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以城相见苏州最江南「苏州最江南」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以城相见苏州最江南「苏州最江南」。

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

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匆忙奔走于大千世界的我们,

是否会为一座城而停留?

“以城相见”,让我们来一一探索,

那一座座城的魅力与底色。



如果你想感受山温水软、

精致典雅的江南风物,

一定要去一次苏州。


水道纵横的苏州(摄影:沈雅斌)


锦绣江南,苏州为最。

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模样,

不论是杏花微雨的诗画水乡,

稻鱼蚕桑的鱼米之乡,

庭院深深的世家故宅,

巧夺天工的精巧工艺,

还是说不尽的才子佳人,

苏州都有。


水乡苏州


苏州金鸡湖


南宋名臣范成大

收录于《吴郡志》里的一句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便道出了古时苏州的繁华,

更是写尽了人们对它的向往。


苏州夜色(摄影:沈雅斌)


直到今天,

苏州仍然是中国式诗意栖居地的代表之一。

苏州的文化脉络,

不单是博物馆里的资料陈列,

更是以一种自然的、生活的方式,

“活”在苏州市民的日常里。

这座城也因此有了最江南的情调和气韵。



苏州园林(摄影:虞清)


江南经纬,水乡苏州

水是江南的经典名片。

提到江南,

烟柳画桥、“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景致

便会立刻浮现在眼前。


苏州光福古镇(摄影:沈雅斌)


了解苏州,也要从水开始。

苏州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有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河港密布,

苏州城的发展,

便是“因水制宜”的谋篇布局。


苏州相门古城墙(摄影:沈雅斌)


现藏于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的《平江图》,

详细记录了宋时苏州城理水的艺术。

横平竖直的街巷

与纤陌纵横的水网相依相伴、相互交织,

共同织起了苏州的城市经纬线,

形成“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苏州,东吴塔与大运河(摄影:沈雅斌)


舟楫人车,上下通行,

桥岸上人烟稠密,

河道里的船只满载商品货物川流不息,

生生不息的百姓生活,

在双棋盘格局中运转自如,

构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

独特城市美学。


苏州城区(摄影:沈雅斌)


正所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出自唐朝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江南风情


今天,

在苏州古城

和木渎、甪直、周庄等古镇,

依然能触摸到

旧时园林、水巷、拱桥、摇橹人家等

江南古风流韵,

“江南水乡”一词在这里变得具体而丰满。


水乡苏州(摄影:吴人少白)


周庄古镇是江南典型古镇,

因画家陈逸飞的名作蜚声海内外。

走进周庄,

水巷之间,拱桥、粉墙、黛瓦,保存完整,

吴韵厚重。


周庄古镇(摄影:吴人少白)


镇上民居几乎家家傍河,

大多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吴侬软语,橹声欸乃,

一派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风情。

周庄背后还有许多古今名人的故事,

比如刘禹锡寄寓、陆龟蒙垂钓、

三毛茶楼、“逸飞之家”等,

成为周庄如诗如画的文化符号。



水乡周庄(摄影:吴人少白)


木渎则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

曾在明清时期成为苏州城西最为繁华的商埠。

这里被当地人视为最具真山真水之趣的地方,

四周群山拱峙,又具小桥流水之幽,

更有私家园林和名人故居,

包括被梁思成等现代建筑学家推崇的

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等。

走进木渎,

仿佛走进了

唐诗宋词的优雅意境,

穿越古镇,

仿佛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




木渎古镇


还有“古桥七十二座半”之说的

甪直古镇,

水多、桥多,

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

现存有宋、元、明、清时期的

石拱桥41座,

几乎涵盖了

中国古代桥梁的所有造型,

看了甪直,

相当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


甪直古镇


此外,

甪直的船娘也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船娘身着特色服装,

摇着橹从桥下袅袅而过,

江南水乡美女的俏丽清秀,

让人惊艳。


水乡甪直(摄影:侯刚峰)


