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苏州电视台何以是江南「苏州市」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苏州电视台何以是江南「苏州市」。

雾霭氤氲,亭台楼阁、古城河埠隐现,运河桥堍下丰足自得的民风裹挟着巷陌烟火气息扑面开来,船行激起的波浪让正在浣纱的绣女茉娘骤然抬头,恰见运河上一条船行过,船头一位英俊小伙粲然一笑,茉娘一见生情,一瞥入梦。

10月29日,作为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闭幕演出,舞剧《运·河》将苏州园林、江南小调、市井生活等典型素材串联,创造出独特的江南文化诠释方式。

在之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文化苏州”轮番上演文化大餐,再一次将世人的目光定格于“一城诗画山水,千年人文苏州”的文化繁荣实践:名团名剧名家精品剧目展演、“江南小剧场”夏秋演出季、第四届江南青年戏剧节、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是“雅韵江南”;“文起江南 因运而盛”——第二届“苏州最江南”学术论坛、志说江南·2021苏州圆桌会议、音乐·城市·历史——“江南丝竹”学术座谈会,是“文论江南”;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迁想妙得——顾恺之艺术精神中国画邀请展,是“精致江南”;2021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美丽苏州”全国摄影大展、第二十二届中国苏州虎丘曲会,是“美好江南”;还有“乐游江南”,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惠民措施……

如果说“江南文化”是苏州的闪亮名片,那么找回“江南文化”的精神基因,重塑“江南文化”的金字招牌,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是苏州的一道“必答题”。今年,苏州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苏州市将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苏州率先建成文化强市。

这个秋天,在苏州遇见千姿百态的江南。而关于江南的故事,未完待续。

苏州的江南,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筑城,开设水陆城门各8座,其中阊门巍峨雄伟,成为苏州的重要标志。至今,行走在阊门一带,千年历史交融于此,一石一瓦,都留下时间细密的针脚。

苏州,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一直坐落在春秋阖闾大城原址之上。经历泰伯奔吴、吴越争霸、晋室南渡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发展与变迁,创造出灿若星辰的古典文明和文化瑰宝。山温水软、精致典雅、文蕴醇厚的吴地文化,滋养了江南文化的繁花满枝:古城、古镇、古典园林……经典江南文化遗存;昆曲、评弹、苏剧、苏绣……绝世江南文化瑰宝,乌鹊桥、丁香巷、桃花坞、采香泾……唐诗宋词里裁下的江南美称,让这座仿佛从唯美画卷里拓印下来的古城,装满了江南文化最丰富的意象元素和最饱满的情感世界。

昆曲、古琴、宋锦等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如今,这些“无形”的文化都被妥帖守护着。

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薛金娣倾尽心血把苏绣的精细发挥到极致,她的儿子张雪继承了母亲的爱好,艺术硕士毕业后,张雪放弃了金融工作和国外留学的机会,回到镇湖老家和母亲一起在工作室里从事苏绣工作。

守护、传承,千年文脉在这片江南水乡绵延不绝;守正而创新,则是江南文化永葆活力的必然选择。

与母亲刺绣作品涉及题材主要是古典画作和诗词不同,在张雪的《九大行星》《佛》等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年轻人根据市场对传统艺术的全新解读。张雪坚持做极简风刺绣,空灵、洞达、清雅、隽秀,后来,网易游戏、多家动漫游戏厂商纷至沓来,希望进行跨界合作。

苏州的江南文化,善于别开生面,制造百物无不精巧,具有浓烈的品牌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是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昆曲演唱活动,今年的曲会在往年常规雅集的基础上新增千人石夜场活动,主办方采取网络直播、沉浸式演出等创新融合形式,让更多市民、游客尽览姑苏风与月,尽情体验一场异彩纷呈的视听文化盛宴。此外,本届艺术节还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与各大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推出“江南小剧场SZ”微信公众号,深度打造苏周到App“江南小剧场”频道,集资讯、购票、直播、互动为一体,与各主流媒体平台互通,实现“云观剧、云看展、云游园、云互动”功能,不断提高数字对江南文化艺术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

从宋代碑刻《平江图》,到热门游戏中的江南百景图,从“历史之江南”到“现存之江南”……2500余年时空流转、岁月雕琢,留下一张张看似不同却又相通的“姑苏繁华图”,绘就“人间天堂”的现实版本,未来仍将继续以创新智慧打响现代江南文化品牌。

苏州的江南,是雅致的,也是坚毅的

粉墙黛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傍人家。游走苏州古城区的街巷,常常闪现恍如隔世的感觉。平江路上,夕阳西下,原本坐在桥边休憩的老人们,或拄着拐杖或拎着板凳三三两两地回家;放学后玩耍的孩子围在麦芽糖摊子前久久不肯散去;古色古香的镂空花窗里隐约传来评弹的曲调。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的人所创造出的“苏式生活”,在当下依然散发着无限魅力。来苏州,逛一逛千年老街,感受市井风情;寻一艘乌篷船,游过小桥流水;观赏别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放眼独具韵味的粉墙黛瓦;感受一句句吴侬软语,品尝一道道姑苏美味;听一回虎丘千人石上发出的昆曲清音,望一轮“吴越春秋”的石湖之月,赴一场处处透露生活美学的本色美术馆东西桥市集……

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如今,行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色各样的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碑刻博物馆、昆曲博物馆、丝绸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除政府主导外,苏州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一批“小而精”“专而特”的专题博物馆、展示馆,曾经的“深深庭院”走向大众,一块砖、一扇窗、一杯茶都作为江南文化的载体,将历史和现代勾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受更多人来品读。

