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苑里这家养老服务驿站餐桌上吃出了家的味道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苑里这家养老服务驿站餐桌上吃出了家的味道。

“荤素搭配、饭菜可口,在这里能吃出家的味道”“厨师精心烹饪,工作人员态度好”“省心省时省力,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自8月17日试营业以来,天通苑南街道养老服务驿站提供老年餐桌服务,受到了居住在附近的老年人一致好评。


食材新鲜 专业搭配,吃着安心放心


9月8日,北青社区报记者来到实地探访。11点半左右,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餐厅,在排队时就迫不及待地讨论着饭菜“组合”。


“荤菜:清蒸龙利鱼、炸鸡柳;素菜:炝炒土豆丝、芹菜香干、香菇油菜;主食:米饭、家常烙饼;粗粮:玉米。汤:西红柿鸡蛋汤。”——这是今天午餐的5菜1汤1粗粮。



“我们找专业养老机构的营养师,搭配每天的菜谱。本着少油、少盐、粗纤维、粗粮与细粮相结合搭配,软烂可口,荤素搭配。”天南街道养老服务驿站主任韩玉东告诉记者:“我们也会根据老人提出的建议调整,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观察老人的用餐情况。有剩菜多的,我们就去沟通,还是做到了符合大众口味。”



为了让老年人吃上营养可口的午餐,两名厨师贾师傅和张师傅早晨7点半就开始准备,一直忙到下午快3点。“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炒每一道菜的时间会久一点,避免嚼不烂的情况发生。看着他们吃着顺心,我也很满足。”已经做了20多年厨师的贾师傅说。



据了解,这里每天的菜肉等食材都是当天采购,保证了新鲜和安全。“微信群里的老人们吃完午餐就开始接龙,下午4点左右就能统计出第二天的用餐人数,厨师根据菜谱来定采购量。供货商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我们也都检查过。”韩玉东说。而为了让老年人吃着更放心更安心,餐厅配有留样冰箱,72小时留样,确保老人食品安全。剩余餐饮不允许二次给老人食用,有专人负责,严格把关。


目前,这里的餐桌服务每周一至周五提供午餐,而开设早餐、周末营业、送餐上门也都会逐步到位。“早餐会有包子、蒸饺、牛奶、豆浆、豆腐脑、混沌等,开放时间大概是7点半至8点。健康指导、康复理疗等项目后期开放后,周末就有了用餐需求,我们会根据情况开放餐厅。”韩玉东表示:“因为疫情有的小区还是半封闭式管理,我们过一段时间也会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省心省时省力,吃出家的味道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直到下午1点左右,天通苑南街道养老服务驿站的餐厅共接待了30多名老人,老伴或儿女打饭带回家也有大概10人。


坐在角落里的王阿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的餐盘里只有汤和米糊。原来,由于牙口不好,王阿姨上周向工作人员“诉苦”:“这里的饭菜挺好吃的,而且也够软烂了,但我就剩几颗牙,嚼着还是费劲。”于是,韩玉东主任专门买了一个破壁料理机,工作人员每顿饭都把米饭、菜和温水搅拌在一起做成米糊,王阿姨吃着流食更加方便。“我当时想把破壁机的钱出了,但小韩拒绝了,他说这是服务本身应该配备的,我真的很感动。”王阿姨告诉记者。



“我和老伴两个人住在天通苑,自己做饭的话从逛超市买菜,到择菜、炒菜,再到吃完收拾,需要好几个小时,我们还吃不了几口,在这里省心省时省力。”张大爷表示:“一荤两素16元,两荤两素18元,上哪能吃到既经济实惠又有家的味道的饭菜。”



“有了餐桌服务后,我没落下过一天,我是这里的忠实粉丝。除了饭菜可口、营养价值高,这里的工作人员也都很热情。几乎每次吃完饭,他们都主动替我收拾餐盘。”李阿姨说。


每日餐饮构成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组成应包括:谷类;瘦肉、禽类、鱼类50~100g;蛋40g;豆类及其制品适量;新鲜蔬菜250~300g,烹调用油20~30g;有条件者还可选用鲜乳、新鲜水果等。此外,经常食用花生、核桃、芝麻、海鱼、紫菜、贝类等,对预防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有益。


A.碱性食物豆类(大豆、红豆)、蔬菜(萝卜、番茄)、海菜(海带、紫菜、绿藻)、水果(橘子、草莓、柠檬、香蕉、葡萄)及不加糖的果汁。


B.抗氧化的食物蔬菜中的红心地瓜、胡萝卜、茼蒿、菠菜、绿葱、南瓜等含有丰富的一胡萝卜素;猕猴桃、橘子、番茄等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此外还有哈密瓜、桃子、李子等水果。


C.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蔬菜、水果、糙米、全麦面粉、绿豆、黑豆、杏仁、芝麻、黑枣等。


D.含动情激素的食物动情激素可用植物性的激素来代替,如玉米、小麦、胚芽、樱桃、香蕉、苹果、李子、地瓜、番茄、青椒、豆粉、腰果、葵花子、人参、大蒜等。


温馨提示


昌平天通苑南街道养老服务驿站,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溪城家园1号院5号楼,服务区内设日间照料室三间、多功能活动室、护士站、健康管理室、餐厅、无障碍洗手间、无障碍洗澡间、开水间、洗衣房等,整个服务区域近千平米。


该养老服务驿站为辖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老年餐桌、健康指导、康复理疗、居家服务、文化娱乐、呼叫服务、心理慰藉等服务项目。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记者 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