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兜底保障脱贫「实现全面脱贫」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兜底保障脱贫「实现全面脱贫」。

编者按:脱贫攻坚,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改善民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是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底性制度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保障地位。

今年以来,商洛市承担兜底脱贫任务的各县区、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意识,夯实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委、市政府站在“三个商洛”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实施“五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精准脱贫攻坚战”被列为五大攻坚战之首,围绕精准脱贫开展了“八大行动”,兜底脱贫又是“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举措。

为了推进全市脱贫攻坚行业示范点建设,努力改善民生、实现跨越发展,市政府于8月23日至24日在洛南和丹凤两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全市兜底脱贫现场观摩会。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洛南县石门镇便民服务大厅、留题村、张湾村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创建、县兜底脱贫办公室、县合疗办一厅式服务大厅、县医院购买医疗救助服务窗口,丹凤县铁峪铺镇区域敬老院、社会救助便民服务大厅、化庙村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创建、县合疗办一厅式服务大厅、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等11个现场观摩点。在丹凤县召开的全市兜底脱贫现场会上,丹凤、洛南、山阳分别进行了经验交流。市民政局局长张彦锋通报了上半年全市兜底脱贫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我市兜底脱贫工作群众知晓率不断提高,兜底对象更加精准,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整改任务全面落实。但同时也存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开展不够平衡,基层民政干部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提出要继续加大宣传培训,提高两率一度。聚焦问题整改,精准推进全市兜底脱贫工作。深化融合互助,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健全完善“一站式”即时结算。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加强信息核对,确保兜底对象救助精准。

“兜底脱贫工作,依据的是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是最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解决的是最困难群众面临的生存难题,是我们脱贫攻坚战中的底线工作、底线任务、底线要求。”现场会上,副市长柳宪军说,要切实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行动上的自觉性,以鲜明的态度、坚决的措施,扎实做好兜底脱贫各项工作。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观摩交流方知工作差距,深感下半年兜底脱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只有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奋力干、迈开步子大胆干,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

商州:“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商州区认真履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积极落实上级政策,研究制定了全区贫困人口兜底脱贫实施方案,完善各类救助制度,积极探索救助方式,最大限度的方便困难群众,全力落实民政兜底各项政策,尽力做到精准救助,倾情为困难群众脱贫“输血”,助力群众扶贫脱贫。

在全区全面实施“救急难”工作,区上先期给各镇(办)预拨一定的临时救助周转资金,对救助资金在1000元以下的由镇(办)按照规定的救助标准直接救助,再以备案的方式向区民政局进行报批。对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灾难性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由镇(办)按照有关救助标准,采取简化程序、先救后批的办法,先从救助系统上进行报批,再进行快速救助,确保对困难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在医疗救助工作中,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标准,充分利用陕西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实行资料审核与网上审批相结合的办法,使医疗救助工作更加透明、公正,并不断探索救助方式,及时有效地开展医疗救助。一是拓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将辖区内市、区、镇三级的所有公立医院和两所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纳入了定点医院范围,使住院困难患者在得到医疗保险报销或农合疗补偿的同时,享受民政医疗救助,缩短了审批周期。二是将医疗救助业务移至区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办公,商州区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将区级扶贫、农业、林业、移民、人社、卫计、教育、民政等“八个一批”部门全部入驻,集中办理“八个一批”部门十二类十七种业务相关政策培训、咨询、兑现等。医疗救助业务移至区贫困人口政策兑现中心办公后,使全区低保、五保以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健康扶贫方面,按照贫困户认定、新农合疗、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健康救助以及资金结算兑付的流程进行健康扶贫政策一次性兑付到位,使群众花时最少、走路最少、说话最少、办事最全,及时、高效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了“进一家门,办百样事”。

洛南:医疗救助拓新路

按照脱贫攻坚“八个一批”中提出的“民政医疗救助要配合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总体部署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洛南县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商政办函〔2016〕241号文件精神,积极实施新的医疗救助办法,启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医疗救助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改革创新医疗救助服务机制和方式,走出了助力健康扶贫的新路子。

