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沈阳三台子在哪个位置「沈阳三台子在哪个区」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沈阳三台子在哪个位置「沈阳三台子在哪个区」。

清初,此地有座烽火台,从盛京排到这为第五个,形成村落后,得名五台子

五台子附近的沈师公交站站牌:下站四台子

五台子村变成了华强城二期

昨天,台子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今天就综合柳塘寒士、辽东行等网友的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才疏学浅,不敢造次,有误之处,请各位指正。

我们现在所说台子,有墩台和路台两种。

墩台,明清设立的报警台。清初,于各省边境扼要处设立墩台营房,有警则守军举烟为号。有寇至则挂席鸣炮以报讯。现今许多地方仍然以某某台或某台子为地名。

明代为保障驿路的畅通,在驿路上设置大量的路台。《全辽志》记载:“嘉靖二十八年,巡抚蔣应奎自山海直抵开原,每五里设台一座,历任巡抚吉澄王之诰,於险要处增设、加密,每台上盖更楼一座,黃旗一面,器械俱全。台下有圈,设军夫五名,常川了望以便趋避。”比如,懿路驿所辖路台五座:泥沟台、甘沟台、正家墩、寒坡岭墩、北新墩。寒坡岭就在沈北新区清水台镇怪坡附近。

据资料记载:明代的烽火台,其结构一般是高十点八米,台底直径九点七米,顶部有垛口,设有一方门,是烽火台的进出口处。沈阳地区古代时,每隔五至十里就有用砖等构筑一处墩台,过去说法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

沈阳市内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头台子、二台子、三台子、四台子和五台子。2010年时代商报的一篇文章将这五个台子顺次称为第一墩台、第二墩台、第三墩台···造成了人们认识的混乱。还有的媒体写到沈阳的几台子是按照海拔排列的,闹出来天大的笑话。比如,现在在网上查找三台子地名来历,就是这样讲的:明清时,在沈阳城北筑有多个烽火台,由于三台子这一地区的烽火台海拔高度为盛京第三高,故名——三台子。这都是非常错误和不负责任的说法。

头台子、二台子位于明代沈阳中卫往蒲河、懿路、铁岭方向的驿路沿线,当属路台,应该在沈铁路上,再往东北方向,就是榆林大街、辉山大街,也就是102国道,通向蒲河、懿路、铁岭方向。而三台子、四台子、五台子都是沈阳至平虏堡(平罗镇)和十方寺堡(石佛寺)方向的烽火台,就是现在的黄河大街、道义大街,也就是101国道方向,不能把两个方向的烽火台混为一谈。按照柳塘寒士老师的说法,我们不能把两家的孩子按一家大小排列。

头台子,原来位于大东区沈铁路的新华壹品小区。隶属于二台子街道办事处,此地于1969年组建老瓜堡前街革委会,1981年改称头台子居民委员会。此地历来有头台子之称。

二台子关帝庙

二台子,位于大东区大二台子。据大东区地名办公室于1990年考证,墩台遗址应有十米高左右的圆形残土堆,直径有十米多宽,还有砖头等遗物。

三台子、四台子和五台子,是指此地的烽火台,从盛京排到这里的个数。比如五台子地名来历:清初,此地有座烽火台,从盛京排到这为第五个,形成村落后,得名五台子。

五台子位于地铁二号线沈师地铁站A口,沈阳师范大学西门路西,华强城附近,地名碑犹在。

这些台子的地名不仅成为沈阳的一种历史记忆,而且这些地名也是沈阳历史的活化石。

虎石台

另外有媒体望文生义,将沈北的虎石台也列入烽火台之列,这是错误的。虎石台是虎死台的谐音。来历有三,都和烽火台无关。

其一,据地名档案载,明末清初,努尔哈赤率部战胜明军后,路过此地,因听说当地有一只猛虎经常伤害百姓,便在村东南烽火台附近将这只猛虎打死,得名虎死台。1905年修建中东铁路设火车站,取其谐音虎石台。1983年在此设镇名称沿用至今。

其二,是说雍正皇帝的侄儿宁王在此地伏虎,雍正得知消息后,命在宁王伏虎之地立宁王伏虎石,并在伏虎石的西侧立宁王伏虎碑,记载宁王的功德与勇武。因当时将伏虎石立在一高高的石基台上,故后人既称此地为虎石台。

其三源于百度百科的杜撰,不可信。虎石台是蒙古语的译音,Husitai,蒙古语的意思是有芦苇的地方或芦苇茂盛的地方。虎石台位于蒲石河流域,清以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清朝后期,才逐渐开发。清朝期间此处及以西地区是清王朝的养马场,有很多蒙古人为清王朝牧马,称此地为Husitai,后多民族进入,通用汉语,译此地名为虎石台。

沈北新区南台村:清初建村时,因在村南有一烽火台,故起名南台子

沈北新区二台子

清代雍正二年在此建村。当时附近有两个土台子,一个叫后台,一个叫东小台,因此,起名为二台子。

沈北新区清水台

1653年(清顺治10年),清政府颁布《辽东开垦条例》以后,从关内迁来大批移民到此地开荒落户,逐渐形成村落。因当时村北有烽火台残基,人们在烽火台附近掘开一眼水井,井水清澈如镜,遂将村子起名清水台。

清水台,当地人俗称北大台,北大台和古井的位置在清水医院对面,在谷歌地图上可见一个小山丘,应该就是北大台的位置。

【延伸阅读】

1993年版《沈阳市文物志·烽火台》说:明代修筑辽东边墙时,修筑了大量烽火台,据《辽东志》载,总数达一千六百二十九座,是用于军事报警的设施。沈阳地区的烽火台现存有六十四座,分布在苏家屯区、于洪区、新城子区(今沈北新区)和新民市、辽中县等地。烽火台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是用土、砖、石不同材质砌筑。如苏家屯区大沟乡李双台村的烽火台,是土筑圆形,残高三米,直径六十四米。新民市梁山乡前二台子村的烽火台,是下方上圆,残高四米、底部东西宽十一米、南北长十四米,四周有残砖墙,往上渐收,顶中心有一圆土堆,夯土层次显明。苏家屯区陈相屯乡北大台村的烽火台,是砖筑方形,长宽各二十米,残高四米,土堆周围还残存许多青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