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球房讯小毛就大家最近讨论的自如脱离链家「链家自如租房网」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能够有助于您了解自如脱离链家「链家自如租房网」。

就在自如风波还未平息之时,链家董事长左晖作为自如的大股东却又开始了新动作。9月5日,据华尔街日报透露,链家计划筹资20亿美元用来扩张最近推出的名为贝壳的房地产经纪网站。早在4月27日,链家更是宣布,链家网升级为贝壳找房,围绕着自如的舆论压力尚未散去,链家已经开始考虑“另寻马甲”。


这两年的青年白领租房市场,自如似乎撑起了半边天。从2015年开始的三年不涨租,到现在应届毕业生0押金租房,当时风头正盛的自如似乎每一步都走得很及时而又准确。

今年5月,自如作为科技租住企业入选沃顿商学院的案例库,今年7月。自如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2018年度最具成长性新兴企业“未来之星”。这对于如今遭到“被贷款”和“甲醛房”质疑的自如来说,更像是一种讽刺。

8月底,一篇名为《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文章火遍朋友圈。该文火爆后,更有自如前员工对媒体爆料称,一般装修后5-7天便进行上线出租,随后自如便进行紧急处理,下架了九城的首次出租房源,称这些房源都处于空气检测中。




甲醛风暴爆发之后,更是有自如租户爆出,自己请三方机构测出字自如房甲醛超标之后,自如方面提出了无条件换租、退租;提供免费治理以及提供90天的免费品牌空气进化器供其使用这三种处理方式,然而最后自如承诺的三种解决方式都难以落实,最后自如管家竟然以2盆绿植作为解决方案。

前有自如嵌入诸多金融元素诸如信用评分、贷款分期、ABS融资等把租赁合同做成了分期的贷款合同,后有自如屡屡被爆出房源甲醛超标,想要息事宁人的案件。似乎自如的发展路径早已不再是自如CEO熊林想象的“让生活在城市中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对居住不再感到绝望”那样,而是使得迫于生计压力的年轻人们“被签”了贷款合同后,又开始饱受“甲醛房”的荼毒。

偶然探索得出的产物

自如这一品牌的诞生,实际上开始于8年前自如CE0熊林和左晖之间的“头脑风暴”。2010年,作为曾经为链家提供咨询服务的熊林,一眼被左晖相中,便挖熊林去链家从事房产赁业务分析与战略设计的工作。而在此之前,熊林作为当过码农,考过MBA,因为不满现状开始从事咨询业务,并最终与左晖结盟。

和左晖的相识,便源于熊林和链家的咨询服务关系。自如这个项目最早仅仅是链家的一项房屋代理业务,在熊林加入链家之时,这个项目早已处于尾部阶段。但当熊林和左晖在调研完这个项目之后才发现,市场上确实需要这样一种全新的、标准化的房屋租赁模式。

这便是自如业务最早的雏形。2011年5月,链家正式成立了自如事业部,链家业务线逐渐成为三大板块:房产交易、金融、资产管理。而自如便是链家的资产管理一线中的佼佼者。自如的出现,确实给7年前的长租房市场带来了一些变化:线上订房、线上付款、线上退租、标准化的合同,每个月固定次数的保洁,对房屋的装修和家具进行统一的标准化,配管家服务等。自如的租房模式也分为自如整租和自如合租,而合租相较于整租的价格十分合理,显然更适合大城市白领阶层的需求。

也许自如这个词的含义,正是熊林想让住在这间房子里的人“舒服自如”,他还要求了玻璃窗要做到45度斜视无掌印无水渍无浮灰,租户可以拎包入住。

然而这些产品外在的软条件,在“甲醛房”和“被贷款”等事实面前,更像是东施的浓妆艳抹。

随之而来的甲醛问题

随着自如房客的成倍增长,自如房的甲醛问题也开始层出不穷。早在2012年1月4日,就曾有自如客在微博上吐槽称房子有油漆味,随后便收到了链家的除味剂。当时的自如,还只是链家旗下的一个事业部。

随后便不断有自如客质疑自如房间的空气质量问题。2012年熊林在微博上的答复还为“2012年6月10日起,所有自如友家原创产品(毛坯房或深度装修房屋)将在装修完成后,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出具正式的空气质量合格报告后方可出租给自如客”。

直到2016年2月24日,有一位企业法人质疑其租住的自如房子气味难闻,入住后身体不适,并配上了长文式的维权经过。但是熊林给出的答复却变成了还不能保证年10万间以上的新增房源100%没问题,而当有租客投诉自如的房屋漏水时,熊林5天后才回复其“漏水、空气质量、水暖维修是我们面临最挑战的三大问题,不敢说已尽洪荒之力,自问始终未敢懈怠。有一点我们可以保证,专业和能力会有欠缺,但绝不敢有任何欺瞒与怠慢!”