2017年度,洛南县作为市政府首批确定的3个购买服务试点县之一,县政府就政府购买医疗救助服务工作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后,成立洛南县政府购买医疗救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民政局设立医疗救助办公室,先后召开全县民政干部新医疗救助政策解读及业务培训会,并统一印发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彩页,制作社会救助政策解读在县电视台专题播出,发放给各驻村工作队播放宣讲,提升医疗救助购买服务知晓率。在医疗救助购买服务工作启动中,设立了5类21个办事窗口,实现民政医疗救助即时结算、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方便群众。

民政医疗救助工作是健康扶贫“四重保障”中的重要环节,县政府统筹运作,协调民政、卫计等相关部门,集中有限资金,精准发力,来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拓展民政医疗救助方式,采取对农村低保、五保兜底对象予以全额资助参合参保,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启动困难群众门诊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四个层面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民政医疗救助工作对健康扶贫的托底保障作用。这项工作自今年6月1日启动实施,已基本步入正轨,实现了民政医疗救助与农合疗、大病保险业务有效衔接,实现了贫困群众民政医疗救助及时方便、快捷精准,彰显了“健康扶贫”中民政医疗救助的托底作用。目前,救助756人176万元,人均达到2329元。

丹凤:“五个一五解决”机制结硕果

丹凤县按照“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按标施策、应兜尽兜”的要求,以“救急难、解民忧、帮民困、扶其志”为重点,探索“五个一、五解决”兜底脱贫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兜底对象保障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一个信息平台”,精准识别对象,解决“要兜谁”问题。为确保兜底对象识别精准,全力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建设,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因灾,无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等措施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对象和救助范围。目前,共认定兜底对象5216户12390人。

开展“一项创建”活动,夯实各级责任,解决“谁来兜”问题。为确保各级兜底保障责任落实到位,以创建全市行业扶贫示范县为载体,进一步厘清兜底脱贫中镇(办)审核主体责任、县民政局审批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协同监管责任和村级组织配合责任等“四级责任”。通过抓点示范、辐射带动,促进各级“救急难、保基本”责任落实,确保兜底对象规范管理,全面提升了兜底脱贫工作水平。

推行“一厅式”办公服务,加快政策落地,解决“如何兜”问题。为确保兜底对象及时、足额享受各项保障政策,在各级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低保、五保等事项“一厅式”服务,资金“一折通”兑付,为兜底脱贫对象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强力推动部门联动、资源共享,财政部门足额配套社会救助资金,设立1100万元兜底脱贫保障金;围绕兜底脱贫,将各类保障政策捆绑起来集中实施,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广泛动员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开展慈善帮扶,发挥兜底脱贫补充作用,县内12个重点企业负责人主动联系帮扶贫困学生62名,在外成功人士捐资捐物31万元,有效解决了“如何兜”的问题。

做好一个结合文章,增强内生动力,解决“兜得住”问题。为防止贫困代代相传,把兜底脱贫与促进就业、技能培训、“三变”改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相结合,建立低保渐退帮扶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扶志、扶智、扶业,增加兜底家庭综合收入,努力让家庭成员有一技之长,逐步摆脱精神贫困,逐年减少兜底存量,实现平稳退出。

健全一套机制,强化过程监管,解决“兜得好”问题。为确保兜底对象公开、公平、公正地享受到保障政策,健全从调查审核到抽查复核、社会监督、案件查办等一套完整机制,把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确保兜底政策兑现得了、落实得好。

商南:精准救助求实效

商南县民政局坚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紧扣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中心,瞄准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实施规范管理,实现精准救助,合力推进城乡低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商南县在落实季度定期核查的基础上,每年召开县、镇、村三级社会救助创建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层层传导,逐级夯实责任,扎实开展以低保为主的社会救助创建工作。对全县所有的村(社区),特别是对已确定创建村(社区)的所有低保户、贫困户通过入户宣传政策、逐户调查、邻里访问、民主评议、会议审核等方式,实施核查。通过农村低保户与贫困户比对、镇村核查等方式,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户与贫困户有效衔接,取消了极少数不符合低保现象,及时把一些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了低保救助,再次提升了该县低保精准救助水平。在低保专项核查过程中,重点强调在规范操作上下功夫,在对象精准识别上求实效,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政策宣传到位,入户调查到位,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到位,民主评议到位,公示公开到位。对家庭财产收入等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要及时予以取消,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建设作为政府分管领导承诺的三件大事之一来抓,已完成系统安装调试,已与财政、人社、扶贫、婚姻登记等6个单位签订了信息查询合作协议。成立了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中心,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县居民家庭信息核对《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保密制度。

