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坚持二十多年、“烟火气儿”浓官园早市因何能留住老街坊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坚持二十多年、“烟火气儿”浓官园早市因何能留住老街坊。

早市上售卖的新鲜蔬菜

来买菜的顾客都自备小推车

早六时,市场已人山人海

逛早市对于很多生活在北京核心区的百姓来说早已成为“过去时”,可就在西城区西二环官园批发市场门口,400多平方米的官园早市仍然像20年前刚刚开张时一样,每天早上五点半到七点半,准时为京城百姓提供价格实惠的蔬菜和水果。秋季来临,趁着清晨的凉爽逛逛二环内的早市,沾沾“烟火气儿”,成了不少京城市民遛早的首选。

现场没有保鲜膜的早市

从车公庄地铁西南口出来,向西走不到50米就是官园早市入口。6点刚过,这里已经是一派热闹景象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个卖水产的摊位。清晨的北京凉风习习,可一些摊主的额头上却已微微见汗了。红色的大盆旁,“30元3条”的价签十分醒目,摊主不时从盆里抓出一条鱼,手指一抠鱼鳃,环视四周的客人,嘴里喊着:“我这鱼个个都活。”

叫卖声中,一盆又一盆的鱼被倒进塑料袋,递到客人手中,在一来一往的过程中,算账、收钱和找零全部完成。

顺着人群往里走就来到了早市的核心地带,也就是售卖蔬菜水果的区域。70多米长的距离,分布着几十个摊位,每个摊位的面积约三四平方米。透过菜筐的缝隙,一条条白线隐约可见。市场管理员郭天明告诉记者:“我们要求每一名商户必须把摊位控制在白线以内,这样可以保证行人通行顺畅,避免造成拥堵。”

记者看到,整个市场由西向东呈现长条状,最宽的地方超过三米,最窄仅有一米多。在售卖果蔬的中心地段,暂时性的拥堵偶有出现。

“你尝尝甜不甜,不甜不收你钱。”一位卖猕猴桃的女摊主一边招呼着拎着筐的大爷大妈,一边熟练地削着薄片,递到周围的人群中。不一会儿,一个猕猴桃就所剩无几了。

“味儿还真不错,多少钱一斤?个个都保甜吗?”听到人群中发出这样的声音,女摊主升了一个调门,随手又抄起一个猕猴桃说:“给你尝个丑(品相不好)的,这样的都甜掉牙。”

和摊主们的吆喝、话术相比,真正吸引人的则是官园早市的低价,嫩绿的豇豆标价五元二斤。还有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墨童西瓜,在官园早市的售价每斤仅为一元左右,而在很多水果专营店,同样品质的西瓜卖到了1.95元一斤。

为何能够如此低价?郭天明坦言,很大程度上源于低廉的摊位租金:“我们这里最高租金每月才1500元,在西二环这寸土寸金的地界是不可想象的,便宜的摊位每月才一千元出头。”

摊位的“好”与“坏”如何区分?原来,把着早市两头的摊位更容易受到客人的关注,而靠近市场外侧的摊位可以借用便道与隔离带间的空间。

“您看,我们这的商户都不用保鲜膜,这也是保持官园早市价格低廉的一个原因。”顺着郭天明的手,记者看到不少摊位的蔬菜已经卖出一小半了,而此时距离开市仅仅过了半个多小时。

“卖得快,根本不用准备保鲜膜,很多客人是当天买当天吃,我们也是当天卖当天清,很少留隔夜菜。”一位商户说。

顾客电动车改成“菜篮子”

低价和新鲜让官园早市在北京西二环火了20年,郭天明说,哪怕是寒冬腊月,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有来赶早的顾客,家住花园桥附近的宋女士就是赶早“大军”里的常客。早上六点半,正当早市内人流涌动之时,宋女士早已买好未来三天所需的蔬菜,来到早市外的环廊占地。

只见她把已经塞的满满当当的小推车斜倚在石桌旁,先小心翼翼的拿出露在外面的大葱,再依次从推车里掏出圆白菜、黄瓜、西红柿等物品,足足摆满了两个石凳。

“买的时候着急,一边砍价一边选,没时间整理,所以要在这收拾一下。”一边说,宋女士从口袋中掏出几个自备的塑料袋,套在了黄瓜上。

“新鲜的黄瓜有刺,就要多套一层,圆白菜个儿大,放在底下稳当。”宋女士的速度很快,不到五分钟,七八样菜经过排列组合后,再次被装入了小推车。把口儿扎紧后,宋女士又掏出两根长长的松紧带,十字形绑在小推车上。

