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岭南庭院特点「闽南建筑特色」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岭南庭院特点「闽南建筑特色」。

“岭南”一词源于《晋书·地理志(下)》中将秦代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在地理上泛指中国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以南地区。由于区域内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相似,形成人们相近的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发展至今“岭南”地区一般特指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地区。

岭南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水系交错,珠江三路在此汇流形成三角洲流入南海。岭南在中国建筑气候区划中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同时纬度较低、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受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影响。

地理位置及地貌形态因素,岭南地区形成独特的气候条件;表现为全年高温多雨,一年中最典型湿热气候从 5 月持续到 9 月,常伴有雷雨与台风天气。春季 2 月至 5 月受沿海暖湿气流影响易出现“返潮”现象,秋季温湿度适宜。冬季较短暂且空气温度不低,但由于湿度较高导致人体感温度低,产生湿冷感受。岭南独特气候特征促使应对湿热气候的地域性设计手法形成与发展,是塑造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的客观物质条件。

应对岭南地区独特湿热气候条件,往往通过建筑设计手段以获得舒适的室内热环境、避免不利气候条件,从而形成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地域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更多考虑实际使用,形式上所表现出的共有特征是其顺应、改善自然气候逐步演化而成,成为岭南地区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

岭南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为注重夏季遮阳隔热、利用自然通风、防潮防雨等适应气候策略,形成岭南地区独特建筑类型与建筑空间,如,考虑夏季遮阳防雨、首层后退形成灰空间的骑楼街;利于通风遮阳、疏式布局的广府村落;小面宽大进深、联排布局的竹筒屋;三间两廊布局、天井与敞厅组合的传统民居住宅等。

岭南传统建筑地域特征除气候条件影响外,也受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在发展中既吸纳融合西方建筑文化,又保持对历史建筑文化的继承,秉承着岭南地区“经世致用”的人文精神,形成其独具特色地域特征。

岭南庭园作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分支,融合并发展了岭南传统建筑特征,是岭南人民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聚居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性特色。

传统岭南庭园的精髓在于将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巧妙地处理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论在平面布局、空间组合,还是在构造处理、景观配置等方面,都突出地体现了岭南传统建筑“顺其自然,改善自然”的设计原则,凝聚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精华,展示了古代先贤卓越的智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岭南庭园”包括园林型庭院和居住型庭院,是在岭南地区复杂地势、湿热气候、多样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空间类型。岭南庭园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汉时期。但“岭南庭园”的定名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夏昌世先生于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建筑学和建筑历史”学术报告会上首次提出。随后他与莫伯治先生一同首次限定了岭南庭园的区域范围主要是广东、闽南和广西南部,提出岭南庭园具有“畅朗轻盈”布局特点,并且对庭园与园林进行了辨析。认为庭园与园林两者虽同样属于造园的范畴,但在空间组织上是有所差异的。而园林的规模较大,其功能以游憩观赏为主,空间结构以自然空间为主,建筑从属于自然环境,是园内景色的点缀,园内布景通过游览路线组织起来;而庭园规模较小,其功能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在人工围合的建筑空间内,适当引进自然之物,如水石花木,以增加其自然气氛、提高观赏价值,将人为空间自然化,故庭园中自然空间从属建筑环境。

可园的总体布局选择南偏东45°,恰好以利于建筑群体在小暑至处暑阶段的下午避开正西晒。同时,建筑群体西北高东南低,从而整体进风口顺应岭南地区夏季东南风主导风向,易于遮挡冬季西北风。

在屋顶形式方面,东莞可园建筑采用传统坡屋顶形式,是一种构造遮阳隔热和构造防水的做法。岭南传统建筑屋面坡度为 24° ~30°,该范围内的夏季遮阳效果优且利于冬季南向阳光进入室内。

利用了垂直风道的原理,将可楼处垂直方向的楼梯间作通风风道,通过气压的变化将天井下部的凉风抽吸向各层室内,改善建筑内部的通风状况。

采用传统的抬梁式木结构方式,墙体则选用岭南常见的青砖,采用空心双隅墙的组砌方式,一方面保证了墙体的承重能力且自重轻砖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空气间层,能加快散热和隔声。但是,建筑的外观和室内空间显得较为封闭阴暗。这一期间的岭南庭园更多地考虑结构的坚固使用。

体形体量,建筑的平面组合虽有进有退,有曲有直,但每个房间总是方整端庄,无庞杂繁碎之感.檐椽屋宇有高有低,体量有大有小,但搭配不落常套,体形上取得协调 和平衡,因为主庭面积宽广,为控制空间,设高耸的邀山阁,形成全庭的构图重心。邀山阁虽体量高大,底层被遮挡了,但前有双清室烘托,侧有曲廊和平台陪衬,故感高而不威,挺而不孤,与园林的轻松气氛显得协调。邀山阁与绿绮楼在构图上一竖一横,虚实交替,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其间用平台和楼级拉开一定间距,整体画面颇显得统一和谐。

装修手工艺发达。细木工艺细巧精湛,样式繁多。内檐的福扇、花罩 、博古、屏门、权格窗等通常有通雕 、钉 图 、斗心、拉花等的方法。据说原有用海底藤雕制的铜扇 “ 百鸟归巢 ”福扇和葡萄花嵋,玲珑浮 凸, 很有地方特色。岭南庭园惯用套色玻璃画,这里亦普遍采用,双清室用红、蓝 、白相间的十字形窗心,色彩缤纷,使室内外景物增加光影的变化图,玻璃上还刻着双清室有色玻璃通窗有岭南名家书画,更显示其名贵。房间天花为露明造,绿色或褚色析条搁在硬山墙上,同色桶板间露白色望瓦,清新雅朴 ,干净利落。地面用大方砖 ,垫沙铺成田字纹或斜方纹,水磨对缝。据说修建时要求工匠每天每工只铺两块,可见琢磨之精细。外檐装修也颇精致。如 “ 妾侍厅 ”侧柱檐廊和门檐廊的处理,檐下有雕花彩漆的封檐板,檐柱间有人字纹木斗格横嵋,有如锦带,光影落在粉墙上,极富装饰性,格调明净,同时很注意材料质感的表现。

色调方面,建筑的外部颜色基本是灰调子,外墙全部采用青灰砖磨砖对缝,屋顶亦为青灰瓦面,这种冷灰是一种别致的中庸色,在南方强烈的阳光下,显得暗淡柔和,洋溢着色彩变幻的奥妙较适合炎热气候人们观赏的心理、兴趣,也易于和岭南四季常青的绿树蓝天取得协调。为了避免青灰的单调感,建筑的勒脚、檐柱和门框则采用了红璞石,内廊墙面、歇山山尖、窗桅和檐口进行了自灰批挡, 漏花窗和山顶女儿墙运用了绿色琉璃。窗框多用暗黄色,窗,扇用彩色玻璃或贝壳叠嵌,因而丰富了色谱,增加了材料质感对比,活跃了园林气氛。

参考文献:

[1] 夏昌世 . 园林述要 [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 刘管平. 岭南古典园林 [J]. 广东园林.1981(3):3-6

[3] 杨宝霖. 东莞可园张氏诗文集[M].文物出版社。2006

[4] 邓其生.庭园与环境保护[J].广东园林.1981(3):3-6

[5] 可园博物馆.可园博物馆简介绍. http://www.dgkeyuan.org/about.php?CateID=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