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揭秘:紧密银企关系为重振东京湾区工业奠定坚实基础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揭秘:紧密银企关系为重振东京湾区工业奠定坚实基础。

文/姚瑶

东京皇居的东御苑是日本皇室的大花园,春有樱花、秋有红叶,而与这份静谧近在咫尺的便是日本的“金融街”—日本桥地区,如果你从东御苑的大手门出来,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两排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商界响当当的日本金融巨头总部都位于此,更有日本银行、东京证券交易所等。

东京湾区乃至于整个日本能够在二战后重振实体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都离不开源于此的金融血液的支持。

紧密银企关系为重振工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战后的日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现实就是储蓄水平较低,尽管股票和债券市场已重新开放,但日本民众更重视风险的规避,因此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于银行储蓄。

在经济重建与资金供给严重短缺的现实矛盾之下,日本政府设计了一套将资金调动并运用到关键产业的体系,而非依赖市场主导的资金配置来实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当时日本的“间接金融为主”融资方式的核心就是“主银行制度”,一种高度紧密的银企关系。

“主银行制度”包括以下特点,首先是持股关系主银行和客户企业互相持股,且主银行一般是客户的大股东,不仅长期持有股票,且不因股价波动而抛售股票,除非想放弃主银行的地位;融资关系,主银行向客户企业提供短期、长期的系列贷款,还会牵头银团贷款,并在其中占大头;主银行还可以向企业派董事和经理,参与董事会层面的重要决策并参与财务等日常的经营管理。

此外,政府还为这种模式提供有利环境,当时的制度特色就是金融管制,一方面实施外汇管制以减少外汇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另外人为实施低利率政策。

上述金融体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保护性,政策性金融对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实行优惠政策、提供贷款;限定最高利率,确保产业的投资效益;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优先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实行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聚模式,集中资源大兴工业基础,包括发展计算半导体器件、汽车、造船和数控机床等产业,从而实现了日本的高速发展。

“如果当时日本的金融是以直接金融为中心的话,那么兴办风险大的新工业的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就卖不出去,这种工业恐怕也就建立不起来。”日本学者都留重人曾作出如此评价。

但这样一套模式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内外部形势的变化,上述模式显示出了其滞后性,还为泡沫经济埋下了种子。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巨额不良债权对日本银行业带来沉重打击,不少中小银行成批破产,银行被迫收紧银根,从“超贷”转变为“惜贷”。

此后,日本政府也试图大刀阔斧搞金融改革,在1996年左右启动了“金融再生项目”和“金融大爆炸”两大改革。

从企业融资方式及资本市场活性来看,确实发生了一定积极的转变。对于日本大企业来说,转变是显著的,其直接金融融资大幅上升。但和英美的直接金融为主、市场导向的体系相比,日本的金融体系还是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导向。尤其是日本中小企业,时至今日仍非常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2019年8月底,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计划派出调研团队奔赴日本,对东京湾区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展开了调研,调研团此次行程正是始于日本桥地区。

在历经了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进入了所谓的“失落的二十年”,不过在今日的日本桥街头,丝毫感受不到“失落感”,只见许多商务人士快步行走,熙熙攘攘。

中资行等“外来和尚”的存在感

日本桥一丁目3-5,交通银行东京分行正坐落于此。1993年12月1日,交通银行在东京设立代表处。1995年12月1日,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大藏省的批准,东京代表处正式升格为东京分行。这是交通银行恢复组建后在海外设立的第二家分行,也是中资银行在日本设立的第二家分行。交通银行东京分行总经理曹宇青和副总经理陈笑鹿在此接待了调研团一行人员,介绍了对于东京湾区产融关系的见解,以及中资行在日本金融心脏地带的存在感。

在曹宇青看来,目前日本的银企关系仍然比较紧密,半个多世纪以前正是这种紧密的银企关系为东京湾区和全日本的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互持股结构伊始于二战后,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为银企关系上了保护机制。正是这样的起点,使得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日本法人并不将持股作为融资和获益的手段,而是作为稳定股东持有股份,无论股价上升还是下跌,都不进行交易。不过泡沫破裂成为了一个转折点,由于经济走低、股市暴跌,使日本企业和银行明显感受到了相互持股的风险,开始出售所持股票,相互持股结构开始逐渐解体。

“这种精神仍然存在,有一种利益共生般的关系。不管是日本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长期合作的主交易银行,大企业有大银行,中小企业有地方小银行服务,正是在这样一种关系的作用下,银行给予一定的融资便利,就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金融主动去服务实体。” 曹宇青说。

尽管如此紧密的银企关系为壮大日本工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于“外来和尚”而言,则意味着不小的障碍。

据介绍,日本本土企业一般较少与外资行合作,对与外资行来说,更多的是服务于进入日本的市场的本国企业。

对于交行东京分行来说,一方面为中资企业在日本投资并购和拓展业务提供相关服务,二为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融资提供金融服务,并不断探索服务日资企业客户的方式。

曹宇青表示,确实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日本的技术产生兴趣,包括高科技、养老健康产业等。另外目前日本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很宽裕、资金成本也低,因此去日本市场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今年7月1日,由中投公司和日本野村证券等中日大型金融机构共同举办的中日产业合作东京论坛在东京盛大召开,共吸引了1300多名的与会人员,其中一半专程从中国过去,“大家都想过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投资机会。”曹宇青说。

在结束了对东京交行的拜访之后,调研团一行还拜访了东京港湾局、横滨港湾局、东京都议员等政府及议会代表,丸红商社、住友商事等代表商社,瑞萨电子、村田制作所东京支社等科技公司和若干家颇具代表性的中小企业,瑞穗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富士通总研、罗兰贝格东京办公室等机构的专家学者。

《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将于12月19日正式发布

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结束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撰写了《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

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内,调研团队根据东京湾区实地调研的成果,结合前期案头研究的基础,并陆续对企业、商社、机构展开回访,前后完成与百余位企业人士、政府人士、研究机构人员和学者的深入探讨。

12月19日,《对标世界级湾区——东京湾调研报告》报告将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

报告将全面呈现东京湾区从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到创新经济的发展历程,从顶层设计、港口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以及大企业竞争性寡头结构下的产业链配套集群,以及创新能力和产融互动等多个维度解读东京湾区。

如今的东京湾区已由过去的“世界最大工业带”转型为了典型的“知识型湾区”,不过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在如今的东京湾区已实现共存共促的和谐局面,报告也将以一一呈现。

东京湾区以仅占日本全国3.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日本三分之一的GDP。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其建设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功发展,理应向世界取经。报告将对比东京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