通过居民家庭信息平台信息比对,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化和民政服务的规范化、精准化,规范了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各个领域的管理,提升了对象识别的精准度,全面提高了“民政为民”的综合服务水平。目前,商南县城市低保户共756户1701人,农村低保3651户8590人。

山阳:建立信息核对平台提升救助精准水平

近年来,山阳县多方筹集资金180万元,搭建了山阳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平台正式运行以来,核对城市低保申请家庭3070户5879人,查出问题并通过调查及时予以取消更正,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精准化工作管理水平。

县政府成立了信息核对平台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确定了各成员单位信息联络工作分管人员负责具体对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相关部门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全县兜底保障全覆盖。同时,组建了县信息核对中心,落实了工作经费,保证了平台高效运行。在深入调查居民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提供县级财政供养人员、商品房、二手房及保障房、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居民医保、税务登记、工商注册、残疾人、村干部、五保低保、婚姻登记、死亡人口、公益性岗位等信息,先实施人工核对,再进行自动核对。除银行系统金融信息、公安部门户籍信息、交管部门车辆信息外,基本实现了核对平台信息的县内覆盖。各责任单位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5日前,将更新的数据信息提供给县核对平台信息管理人员,做到数据及时更新,提高了核查的准确率。为确保平台规范运作,制定出台了《山阳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试行)》《山阳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工作实施方案》《山阳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工作规范(试行)》,做到核对职责、核对范围、工作流程、核对时限、保密措施等“五个明确”。

山阳县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核对机制和信息平台的完善工作,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扩容增量,以核对平台为中心,逐步整合,确保核对平台数据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优化程序,结合实际,对现有的核对平台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改进,确保核对平台高效运行。强化宣传,采取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制作宣传彩页、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核对办法,切实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公信力。

镇安:加强能力建设助力兜底脱贫

镇安县牢牢把握“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总体要求,以狠抓工作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兜底保障职能,助力脱贫攻坚。

为确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精准,县民政局联合县扶贫局、县财政局、县残联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和《镇安县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的通知》等文件,对困难群众救助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县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对五保供养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排查的通知》《关于对五保对象生活自理能力全面认定的通知》等文件,对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结合贫困人口识别数据清洗工作,成立了8个工作组深入各镇村,对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进行全面培训,同时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了全面复核。在整个过程中,严把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责任追究等“五道关”。

为了全面做好兜底脱贫工作,镇安县分层次举办兜底脱贫暨社会救助业务培训,重点就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医疗救助、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三个专题对包村干部、镇干部、村干部进行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保证识别工作的严肃性,夯实了镇(办)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村委会的协助义务,建立干部包村责任制。镇干部、驻村工作队人员全程参与到精准识别工作中,进行入户调查,召开群众会,向群众宣传解释相关政策,争取群众理解与支持,确保精准识别工作程序不少、环节不减、质量不降、资料不缺、群众不闹。 为了提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效率,年初投资20万元,建立起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6月份,县民政局积极协调,与工商、财政、车管、扶贫、婚姻登记、老龄等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顺利实现上线运行,开展信息比对业务,进一步提高了保障对象的准确率。通过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救助精准、群众认可”的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

柞水: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范救助

柞水县主动把社会救助工作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社会救助工作达到了运用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分类施保“四精准”的目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制定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十三五规划》《保障办法》《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了兜底脱贫办公室和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分层落实镇(办)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和管理的主体责任以及村(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义务,真正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强化精准识别,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对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救助对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服务,定期跟踪保障对象家庭变化情况,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重新办理入保手续,纠正和杜绝不经核查就直接纳入低保的做法,有效减少和遏制“错保”现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

强化服务管理,在低保核查中,讲明政策用足用活渐退帮扶政策,增进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五保工作中,不断提高供养服务水平,加强敬老院精细化管理,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落实镇(办)、村组监护责任;在医疗救助工作中,积极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大病保险费用的即时结算,切实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

强化监督执纪,推行村、镇、县三级公示和一把手责任人背书制度,确定了81个村级民政信息监督员,建立和畅通反映与投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立按时办结制度。将坚决予以取消,对在审核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廉洁高效、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