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陪孩子上大学「上大学家长陪读」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陪孩子上大学「上大学家长陪读」。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文/图

在市解放大道西段,与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西校区一路之隔的驿城区橡林街道刘庄社区,驻扎着一支“陪读大军”。他们白天买菜、做饭,夜晚在灯下陪伴孩子学习,闲暇时在一起聊聊孩子。

这一切会随着6月上旬的高考结束而结束。但一拨走了,又一拨会再来。

家长送患病的孩子上学。

小屋常飘香

卢心芝是“陪读大军”中的一员。

5月26日一大早,她就骑着三轮车来到驻马店大华市场,买了一些新鲜的鱼虾,准备给女儿改善一下伙食。

还有10天就要高考了,卢心芝心里有些紧张,但她不想给女儿太多压力,只想陪着孩子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这是卢心芝在市区租的第三个“家”,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住着母女俩。

每天清晨,女儿一起床,就会闻到阵阵香味。卢心芝已经为女儿准备好了早餐。对“陪读大军”而言,一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早餐做好端上桌,她喊女儿起床吃饭。吃过早饭,她就骑着三轮车送女儿去学校。一直看着女儿进了教室,卢心芝才放心离开,开始想中午做什么饭、准备什么食材。

今年53岁的卢心芝来自汝南县。她的女儿在市第一高级中学读高三。因为女儿从小患有软骨病,身高只有1.15米,行动不便,从女儿上小学起,卢心芝就一直陪伴着,甚至准备陪女儿读完大学。

“女儿除了身体有残疾外,其他都很健康,性格也开朗。”卢心芝告诉记者,女儿在学习上从没让她操过心,而且面对自己的身体缺陷也十分乐观,目前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20名。

“中午各家各户都关着门,有饭菜香味飘出来的住的大都是陪读的家长。”卢心芝有时候路过别人家门口,也会串串门感受一下人家锅碗瓢勺的热闹。有时候,他们这些陪读家长也会聚在一起,讨论一下怎么给孩子做更可口的饭菜。

忠实的陪读者

和卢心芝不同,市民杨珂陪读是因为儿子就读的学校离家太远。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她和丈夫三年前在儿子学校附近租房居住,把自家的房屋租了出去。

“在楼道里经常遇到一些陪读的家长,有的孩子上初中,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即将参加高考。大家的心情和目的都一样,为孩子上学提供便利,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学习。”杨珂笑着说,陪读无非就是把家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每天的生活其实都一样。

自从陪读之后,杨珂感觉到,她和儿子在家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因为陪读的和读书的都“肩负”着高考的使命。

杨珂对租房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必须安全、安静、干净。她说,作为父母,他们希望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将来考上好大学。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争分夺秒。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房租多少都无所谓。

“孩子大了,说多说少都不合适,现在处于敏感期,我尽量把心态放平,以免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杨珂说,每天她都会陪儿子到深夜,看着儿子洗漱之后才休息。儿子在一旁学习,她就绣十字绣打发时间,没想到这几年也有不少成绩,许多亲友家挂的作品都出自她的一双巧手。

儿子的房间里,书本摆得比较乱,但杨珂不会帮忙整理,甚至她很少进儿子房间。因为有几次她“勤快”之后反而让儿子不满。

杨珂所在的陪读圈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像她这样,一些陪读家长气哭孩子或者被孩子气哭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孩子,许多家长都选择了忍耐。他们是孩子最忠实的陪读者。

孩子对陪读看法不一

“子女承载着父母与家庭的希望,压力可想而知。父母心甘情愿地包揽一切家务,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珍惜。”高三学生姜海昕告诉记者,她的家在确山县,之前在市区上高中都是她一个人。今年初她不慎摔伤了身体,母亲这才从确山赶来陪她在校外租房居住。每天能吃到热乎的饭菜,衣服有人洗,夜晚有人陪,她感到十分幸福。

记者采访中,部分学生认为,有父母陪读,每天可以吃好三餐,按时休息,省去了生活上的琐碎事务。而且节假日不用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减少了来回坐车带来的疲劳,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是父母管得太严,有时候过度的保护无形中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压力。

“我一直想住校过集体生活,和同学们在一起热闹、自由。不想时时刻刻受到父母的监督,在学校有班主任监督就够了。” 学生王强性格外向,生活独立。他说,自己不喜欢过度依赖父母,也不想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父母陪读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他不想让父母太辛苦。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表示,有些父母为了陪读,甚至举家搬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在把孩子变成一种残疾,一种思想上、人格上的残疾。

老师:陪读要因人而异

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至于陪读是否有必要,记者采访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年级主任郭相宽。郭相宽认为,陪读有利有弊,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可盲目跟风。

“陪读对一些家庭条件良好、家长又很清闲的家庭来说,可以有效监督学生学习,给孩子提供较好的衣食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避免孩子的紧张与焦虑情绪,有利于高考。”郭相宽说。

郭相宽说,他们学校的一位家长跟老师们分享了她的陪读经历:去年她儿子上高三之前她辞去了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每月1200元,再加上水电及其他,一年花两万多元钱。每天她按时做饭,陪孩子学习,周末陪孩子休闲一下,虽然辛苦,但和孩子的前途比起来不算什么。孩子非常用功,去年考上了中南财经大学,现在想起来,也算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郭相宽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条件,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家长的这份好意。学校经过调查发现,高三年级只有两成的学生愿意让家长陪读。一些学生表示,自己已经长大,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家长陪读。况且家中条件并不是很好,让父母辞掉工作陪自己,压力会更大,也会影响自由发挥。

“陪读会增加家庭开支,给孩子带来另一种压力,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从长远考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郭相宽认为,家长在决定陪读之前应先跟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另外,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也不能大包大揽,一切代办,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人格上的独立性,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