1991年,秋天来了,冬天快到了,日本人的梦,也该醒了。那一年的北海道,格外的冷。

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近20%,日本全国地价下跌近46%。

打扮精致、每天都笑靥如花的日本老太太,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好像突然就变得不怎么开心了。

截止05年,日本地价指数,仅相当于91年3月峰值的24%,无数日本中产,排着整齐的队伍,踏上了天台的台阶。

天台上的风,似乎也不是那么凉。


但是相比看热闹不嫌事大,我其实更想知道,日本经济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最后又是谁接了这个盘?

因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的经济体系其实很健康,健康到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样的国家,会在不久后发生经济危机,到现在都缓不过来。

这里咱们先立个Flag,谁是日本地产泡沫的接盘侠,看看到最后,能猜对的人有多少!

日本可不是拉美,虽然二战后被炸了两个大坑,废墟重建靠的也是国际援助,但那一个接个的手段,着实把美国折腾得不轻,一度自暴自弃,上演了一幕反日游行的戏码。

1951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虽然屈辱,但是凭借这个条约,日本接到了大量军需订单,重工业开始复苏。1960年,安保条例升级,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远赴美国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为了这件事,当时的日本还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左翼运动。岸信介也被迫下台。

那场面,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拉着横幅,喊着口号,满大街都是小年轻闹革命。

但是因为这个条约,日美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


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品,一船又一船地发往全世界,通过这些外汇,日本又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开始搞机床、造车、造芯片、甚至是炼钢。

截止1970年,日本以1972亿美元的GDP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也达到了80.6%,其中光是化学、金属、机械这些重工行业占比,就达到了62.3%。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就已经完成了工业现代化。

相比1955年,钢铁产能提升近10倍,石油产品提升近19倍,电视机产量提升100倍,排名世界第一,小汽车产能提升159倍,排名世界第二。

这还只是其中一部分,造船业、化纤、卡车、公交等一系列工业品也相继崭露头角,在资本主义世界排名前列,甚至拿下世界第一。


全球十大钢铁公司里面,日本占了4家。

其中新日本制铁公司排名第一,剩下的日本钢管公司、住友金属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分别占据第五、第六以及第七位。

外汇储备也从65年的21亿美元增长到了71年的184亿美元。

财政也不红了,国际竞争力也上去了,这么说吧,从1965年到1970年,美国的出口增长率是8.9%,日本是15.1%。

按当时的劳动成本来计算,大概就是美国生产一吨钢铁,劳务费用大概需要103美元。

而日本,只需要17美元。

从一片废墟到当时这个规模,日本只用了20年。而且是遍地开花,各项领域都有发展。

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国家版本的卧薪尝胆。

接下来,才是真正魔幻的时候。

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暴涨,截止1981年,原油价格也从73年的每桶3美元,涨到了39美元。

厚积爆发的日本,也到了咸鱼翻身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日本,着手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也开始初露锋芒。

凭借着便宜、省油的特点,日本汽车制造业,再次发力,于1980年,顺利挤占欧美汽车市场,拿下世界第一。


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汽车市场的30%,机床市场的50%,都是日本的。

音响、电视、冰箱这些轻工业产品,非但没有拉后腿,甚至有那么点反攻美国的势头。美国超市里面,铺天盖地都是日本制造的。

结果就是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高达500亿美元。

而且因为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原因,无数工业区因为竞争力不够而宣布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有数据统计,1982年,美国失业率最高的时候,平均一周有70万人申请失业救济金。当然,这个或许跟美国那几年的滞胀危机多少有点关系。

但是从86年签署的《日美半导体协议》来看,一边限制日本半导体出口,一边又要扩大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这就足以说明,美国对日本的高科技市场竞争力,多少是有点慌的。

最关键的是,早在半导体协议之前,美国就已经提高对日关税了,而且针对日本展开了反垄断调查。

这就是国防体系被卡脖子的弊端,人家想干啥干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是没有用啊,贸易逆差太大了,美国又空心化严重,压根就掰不过来。


这时候的美国,就想到了从金融上动手脚。

日本方面只能配合,不但主动限制出口,还降低关税,甚至开放金融市场。

投机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这时候的一美元,还能换250日元,截止1987年,就只能换120日元了,升值幅度超过100%。

不要觉得这是好事,虽然日元升值了,海外投资能力上去了,可日本不是靠金融发家的,实体才是根本。

国际上日元升值,其实就变相的说明日本货涨价了,举个例子吧,本来一美元可以买到2包纸巾,现在日元升值了,一美元只能买到1包纸巾。

间接提升了制造成本,所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日本的出口行业。

我看网上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日本那场经济危机,纯粹是自己玩脱了,跟广场协议关系不大,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有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单一化地去看待,面对日元升值,国防又被卡了脖子,日本它能像英法德那样阳奉阴违嘛?人家有底子,有地缘,日本有啥?

