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重塑|对话中指院迈入“降速换挡”周期房地产行业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重塑|对话中指院迈入“降速换挡”周期房地产行业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未来,在房地产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并行发展,租购并举,盘活存量、健全配套服务等都将是房地产“新模式”的重要方向。

在中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看来,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在迈入“降速换挡“的又一个新周期,而在这个周期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才是行业当做之事。

从黄金到白银,再到黑铁,从“高周转”求快,到企业向管理要红利,房地产行业逐步摘掉了粗犷发展的标签,那房地产行业的未来之路又要沿着怎样的一条线走呢?

房地产行业波浪起伏

2003年,房地产行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2016年底,中央首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市场逐步进入调整周期。

调整伊始,新冠疫情暴发,不可抗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市场运行均造成较大冲击,房地产市场规模快速下降,随后得益于支持政策的及时落地及疫情的有效控制,积压需求逐步入市,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场快速回升,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楼市调控政策持续跟进,企业端“三道红线”、银行端“两道红线”、土地“两集中”政策等先后出台,2021年下半年,在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市场销售规模快速下行。

2022年以来,在多地疫情反复、部分企业风险暴露、停工项目频现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调整态势继续深化,购房者预期和置业信心走弱,叠加高基数效应,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同比大幅下滑,1-7月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均超两成。

从企业端来看,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1年销售额排名前50和前100企业销售额总和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41.2%和50.3%,2022年上半年比例分别下降到31.5%和38.4%,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占比下降明显,市场集中度下降。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行业头部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再局限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加重视稳健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市场集中度出现下降。

在市场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行业也开始“脱水”

黄瑜坦言,几年前房企部分高价拿地所对应的项目进入结算期,在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较高的拿地成本影响了毛利率。而,房企在面对融资紧缩、销售下滑的局面时选择降价促销来回笼资金,也拉低了毛利率。另外,疫情影响施工进度,影响项目结转速度,进而拉低毛利。同时,近期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加大了减值计提,也会降低毛利。

黄瑜认为,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下降是正常情况。早期,我国住房整体供不应求,行业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毛利比较高。近几年房地产供求基本平衡,发展放缓,房地产行业毛利将向社会平均利润水平趋近,房地产行业低毛利将是常态。

而在这些变化中,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也在慢慢转变。

近期央国企拿地更加积极,未来市场份额也会明显提高。从22城集中供地来看,2021年,央国企是拿地主力,拿地金额占比超过60%;2022上半年,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达到新高71%。从全国土地市场来看,2022上半年拿地金额TOP20企业只有3家民企,绝大部分是央国企。当前的拿地规模能衡量未来发展潜力,央国企拿地更加积极,储备较多的货源,未来央国企市场份额也会阶段性提高。

金融界:对房地产行业而言,目前亟待明确的方向有哪些?

黄瑜:第一,新房市场规模缩量,行业迈入“降速换挡”新周期,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年份,为了扩大规模,房企普遍采取“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迅速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但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不少问题,并在市场转弱、降负债的情况下难以为继,如房地产与金融的过度结合会对金融系统带来潜在风险;招拍挂“价高者得”模式下,高地价会引发高房价问题等。

第二,伴随着行业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变,企业亦需要探索新的转型方向。伴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房地产需要像制造业一样发展,实现市场充分竞争,去金融化,企业依靠产品和服务取胜,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与此同时,房企过去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亦需要转变,由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或是房企发展必然趋势。

第三,继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使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平稳有序。回顾过去我国多个房地产小周期,全国“一刀切”式的政策调整往往导致市场出现大起大落。而2016年以来,“房住不炒”基调贯穿始终,各地“三稳”目标明确,“因城施策”落地执行,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幅度有所缩小。未来,继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平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界:房地产行业是否会推翻目前的一些销售模式?比如期房、摇号等。

黄瑜:预售制度与现房销售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目前不具备全面实行现房销售的条件,改革需要渐进式推进,可先对部分项目进行现房销售试点。

我国预售制的出现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提高商品房供应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内地借鉴香港的楼花销售制度,推出商品房预售制度。过去20多年,预售制度在加快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诸多弊端,如烂尾楼的发生,交付标准与宣传口径不一等问题。相比之下,现房销售既能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对楼盘质量和交付行为进行约束。

但值得注意是,目前并非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制度的合适时机。国际上多个国家同样存在预售制度,但多数国家对预售资金监管及资金支付节点要求严格,以保障购房者利益。我国近期出现了部分项目停工断贷现象,本质上并非是预售制度造成的,而是因为监管不严或预售资金被违规挪用等情况导致的,因此,短期通过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规范监管额度、监管方式、资金拨付等有助于项目顺利交付。

改革需要渐进式推进,当前最稳妥的方式是对热点城市部分项目优先试点现房销售,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为未来更大范围的推行积累经验。摇号等销售政策有望逐渐优化,在部分城市或适时退出。

摇号政策的推出大多起步于2017-2018年市场热度较高的时期,为了给购房者提供更加公平的购房环境,规范市场发展,上海、南京、杭州、长沙、成都等多个热点城市出台摇号相关政策,即对于意向登记客户量大于可供房源数量的项目,通过公证机构主持摇号等方式公开销售商品住房。

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周期,市场调整压力较大的城市,部分项目不再触发“摇号”条件,而对于市场韧性较强的城市,优质项目仍是购房者关注的焦点,这部分项目短期“摇号”政策或延续。

金融界:融资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门槛,在平衡杠杆的前提下,您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组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债券、信托、REITs等)?

黄瑜:第一,国内信用债保持稳定。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受政策引导及支持力度较大,因此房企融资能力得以部分修复。今年3月以来信用债发行快速升温,单月发行规模基本在400-500亿,5月以来环比增速连续为正。境内债融资已经进入平稳时期,未来将保持稳定。

第二,海外债、信托融资将大幅缩小。一是,由于房企发生连续债务违约,当前海外发债融资基本冻结,以存量债务交换要约后重新上市为主,新增融资极少,2022年1-7月发行额仅为176亿元,同比下降92.2%。二是,信托正经历整顿,去通道、压规模,房地产信托融资受影响很大,导致整体规模大减,1-7月同比下降80.5%。

第三,ABS及REITS将会增长。一是,我国房地产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大规模存量,亟需盘活存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政策支持盘活资产存量融资,支持发行ABS及REITS融资,我国试行的基础设施REITS已经涉及产业园区、保租房等,未来将会扩容到商业地产领域。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