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武昌城门老照片「武汉城门」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武昌城门老照片「武汉城门」。

武汉三镇中,最早建城的是武昌,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0年),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对武昌古城进行拓建,前后历时三十年。拓建完成的武昌城方圆20里,分设九座城门,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基本没有改变。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不久即下令拆除城墙。上海《天民报》闻讯之后,遂对武昌“十门”逐一拍摄,留下了其最后的影像。

下面小编将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沿顺时针方向对十座城门逐一介绍。

武昌城墙

这是1914年拍摄的武昌城墙。从蛇山东面山脊上眺望武昌东城墙和忠孝门,可见当年的城门和瓮城保存得非常完整。远处是奔腾不息的长江。

忠孝门

忠孝门又叫小东门,是武昌城东侧的出入口之一。因城门外有祭祀先祖的“孟宗祠”和纪念岳飞的“忠烈庙”而得名。

城墙脚下

靠近小东门城墙内的景象。民居建筑多为平房,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宾阳门

宾阳门坐西朝东,俗称大东门,是武昌城东侧进出城的主要通道。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大东门都是第一个迎接日出的城门,故此得名“宾阳”。

宾阳门近景

图中宾阳门有两层城门,分别是瓮城城门和主城城门。清末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在城内创设铜币局,为了方便运输矿石,修建了一条从积玉桥江边至城内的小铁路,小火车穿过宾阳门进入城内。

通湘门

1896年10月,清政府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张之洞决定在宾阳门和中和门之间新辟一个门洞,称通湘门,取通往湖南之意,并在城门外建设了通湘门车站。

中和门

中和门又名起义门,位于武昌城东南方向。它因在辛亥革命中发挥出特别的作用而被保留下来。不过,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原物,而是1981年为武昌起义七十周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保安门

保安门位于武昌城正南,与城北的武胜门南北相望 ,它连接着白沙洲码头,附近聚集着很多湖南人,多以经营竹木生意为主。

望山门

望山门又名望泽门,位置在保安门和文昌门之间。1894年,张之洞在望山门外筹建了缫丝官局,不久,粤汉铁路总工厂、耀华玻璃厂以及白沙洲造纸等等一批近代工厂在此应运而生。

文昌门

文昌门早在明代便因周边人文荟萃而得名,门内有文昌阁、书院等建筑。清末时,文昌门外曾创办纺纱局和织布局等近代企业。

平湖门

平湖门是武昌的西门,位置在武昌江滩平湖门水厂附近。平湖门外的制麻局和前面提到的缫丝局、纺纱局、织布局并称为“湖北纺织四局”,它们主要集中在武昌城西南区域。

汉阳门

汉阳门是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座城门,因与汉阳隔江相望而得名,城门之外便是鼎鼎大名的黄鹤楼。

汉阳门前

汉阳门邻近长江江岸,是武昌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图为在汉阳门前盘查的士兵以及进出城门的百姓。

武胜门

武胜门是武昌城北侧的唯一城门,也是十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因城外沙湖岸边草木茂盛,最初被命名为“草埠门”。城外是热闹的菜市场和码头,挑鱼卖菜的人们往来不绝,非常热闹。

武昌城外

这张照片是在偶然间发现的,照片背后清楚地写着“武昌城外”的字样,因为缺少相关资料,具体位置不详。照片远景有一座类似碉堡似的建筑,可能拍摄于日本侵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