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返租商铺怎么卖「商铺返租有成功的例子吗」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返租商铺怎么卖「商铺返租有成功的例子吗」。

销售返租是中国商业地产的特色产物。它是在国内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开发商不得以而采用的一种措施。

表面看起来它跟REITs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将一个大物业分割销售给分散的投资人,然后由运营商统一运营管理。

但事实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REITs投资人拥有的是基金份额,然后由基金购买并持有商业物业,因此,商业物业的产权事实上是统一的。

而销售返租是直接将商业物业的产权进行了分割销售,然后通过委托经营协议收回经营权,由商管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管理。这样做就导致了产权分散,运营团队面对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大股东,而是面临动辄上百的小业主。这样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返租到期时,很容易发生矛盾。

返租年限

在内国金融政策没有大的改变,而且商铺销售越来越困难的现实情况下,销售返租还会继续存在。但是开发商在采取返租策略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有一个周密的规划。

首先是返租年限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有3年、5年和10年。在实践中采用比较多的是3年,5年的比较少,10年的就更少。

笔者的建议是,要想保证项目安全度过返租期,让开发商的收入真正落袋为安。3年不够,10年太长,采取5年是比较合适的。

3年使用的比较多是因为销售定价,这个问题业内人士都懂,笔者就不剧透了。

至于10年返租,理论上采用这种策略的开发商就是打算要做运营商的,销售只是融资的策略而已。但是在实践中,也有很多开发商是被代理公司或营销人员给忽悠了,结果这些人拿了佣金走人了,而开发商根本没有做好做运营商的准备,被套进来解不了套,痛苦不堪。

那么销售变现不是越短越好吗?但为什么说5年比3年要好呢?

原因有三个:

1、3年对运营团队来讲压力太大。

我们都知道一个商场的培育期是3——5年,在前3年租金很低,掉铺率很高,而且经常发生抗租抗费事件,通过3年运营,商场可能刚刚结束混乱进入稳定状态,这个时候如果面临返租期结束,商场的租金水平和运营状态都离投资人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很可能造成投资人的不满,进而引发矛盾。

2、不利于招商和品牌引进。

在租户中,零售业态一般是3年的租期,而餐饮业态是5年的租期,如果你采取的是3年返租,那么就会限制你的招商范围,只能招一些品牌和运营能力都比较低的餐饮进来,商户质量低就会直接影响商场运营效果。

3、不利于商业调整。

做过运营的都会清楚开业之日就是你调整之始。如果你被租期限制住,就无法展开调整的手脚。结果是你不但招不到好的餐饮品牌,连零售业态你也无法调整。笔者看到很多商场问题明明很明显,但是始终都没有改进,其实不是运营人员没有发现,而是他动不了。只要前面的掉铺了,后面可能补进来的商户质量更差。这样的商场运营曲线是在走下坡,越做越差。

但如果商管公司手里有五年的经营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一个良性经营的商场到了5年时,表现是人气旺盛,生意稳定,租金持续上涨。这时,就算还没有达到投资者的租金期望值,至少经营状况是他所满意的。

因此,理论上3年返租是最省事的做法,既不会让价格太高,又没有后续的包袱。但在实践中,这样做出问题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项目在返租期满后,都会激化矛盾,甚至导致开发商无法撤出,背上沉重的包袱。

租售比例

这里说的租是指持有物业,通过收取租金获取回报;售是指通过商铺产权出售获取回报。

这里的租售比例,跟万达、龙湖商业项目中的租售比不是一个概念,在万达、龙湖这些公司的商业项目中也有租售的概念,但是在这些项目中销售只是为了平衡现金流,是手段,持有才是目的。

案例:某城市综合体租售平衡

而在一个销售型商业项目中,持有是为了给项目销售提供支撑,是手段,而销售才是目的。

为什么要做这个区分呢?是因为在不同盈利模式下,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不一样的。

