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为了送中国的这株花给皇后当年拿破仑不惜与英国达成停战协议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为了送中国的这株花给皇后当年拿破仑不惜与英国达成停战协议。

“我在欧洲图书馆研究文献时发现有一种月季被命名为CHUSHAN,是几百年前从浙江的舟山群岛被带到欧洲的。在浙江当地,‘舟山’的发音就是‘滁山’。中国唯一一位“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副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王国良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王国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植物园鉴定古老月季


他告诉记者,250年前的欧洲,既无玫瑰,更无月季,有的只是重瓣栽培蔷薇。直到“中国四大老种”(月月粉、赤龙含珠、帕氏淡黄香水月季、休氏粉晕香水月季)月季于18世纪中期被西方“植物猎人”先后引种到欧洲,并与当地的古老蔷薇杂交,才逐渐形成了欧洲早期能够四季开花的月季,如诺伊赛特月季、波特兰月季、波旁月季等,并最终于1867年形成了所谓的“现代月季”。


在王国良看来,从一部月季(玫瑰)的进化史中就可以窥见人类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01



月季,还是玫瑰?


玫瑰、月季、蔷薇,同为蔷薇属的代表性植物,经常造成混淆。


“我们如今常说的‘玫瑰’,其实就是欧洲月季,是中国古老月季的直系子孙。由于近代翻译家的无心之过,才将西方文化里的Rose,一股脑译为了玫瑰”。


《玫瑰圣经》



王国良近期出版了他的《玫瑰圣经·图谱解读》,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蔷薇是玫瑰的根,是月季的本,是蔷薇属植物的起始。它既是花中皇后,又是美的化身,更是与人类如影随形的一剂精神良药。”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及未来》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先生译得很出彩。他不落前人俗套,没把rose译成玫瑰,这才成为经典。”王国良说。


作为“玫瑰根”的蔷薇在中国分布极广,加上其与生俱来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用途,备受中国先民青睐。早在5000~7000年前,各地先民祭祀使用的彩陶罐上就已绘有蔷薇花图案,所以蔷薇也被许多考古学家称为“华夏之花”。


2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蔷薇,其花香烈、果硕大,且红似珠玑,便将其命名为“玫瑰”。后经长期栽培和驯化,育成了重瓣玫瑰、白玫瑰、荼薇等一系列玫瑰品种,形成了一个新的玫瑰类群,这便是玫瑰的由来。再后来,古代园丁又从西南深山里的野生蔷薇中选育,杂交出了新的园艺品种——月季。


宋代月季名种“春水绿波”


历史上,月季不仅是中国栽培最早的园艺植物之一,还可以食用,作为美容化妆品使用也较为普遍。但大规模栽培月季始于宋代。王国良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老月季,他在深山中观测野生品种,通过基因学验证,并在日本寻找中国古代典籍,逐渐理清了月季在古代的演变流传,他认定在宋代时,月季就几乎成为“国花”。明清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五大月季栽培基地:山东平阴、广东中山、甘肃苦水、北京妙峰山和江苏铜山。


02



“植物猎人”登陆珠江口


据王国良介绍,直到18世纪中期,中国的古老月季才漂洋过海传入西方,并且通过与“外族血统”植物结合,诞生出了两万多个品种,造就了欧洲新品种月季的多样性。西方所开创的现代月季,其实是中国月季的延续,或者说是“中国古代月季欧洲本土化的结果”。


在从中国传到欧洲的整个环节中,广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王国良对《环球》杂志记者指出,欧洲月季的发端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广州的“花地”花卉市场。


文艺复兴开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造园林、种植奇花异草的兴趣日益浓厚。比如在当时的荷兰,郁金香卖得比黄金还贵。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等国纷纷派出“植物猎人”,四处搜寻珍稀物种和植物进行栽培品种。


那时在欧洲有一个传说称,中国有很多能够四季开花的重瓣月季,花香馥郁,花型硕大,而且它的产地只在中国。为此,“植物猎人”沿着哥伦布发现的新航线来到中国,登陆广州,因为这里是当时中国唯一可以进行对外贸易的地方。在珠江一条支流的河口,有一个叫做“花地”的花园,外国人可以在那里游玩赏花,“花地”就逐渐形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植物猎人”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这里搜寻购买各种珍奇植物,并把它们偷运到欧洲。




由于从中国寻找到的奇异花卉和观赏植物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欧洲,东印度公司于是将印度加尔各答作为一个落脚点,各大品种都在加尔各答植物园进行筛选后分装发货,这也导致了许多中国蔷薇的后代被译为“印度蔷薇”或“孟加拉蔷薇”。


可以说,伴随着航海时代的开启,除了人们已经熟知的棉花、茶叶和香料等贸易之外,一向钟情于蔷薇的欧美人也从中国带走了优良的月季品种,园艺学家们将这些中国月季广泛用于杂交育种,培植了花量更大、适应性更强、外观更优雅的植株,中国月季开始在欧洲本土化,成了后来的现代月季。


03



追求中国月季之美的欧洲人


在被带到欧洲的中国月季中,有一个名种叫绿萼之瓣,又被称作“蓝田碧玉”。它的花瓣细长而尖,雌蕊退化,雄蕊畸变成叶片状的绿色花瓣。因其不可思议的迷人绿色,绿萼之瓣成为欧洲月季育种家的梦中圣杯。为了得到这种绿色月季,法国人曾把浅粉色或白色的月季栽种在冬青和柑橘旁边,期望花色能因此变绿。甚至还有人提出对月季施以催眠术,以阻止其秋后落叶,足见西方人对中国月季之美的追求与向往。


约瑟芬的玫瑰园所在地梅尔梅森城堡


据说,拿破仑的约瑟芬皇后非常喜爱月季。当时,为约瑟芬运输月季的船只要经过英法海战区域,为了把中国古老月季平安运送到约瑟芬手中,拿破仑甚至与英国达成停战协议,双方暂时停火让载着月季的船穿过火线,通过海上特别通道运送到皇后的花园。


这个花园,是长期在外征战的拿破仑给约瑟芬买下以排遣孤寂的,它位于如今巴黎南郊的梅尔梅森城堡。这里栽种了约250个品种的3万多株月季,其中不乏举世罕见的珍稀品种,也是中国月季欧洲本土化的星火之源。


赤龙含珠



比如,深受约瑟芬喜爱的斯氏猩红月季,花梗细长,花朵内瓣多内卷成球形,其实就是中国宋代月季名种赤龙含珠。它是早期被引入西方的“中国四大老种”之一,也是拥有红色花瓣的月季中花色最深的品种,在200多年前就曾令欧洲人朝思暮想。


也正是在这个花园中,约瑟芬的私人绘画家、被誉为“绘花界拉斐尔”的法国植物画大师雷杜德,耗时20年绘制了169幅版画,创作出了风靡全球的《玫瑰圣经》(《Bible of Rose》,其中rose即是月季,被中国人翻译为玫瑰),迄今共出版了超过200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本文来源环球杂志社,作者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