“我道儿远,扎紧了第一是防止磕碰,第二是上下公交车的时候便于把小推车提起来。”宋女士说,每周,她都会来官园早市三次,一次购置两到三天的蔬菜和水果。宋女士表示,尽管家附近的超市和便民菜店品质不错,可价位的落差让她把官园早市当做首选:“100元在超市里买不出什么菜来,你看我这一车,才花了80多元。”

像宋女士这样推着小车前来采购的顾客占官园早市客流的七成以上,有的老人为了买菜更方便,甚至把电动车的后座进行改造。

“您瞧我这怎么样?前面放绿叶菜,后面放水果,一点也不影响平衡。”只见一位满载而归的顾客正把西红柿和桃子挑出,码放在电动车后部。令人惊讶的是,车后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木板,上面系着几根绳子。原来,这位先生家住西四附近,几乎每天早上都来官园早市“打卡”,索性将电动车的后座也改成了“菜篮子”。

来官园早市买菜的顾客都是来采购的吗?记者发现,尽管不少人都推着小推车,在人群当中,也有不少专门来社交的老人。

今年68岁的王先生家住车公庄附近,距离官园早市仅十几分钟路程,二十年来,几乎每天早上六点,他都会出现在人群中。

“我几乎认识每一个商户,也认识像老郭这样的管理员,每天来跟他们聊几句,溜达溜达,顺手买一天要吃的菜,算是一种社交方式。”

王先生说,他最稀罕的,就是官园早市的“烟火气儿”,每天清晨在早市听别人叫他一声“老王,早啊。”回家能多吃俩包子。

管理每天三声哨垃圾带回家

菜价便宜、人气十足是很多早市、集市的共性。为什么官园早市能够在核心区坚持20年,成为百姓认可的品牌之一?郭天明说,在热闹背后,官园早市严格的管理制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嘟嘟嘟……”时针指向七点,郭天明拿起胸前的哨子吹了起来。听到哨声的商户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开始整理起摊位前的垃圾,并换上另一张价签,进行每天闭市前的最后一轮甩买。

五元二斤的价签被五元三斤取代,买水果的商户自动把梨装好袋,放在秤盘里,吆喝着:“八块钱一袋,谁要谁拿走。”

摊位前几百斤的豇豆已经所剩无几,商户申先生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用手抓豇豆,往已经装满的口袋里塞。

“您觉得反常吧,这就是官园早市的最大特点。”看着记者不解的表情,郭天明一笑,打开了话匣子。

“这里是一个收费停车场,为了不影响停车和每天的早高峰,早市必须在7点40分清场,我们四位管理员每天分段分时吹哨,六点半一次,七点一次,七点半一次,就是通知商户把握好收摊时间。”郭天明说。

顾客想多挑一会儿,商户想多卖一点儿,在郭天明看来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保证官园早市的有序,管理员们不得不摆出不近人情的一面。

“我每天五点前肯定到,和商户们聊聊天,告诉他们一定要诚信经营,不能缺斤短两,同时还会把闭市时间和及时收拾摊位前垃圾的事反复告知。”郭天明说。

最近,北京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老郭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让早市的百余家商户处理好每天闭市后的垃圾呢?思来想去,老郭带头当起清洁员。

一把大扫帚,将每个摊位前的菜叶子、瓜皮、果核撮成堆儿。看着老郭和其他三位管理员如此以身作则,商户们也主动参与其中。几个月来,以水果摊主王健为首的三位商户组建起了小分队,主动把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带走,送到垃圾处理厂。其他商户更是自觉的把自家产生的垃圾扫成一堆,以便郭天明等管理员收集。

未来持续供应“带露珠”的便宜菜

记者从西城区政府了解到,未来,西城区加强便民服务网点建设,按照居民的实际需求及时增补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等各类便民网点,按照每2万居民配置一个的标准,今年年底前,计划新建:

百姓生活服务中心5个,总量达45个;

新建蔬菜零售网点15个,总量达535个;

新建和规范提升便利店5个,总量达940个。

至2020年,全区累计建成便民生活服务 综合体55个。

从早上五点半开市到七点半闭市,官园早市在4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坚持了20年,为京城百姓提供“带着露珠”的蔬菜。

市场负责人马勇表示,未来,早市将坚持低价、新鲜和整洁的原则,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给顾客和商户提供更好的买菜环境和售后保障。

“只要顾客感觉有任何不规范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向管理员反映,比如缺斤短两,货币纠纷等,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解决。”马勇说。

“官园早市将配合西城区整体规划和布局,做到便民不扰民,添彩不添乱。”马勇坦言。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