江南文化,不仅有雅致,更有坚毅,很多人对江南水文化有误解,认为这里只有粉墙黛瓦、上善若水、温柔秀美,但实际上,大江大河大湖那博大的水流之中透出贯通无碍的力量,苏州人从来不缺少刚柔相济的气质,早期的吴文化极为显著的特征是孔武刚强:从阖闾、夫差摧楚毁越、压齐迫晋称雄一时,项羽巨鹿破秦、火烧阿房号称霸王,直至孙权赤壁大胜、鼎足江南。在革命战场,沙家浜的红色故事久为传扬:“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阿庆嫂在每一次人生的分岔路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所照耀的那条荆棘之途,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而当下的苏州,更是在坚守古典苏州文化的基础上,拼出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苏州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他们低调踏实,锁定目标,多点前行,沉着进取。

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说,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三大法宝”,历史给苏州留下的不仅是园林文化、精致文化,更是一种追求卓越、胸怀天下的文化,这也是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的“传家宝”。

奋斗者,是新时代的主角。新时代,是奋斗者的舞台。苏州将不断激励“从头越”的豪气、“肯登攀”的胆气、“试比高”的志气,解放思想闯新路、改革创新求突破、系统推进增优势,在“没有先例”的方面力争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方面力争做得更好更快。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苏州的江南,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

江南文化的复兴,令全体苏州人受益。

本届艺术节践行“文化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为市民和游客献上包括舞台艺术、书法美术、群众文艺、民间工艺、文论、影视、旅游等文旅盛宴。通过发放文旅消费补贴,云上参与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民众在参与、互动中乐享文化艺术发展的成果。

艺术节期间,“江南小剧场”微信公众号推出惠民购票补贴,同时部分演出实行惠民票价,比如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参演剧目不高于80元,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参演剧目不高于20元,第四届江南青年戏剧节竞演剧目不高于80元,并根据演出特点、观众喜好,设置多类优惠套票,营造人民的节日。

此外,“四季游苏州暨秋天苏州旅游季”发布会,推出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惠民措施,推出“江南文化”主题游、“秋天博物季”、金秋文化之旅等活动,借力线上平台,吸引市民游客到“运河十景”打卡参观,“姑苏八点半 地铁奇妙夜”举办第二届金鸡湖仲夏嗨游节、木渎古镇“木渎夜未央”、观前地区金秋荧光夜跑等系列活动。

要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苏州极为重视在文化层面与长三角兄弟城市之间加强合作。毕竟,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和文化底色,长三角各地都十分重视从江南文化中汲取养分。苏州的想法是,以江南文化为战略性资源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依托上海国展中心这个世界级“展厅”,今年5月,苏州重磅推出“苏作馆”。苏绣、缂丝、玉雕、核雕、苏扇等12个苏作门类,汇集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多件苏工苏作艺术精品,无不展示出天工苏作的人文气韵和独运匠心,这里将成为面向国际国内集中展销苏工苏作的精品旗舰店。而在昆曲申遗成功20周年之际,海上版昆曲《浮生六记》今年5月19日正式签约入驻上海豫园。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戏曲表演,这个由苏州打磨三年的“戏剧 ”创新文化项目,从古典园林沧浪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立江南,走出去,观世界。“苏州不仅是江苏的苏州、江南的苏州,也是全国的苏州、世界的苏州!”复旦大学教授冯贤亮说。

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打开了西方观察中国江南的新视角。七百多年后,苏州古城原址未动,这里的江南风物愈发动人,文化韵味更加迷人,正昂首迈向世界读懂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

锦绣苏州奋力

织就“双面绣”

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双面绣”已成为苏州最鲜活的城市表征。锦绣江南,苏州尤最。近日,就苏州如何进一步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苏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作出了解答。

问:有人说,文化与经济的“双面绣”正是苏州的拿手绝活,更是苏州的最亮标识。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硬实力与软实力互为依存、不可割裂。目前,苏州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我们更加需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目前苏州的周边城市都在突出文化优势上行动,这让苏州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未来,文化软实力将成为城市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将显著增强城市的精神凝聚力、经济创造力、文化识别力、人文吸引力。

去年年底,苏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举行。会议要求打响“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大品牌。只有抓住文化的精神之“魂”,才能立起发展的支柱之“根”,立起了经济的“根”,也能更好传承文化的“魂”,从另一个层面上看,这是苏州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具体行动。应当说,苏州也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来推动传统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问: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中,如何保护好江南文化的根基?

答:根据《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苏州将全面保护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城市空间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景致;健全大运河文化遗产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善地方性法规,建立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划定近山、滨水、历史文化遗产周边风貌管控引导区,保护山水、文化景观,彰显古今辉映的城市风采。我们将构建全域性、整体性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这是苏式生活的根基所在。

苏州将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计划,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古建老宅、历史文物有机串联,古城环境面貌明显优化,公共配套更加完善。实施历史名人记忆延续项目,梳理历史名人事迹典故、后代传人、故居旧址名录。着眼全市域,重视吴地文化考古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抓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牵头做好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抓好古镇、古村落、古建、古桥、古寺、古墓等保护工作,创建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问:如何开辟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答:坐拥丰厚文化家底、拥抱文化发展“新浪潮”,苏州活化利用好江南文化基因,推出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最强政策支持。

通过江南文化遗存保护工程、江南原创文艺精品孵化工程、“最江南”文旅融合发展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苏州正为“新蓝海”注入源头活水,把“苏作工艺”的内涵挖得更深,把“百戏之城”的舞台搭得更广,用一批具有江南特色、江南标识、江南内涵的文化品牌项目锻造强引擎。通过科技赋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苏州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舞台”,构筑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地,让更多标准化、时代性、创新型文化产品,成为培育年轻受众、培养潮流市场的最红IP,“点燃”文化消费热情。

作者:赵征南

编辑:范家乐

题图摄影:王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