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中信地产卖给中海「嫁给前夫他弟」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中信地产卖给中海「嫁给前夫他弟」。

中海地产与中信系住宅地产业务整合后,中信通过出售住宅资产来推动整个地产板块的整合,以后专注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其结果不论是对中信股份还是整个地产行业,都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中房报记者 周翔宇 北京报道

最终战结束,AlphaGo 4∶1胜李世石,人机围棋大战巅峰对决至此落幕,不过对于另外一个高水准棋手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来说,他的地产棋局才下至中盘。

3月14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地产”)和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股份”)同时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中海地产将以310亿元收购中信股份旗下大部分住宅项目。

作为本次交易对价的一部分,中国海外此次收购的中信股份住宅项目分布于中国内地25个城市,其土地储备总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中国海外将向中信卖方以每股27.13港元发行10.96亿股,占公司扩大股本后的10%。

本次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将成为中国海外第二大股东,中国海外第一大股东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仍将保持51%以上控股地位。同时中海地产也将把旗下部分物业组合作价61.49亿元转让给中信股份。

此前,常振明曾透露过中信整合地产业务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其所谓的“可能性”已经跳出了集团范畴,用旗下住宅地产业务换取了一个中海地产第二大股东身份,以及一些对于目前的中信股份来说,更为优质的资产。

很多人为中信地产这个有30年历史品牌的易主叹息。然而客观来看,取而代之的是最成功的央企房地产企业之一的中海地产与中信系的住宅地产业务的整合开启,中信则通过出售住宅资产来推动整个地产板块的整合,以后专注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其结果不论是对中信股份还是整个地产行业,都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内部重组6年未见成效

中信集团的地产业务整合并不是一时兴起。整合集团地产板块的想法早在2007年前就已萌生。

彼时中信集团旗下单房地产领域就有中信地产、中信泰富地产、神州半岛、中信兴业投资及新香港隧道等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房地产业务平台是中信地产与中信泰富。

然而,与经营发展有声有色、位居行业前列的金融行业相比,中信的房地产业务却始终挤不进行业前列。因此在2009年常振明替代荣智健接手中信泰富时,便面临着同为控股子公司的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地产具有同业竞争关系的难题。

2010年,常振明在经过一年时间的摸底和研究后向外界公布了中信系地产业务重组计划:短期互相投资合作,长期整合归一。

2014年9月,在计划实施三年之后中信集团借壳中信泰富实现在香港整体上市,内部重组初现端倪。彼时,常振明信心满满,实现整体上市后中信集团将全面综合地去考虑房地产业务整合,目标是将中信系地产“做到国内前十的位置”。

通过整合,将集团综合管理优势最大化,这是中信集团领导层的愿景,然而各种因素致使整合之路并不顺利。直到2015年上半年,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房地产及基础设施业务仅占中信股份总收入的4%,而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减少16%至22亿港元,其中房地产业务利润下跌幅度最大。

“与绿地、招商局这样的央企房企改制重组不同,‘中信系’地产的重组涉及两个独立平台的业务整合,其中一个还是在港上市平台,这意味着其重组的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其他央企。”一位证券分析师曾指出中信系的内部整合难题,央企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将影响其重组进度。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同样表示,“从规模上而言,中信两个地产平台规模相当,业务和布局又相互重叠,谁吃下谁都不容易,且近年来中信地产的业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让两者的整合变得非常复杂,如果不能解决双方盘根错节的业务关系,重组很难取得业务协同效应。”

常振明也在考虑内部重组的种种难点,去年两会上,在被问及国企改革问题时常振明的回答是将在以下方面加速改革,一是政企分离,二是理清企业职能以及制定企业内部激励制度。

不过在今年两会上,同样面对国企改革的问题常振明回答的侧重点却有了变化,他以南车北车、国家核电和中电投、中远和中海运、五矿和中冶等央企合并为例,指出央企改革也要尝试央企间的重组。

就在他两会发言后一周,中信股份与中海系就以中海地产收购中信股份住宅项目的方式完成了央企间的业务重组。

中海的突围

就此次交易信息来看,中信股份除了将2400万平方米体量住宅打包出售给中海地产外,作为交换,还将从中海地产获得近61.5亿元物业组合。

从中海地产角度来看,将中信股份住宅项目收入囊中无疑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买卖——依靠中信集团位于一二线城市优质的土地储备,公司有希望在未来3年内进一步缩短与万科之间的差距。

更为隐性的利好是,依靠此次注入的住宅资产,中海地产的土地储备质量将有质的改变。

中海地产目前国内的土地储备在北方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及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是35.3%、18.1%、17%、15.9%和13.4%。北方地区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已经超过其他地区一半以上。

不过受制于东北经济萎靡不振,中海地产北方区域的项目去化也正在经受考验。

从中信地产与中信泰富住宅项目土地储备组成来看,中海地产此次获得的物业项目主要在四大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比9%,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比更是高达42%,这也将有效缓解北方区域土地储备过重的问题。

对于中信股份而言,以住宅用地换来的商业项目则是一改以往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形象,转而向商业以及城市综合体运营的身份转变。

根据已有信息显示,这次中海地产交换的物业组合主要是旗下商业物业,为中海环宇城系列项目。目前该品牌已经布局济南、南京、沈阳、佛山、珠海等5座城市,其中济南与沈阳项目已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开业,2016年至2017年剩余3座城市的中海环宇城也将陆续开业。

对于此次合作,中海方面称,“此次交易之下的项目,处于不同的开发和运营阶段,能为公司贡献现金流和盈利,为公司‘十三五’期间的持续稳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中海地产去年完成内部整合后实现销售额约1521亿元,排名全国房企业绩榜单第5位。但与万科、绿地、恒大三家业绩超过2000亿元的房企相比,业绩差距正在拉大。而且在项目销售区域布局中,中海地产在京沪广深等一线核心城市的销售表现也并不突出。

不过,这次与中信的整合,无疑将是中海地产进一步做大规模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