留给日本的,也就只剩下了两条路。

要么继续压缩成本,抵消日元升值。要么进行经济转型,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日本本来选择的,也是第一条路,想方设法地压低生产成本,要么缩减生产线,要么干脆点,直接转移阵地,把工厂开到到东南亚去。

但是这些地方有国货,无论人力物力,还是性价比,除了一些高端制造业,多数情况下,日货压根不是对手,竞争不过。

反馈到日本本土,就是成本没降低多少,还落得一个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大幅度提升。

实在没办法的日本,这才走上了经济转型的道路,逐渐脱离实体,开始搞起了房地产投机。

难不成你还以为日本政府的那批人都是傻子吗。


早在1970年,日本的城镇化就已经完成了72.2%,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了,这时候放弃实体搞房地产投机,除了炒高房价,还有啥意义呀?

但是他没得选,不这样搞,本土企业没活路,企业没活路,民生就没活路,民生没活路,日本就没活路,这可比美国卡脖子要严重多了。

再加上开放的金融市场,广场协议影响下,日元升值明显,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的房地产行业。

这里要标注个重点,政策能控制民生,但控制不了民心。

看到国际资本在房地产市场玩得风生水起,日本本土那些手握大量资金的中产会怎么想?他们还会愿意继续投资实业吗?

所以,日本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下场一起玩,虽然能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会进一步加速泡沫膨胀速度。

但是大家别忘了,国际上的日元,是升值的。日本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你在我家后院放火,还堵了我的水龙头,那我就去拆你家围墙,把管子接在你家水龙头上面。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1986年,日本政府采取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大量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

同时1987年开始,设立土地交易监视区域制度,紧接着又出台了《休养地法》。


一方面有意通过土地税收抑制土地价格上涨,一方面又有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行业。

乍一看,是不是日本人手上的钱更多了,加上那些土地政策,日本房地产供给和需求上的冲突是不是更大了,也就是说会进一步加剧房地产泡沫?

但是在这块,其实你不能用惯用的思路去考虑,你得反着来。

先说货币这块。

大家其实不用去考虑这些货币的流向,以当时的情况,流向房地产是肯定的,谁都想赚得更多一点。

需要考虑的,其实是日本普通公民在经历内部通胀后,手上到底增加了多少货币,加上国际上的日元升值,这些货币在流向国际后,能赚多少。

再说土地。

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土地交易都是永久性的,他不想办法限制土地供给数量,让这些优质资产都被国外资本买走了,那他以后找谁说理去?

有意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其实就是一个幌子,一个一方面跟外国资本竞争,尽可能保留本土资产,一方面暗度陈仓,偷天换日的幌子。


有数据统计,1951年到1984年,30多年时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只有714.5亿美元。

但是从1985年开始,截止1991年,6年时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高达310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累计额的74%。

还记得前面说的日本城镇化比率吗,1970年是72.2%。1985年,是76.6%,但是在经过一个全民疯狂的泡沫时代以后,一直到2000年,这个比率都没突破80%。

那么高的城镇化比率,夸张到能买下美国的土地价格,日本那些投资者是傻的吗?他们难道看不出来那是泡沫吗?

日本炒高房价的目的,我个人的观点,是日本故意这么干的,只有房价高了,高得离谱,才能最大化地减轻本土优质资产流失速度。

同时还能把宽松货币政策流出来的资金,挪到海外避险。


毕竟美联储加息这招,玩了可不止一次了,日本不可能看不出来。

果不其然,1989年开始,美联储真就加息了。

大量资本开始逃离日本股市、楼市,但日本房地产的崩塌,还差得很远。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些外国资本走了,日本才开始整顿房地产。

因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他自己主动挑破的。

前脚美联储加息,外国资本逃离,后脚日本就开始改变货币方向,实行货币紧缩,直接就180度大转弯,又是连续五次加息,又是调高利率,硬到不能再硬的硬着陆。

连带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投资总量控制》、《土地税制大纲》、《土地基本法》等等土地法案,比如对土地征税,调高转让所得税等等。

这些法案,大概率是在为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外国资本抄底的时候准备的。


而且从萧条期间,日本强大的工业机器再次运转,国内民生商品供应不断,社会整体相对稳定的情况,以及02年日本GDP开始回暖,实现正增长的状态来看。

89年美联储加息后,外国资本应该没抄走多少优质资产。

也就是整体经济发展因为单一化的原因停滞了,甚至有点倒退的迹象,民生需求还是足够稳定的。

简单来说,除了一部分盲目跟风外国资本的人可能损失巨大,但对日本民生整体来说,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因为接盘的,压根就不是日本民生,而是被日本政府移花接木,转嫁到了海外投资身上。

说白了,日本人在谁那投资的多,这个盘就是谁接的。

虽然挑破房地产泡沫确实很痛,到现在都没缓过来,但是结合整体,相信大家不难看出来,日本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充其量就是弃卒保帅。

最起码现在的状态,可比当时硬钢实体经济所可能引发的后果,要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