与这些所居地僻的古镇不同,

苏州最繁华的闹市区中

还藏着一条最有古韵的历史街道——平江路。

其南起干将路,

北达拙政园、狮子林和苏州博物馆,

一头是幽静古朴的老街区,

另一头连着热闹鼎沸的都市街道,

颇有大隐隐于市的世外桃源之感。


平江路


这条1600多米的经典水巷,

承载了苏州几百年的历史,

老街上林立着最有特色的小店铺,

有最富苏韵的石板路,

有本地特色的昆曲和评弹,

行人脚步窸窣,

船夫的歌谣随着桨橹划破河水渐渐远去……

走入平江路,

如入淡墨洇润的江南画卷。


水乡苏州


人文江南,苏式生活


苏州的古街老巷、名胜山水

已是集了江南大半风景,

鲜活的苏式生活,

更体现了江南空灵流动、

诗化浪漫的文化审美,

令人向往。



苏州风景(摄影:沈雅斌)


苏式生活的腔调

是精细、雅致、慢节奏的。

体味苏式生活,

一定要先去逛苏州园林。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

(出自沈朝初《忆江南》),

苏州园林之盛,为江南之冠。



苏州园林(摄影:沈雅斌)


它们是文士才子们诗意栖居的实物空间,

在园林的设计和意趣上,

都寄寓了主人的志趣和品格。

穿行于苏州园林曲折的巷径,

只见园内叠石疏泉,

花木繁盛,亭台楼榭掩映其中。

园林结构精巧的营造,

极富书卷气息的命名,

都表达了园林主人的高雅趣味。




花木繁盛的苏州园林(摄影:沈雅斌)


苏州现存的古典园林中,

保存完好且对外开放的,

以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四大名园为主,

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

四个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


沧浪亭(摄影:虞清)


狮子林(摄影:沈雅斌)


拙政园(摄影:虞清)


留园(摄影:沈雅斌)


如果想避开游客,

苏州许多老街巷内

也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小众园林,

比如网师园、艺圃、可园等。

春天是逛园子的好时节,

流连于苏州的园林,

看造园的文士才子们,

以园林为书,描摹江南旧梦。


艺圃(摄影:虞清)


网师园(摄影:虞清)


可园(摄影:虞清)


苏式生活的精致风雅,

还体现在饮食文化中。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

即便是家常便菜亦讲究

春尝头鲜、夏吃清淡、

秋品风味、冬讲滋补。


园林春花(摄影:沈雅斌)


春有碧螺虾仁、腌笃鲜;

夏有西瓜鸡、三虾面;

秋有螃蟹宴、鲃肺汤;

冬有水八仙、青鱼甩水。

苏州的各色糕团点心也有时令,

配合各个季节的新鲜食物,

遵循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

传统产销规律……



江南风味


一年四季瓜果时鲜迭出,

苏州人因材施艺,

每一道菜都下足功夫,

脍不厌细。



苏州美食脍不厌细


就拿苏州的三虾面来说,

一年一会,耗时耗力。

要在初夏特定的时间,

选用最肥美的带籽河虾,

经过专门的人工拆虾,

剥出虾头里的虾脑,

刮下虾腹部的虾子,

再挤出虾仁,

三者炒熟后,拌面吃。


江南美食


再有近年声名鹊起的鸡头米,

十分讲究剥的功夫,

所以每到秋季,

常常能看到菜市场里

戴着铜指甲的本地妇女,

忙着剥鸡头米的壳。

这也是苏州特有的一种生计,

可见吴人蕴藏在骨子里食不厌细的精细。


苏州小吃


感受苏式生活的情调,

别忘了到茶馆坐坐,

听一听苏州评弹。

老街茶馆里的一杯茶,

就如同头汤面一样,

算得上老苏州的每日必修。

难怪郁达夫游苏州后感叹,

苏州人的风雅趣味,

是在茶馆里的。



苏州人喜欢“孵”茶馆。

人们闲坐馆中,

聚在茶桌上喝茶、聊天、谈生意,

听一曲苏州评弹,

感受传奇故事里才子佳人的浪漫凄迷

和历史演义中英雄豪杰的侠气,

在茶气氤氲、人声鼎沸中,

体味属于苏州人的市井风韵。



如今,在苏州山塘街和观前街一带的茶馆

依然能看到评弹表演,

坐在临河的窗口,

望着窗外的船形橹影,

耳边是婉转的评弹,

一杯清茶下肚,

就随着这份慢和雅,

触摸苏州绵延千年的诗情画意。


苏州艺圃(摄影:虞清)


这就是苏州,

如诗如歌又如茶,

至今悠然。



人民日报文创出品

撰文|邱瑟

开篇海报摄影 | 虞清

海报设计 | 赵蕾

图片 | 见署名,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


参考文献

范亚昆主编《地道风物 苏州》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嵇元著 《走读苏州》浙江摄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