在万达、龙湖这样的持有型商业项目中持有是核心,所以在设计时,黄金位置一定是用来做持有型物业的。

而销售型项目,销售才是目的,这里的持有是被动持有,因此持有的位置有可能处于黄金位置,但更可能是非黄金位置。

至于持有物业的体量,不是从业态规范来考虑的,而是从是否足以拉动销售和支撑运营来考虑的。

除此之外,还要算账,首先要算投入产出比,持有部分既然没有销售,成本就要转嫁到销售部分,这样算出来的开发利润金额是否能达到公司的期望值。其次,如果是按笔者的建议,做的是5年返租,还要计算租金收益和返租金额的平衡。

第一个账是“销售收入—销售部分的开发成本—持有部分的开发成本=项目的开发利润”,这个数如果达到公司的期望值,那么这个比例就是合理的。如果销售收入不能覆盖两部分建筑成本之和,就等于开发商最后没有赚到钱,而赚了一堆低收益的物业,那这个开发就没有意义啦。

第二个账是“5年的租金收益之和≥第四年+第五年的返租金额”,则表示不需要开发商额外进行租金补贴。

在销售型商业项目中,租售比例就是根据上面两个账,再结合项目定位和主力店、次主力店的规划来确定的。

有些朋友会奇怪,既然我是销售型项目,我都卖掉不就完了,干嘛还要持有一部分呢,而且持有的这部分商铺的价值也不是很高。

原因有四个:

1、商铺销售需要主力店作为卖点。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主力店,全是小商铺,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卖得出去。一种情况是你处于城市核心商圈的黄金地段。另一种情况是你是社区底商,而且销售价格也公道。除了这两种情况,如果没有主力店入驻,你的销售说辞是很难让客户信服的。

而主力店的特点是面积需求大,租期长,租金低,而且一般都会要求你产权统一。这样的商铺是很难销售的。只有开发商自己来持有。

2、项目运营需要主力店来支撑。

项目进入运营阶段,主力店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自己具有强大的聚客能力,它自带流量,并不依赖于项目本身的客流。

3、销售团队根本就卖不完。

如果你提前没有规划,最后高楼层商铺、面积较大的商铺、位置不好的商铺全都卖不出去,都留在自己手里了,就算你有销控也没有用,因为销售团队要完成业绩,他们很容易就放水了,就算你不想同意,现金流的压力也会逼得你不得不同意。

因此,与其这么被动,不如主动规划好,通过主力店把这些面积消化掉,同时,还给销售和运营都提供了支撑。

4、稳定运营团队。

可以稳定你的运营团队,只要你有持有的部分,就算返租结束,你退出了运营,你的团队还有事可干,能继续养着一只自己的招商运营团队,等你再有新的商业项目时,有现成的队伍,不至于再重新组建。

销售策略

这里说的销售策略实际上是销售控制问题,销售返租其实是公司战略层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战略决策,而一旦做出了决策,就必须要贯彻到底。

这里的关键是经营权的统一,也就是说你要返租就必须全部返租,而不能有部分返,有部分不返。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是因为你在销售商铺时,会出现两类客户,一类是投资户,一类是经营户。

那么在销售返租项目中,是不允许投资户直接经营的,也就是说他不能买个商铺自己用,他投资就享受我们给的返租收益,他想经营就去我们的招商部,按照我们的商业规划和招商条件去谈。也就是投资和经营两条线是分立的,互不交叉。

投资户又分成两类,一类是愿意接受返租的。一类是不愿意接受返租的。

比如买你沿街商铺、入口位置商铺的投资人有时候是不愿意接受你的返租的,因为他认为自己能租的更高。还有一些人是炒铺子的,他买了铺子之后,会找自己人做出一个经营繁荣的假相,租金高高的,生意也旺旺的,其实都是假的,然后找个下家溢价连铺带商一起卖出。

这类人也不会同意你返租。还有人会以你沿街和入口处的商铺开始,向里打通吃下一大片商铺来,是想自己做二房东的,它也不会同意你返租。还有人投资时,就想好了明确的租户,比如他就是要买下来租给银行的,而且都已经谈好了,他也不会允许你返租。

这些投资户对销售部门而言都是利好的,因为有业绩,有佣金,但对项目整体是有害的,因为经营权分散就会导致统一运营无法实现。

因此,一个返租项目要想成功,前提是要把所有的经营权都收回来,返租项目最怕的就是出现一帮自己经营或者自己出租的投资人。这些人是少数,但是破坏性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