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没有一粒沙却叫“夏威夷”:土楼盘竞穿“洋马甲”打了谁的脸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没有一粒沙却叫“夏威夷”:土楼盘竞穿“洋马甲”打了谁的脸。

当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不断遭受洋风侵袭,“曼哈顿”“威尼斯”“夏威夷”“耶鲁”“爱丁堡”等欧美地名纷纷落户中国。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这是一些市民吐槽的“段子”,折射出多年来洋地名持续泛滥导致的社会尴尬。(8月30日《半月谈》)

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印象中,这样的“景观”早非一时一地独有,在全国都成了“流行风”。十多年前,全国许多城市的开发商因竞相为自己的楼盘穿戴“洋马甲”,受到了舆论的口诛笔伐。其时,小编也以《"土"楼盘为何喜穿"洋马甲》为题,撰文对“威尼斯水岸”、“香缇丽舍”、“米兰香洲”、“白金汉宫”等五花八门,让人云里雾里、恍然不知身处世界何方的“洋楼盘”名进行抨击。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外,还是文化的重要标志。各个城市有着各个城市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其居住形态和建筑特点也就各异,“自信性”、“独特性”是其最大的魅力。一些“洋名”之所以耳熟能详,其背后大多隐藏着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靠一个名字、几个罗马柱、一组零碎的符号就能叫响的。

没有一粒沙却叫“夏威夷”,没有一滴水也叫“威尼斯”,立根圆柱就敢叫“罗马”,有道曲线就算是“巴洛克”,如此简单地模仿、复制、组拼,不论其名字起得如何花哨,也不过是在普通楼房上贴上一个“国际化标签”而已。

土楼盘之所以青睐“洋马甲”,从表面上看是开发商追逐商业利润的一种策略,目的是借助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心态炒作概念,以此吸引购房,实际上是国人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是地域文化失落、文化品位低下的反映。加之有些城市管理者盲目追求城市建设上的欧美风情,在有意识地推动房地产商“东施效颦”,从而使这种简单化的“拿来主义”成了“流行风”。

针对这种怪像,评论家李振中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盛产阿Q,鲁迅笔下有,当下亦不乏其人,反观外国人则鲜见此举。大约没有几家外国开发商开发好一个楼盘,硬按上一个“德意志青岛”或者“法兰西故宫”之名,阿Q精神仍在,岂非然也?

"土"楼盘竞穿"洋马甲",此风当煞。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随便从唐诗宋词中就可发掘出许多“土生土长”、寓意温馨、有民族气魄的“好”名字来!如果媚俗求洋、故弄玄虚,把这种“舶来品”当作生产流水线全盘引进、克隆,让其成为一种“符号”,不仅会加重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混乱,而且会深刻影响城市下一代人的文化坐标。

读者诸君,你所在的小区楼盘取的是“中国名”还是“洋名"?欢迎在文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