而当租客和自如管家进行沟通时,自如管家更是答复其“新装修的房子,确实会有味道,多开窗通风就好了”。

也许积蓄已久的甲醛问题,终于在2018年开始的春季集体爆发。不断地有自如客爆出其租住的自如房源,经相关机构检测甲醛超标,也有不断地自如客因为租住了自如房,呼吸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造成不通程度的损伤。最后,自如不得已从2018年9月1日起,下架了9个城市的首次出租房源,等待空气检测结果,然而整个申明中独独缺少了赔偿和道歉。

“变异”的租房模式

早在自如刚成立的头两年,自如还是链家的一个事业部,是链家拓展资产业务的先行者。而从2015年5月中旬开始,自如便传出了开始计划从链家集团分离出去,一直到2016年5月12日,自如正式成为了独立运营的公司,从链家的体系中彻底分离出去。并且每位自如产品的用户都需要同意将之前的租住协议进行变更,即将协议方中的甲方主体“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自如生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也许自如当时选择从链家剥离,正是想做大资产管理业务,但是又因涉及资金池,因而想和链家划清关系。

根据天眼查显示,北京自如生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8日,其的控股股东为北京自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而链家的董事长左晖持有北京自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94.6%的股份。




至此,自如成为了虽然是链家董事长左晖控股、但是独立运营的链家“子品牌”。也是从链家分拆出去之后,自如开始了一系列的金融化产品,嵌入了包括信用评分、贷款分期、ABS融资等诸多金融产品和元素。

2016年7月1日起,自如开始建立信用分评价体系,从“身份信息”、“履约历史”、“租住行为”、“外部信用”四个维度评定自如客的租住生活信用。

该评分体系和蚂蚁金服的“蚂蚁信用”较为相似,在预订、签约、续约阶段都会对租客身份信息进行审核,有不良记录的用户将无法签约。伴随着这一信用体系,自如也打出了“如果你需要一个室友或合租者,那么我们有严格的租客标准,能保障你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人,这是自如同时作为社交平台的魅力”这样的宣传语。

也许正是因为自如带有着社交居住功能,而屡屡被自如客们所投诉,认为其过分强调社交,而丧失了租赁业务本身的居住私密性。自如的投诉中,对合租舍友的投诉就占了很大比例。这一套用互联网思维的做法,也许在强调私密性的租行业中,并不那么吃香。

除此以外,自如的租金模式更是饱受质疑。根据自如客的租金支付情况来说,自如分别有:在线支付、自如白条(已更名为自如客专享分期)两种支付方式。其中在线支付即为一般的寄付模式,而自如白条和自如客专享分期均带有贷款性质。

自如在这些具有贷款性质的分期付款中,正是使用了“长租公寓 金融”的模式。选择分期付款的自如客用户,在和自如签订租房合同的同时,还需要和自如签订一份贷款合同。一般情况下,长租公寓运营方与房东签署长期合同,三或五年,通常约定按月支付房租。而长租公寓与租客签订一年期租赁合同,同时租客与长租公寓对接的资产管理公司或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贷款金额为一年租金,按月还款。贷款款项直接支付给了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说场长租公寓方的关联方,相当于自己建立了巨大的资金池。




房子是房东的,贷款合同是租客的,大笔现金就被自如这样的长租公寓所拿走。自如业主表示,自如是按月向业主支付租金,并且每年设置了1个月租赁空置期,空置期内不会支付任何租金;而自如和租客签订的协议是没有任何空置期的,也就是从签约的那一天房客就需要支付房租。长租公寓再利用不同租客与不同房东之间的时间错配,把从1号房客中“套”来的一年房租,按月支付给2号房东,以此来扩大租赁市场。

据了解,自如现在已经移除了作为第三方的金融机构,而是将产品路径理顺,开始接入自有资金及外部资金,以自如白条支付方式取得更高的资金收益。因为监管限制,自如并没有取得直接向租客开展贷款业务的资格,自如营业范围内也明确限制开展贷款业务,因此自如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道路。

自如先是找到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作为通道机构,合作发起设立了信托计划,向租客发放了租金分期贷款。自如与外贸信托已经发起设立了“荟润5号”“荟润6号”等2个信托计划,用以向自如租客发放贷款。

也就是说,自如通过白条这个通道,名义上把一年的贷款借给租客,但实际是直接打到了自如的账上,通道再把债权收益包装成ABS。2017年8月15日,自如以全资子公司北京自如众诚友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荟润5号信托计划以及该专项计划的受益人/原始权益人,发行了国内首单租房市场消费分期类ABS——“中信证券-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单ABS产品由中信证券担任计划管理人及承销机构,期限两年,首期发行规模5亿元,本专项计划优先级票面利率5.39%,底层资产即为2.75万笔自如客的租金分期贷款,均为1年期。

今年5月7日,自如又发行“自如2号第1期”,今年7月9日发行“自如2号第2期”。据悉,按照计划自如1号ABS、自如2号ABS共发行25亿元。

而由于荟润6号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外贸信托向外部募集了资金,但并无法核实自如这次有无向荟润6号信托计划出资。

自如的自有资金借用信托通道向租客放贷,又可以取得全年租金的高额利息收益,类似于卖方信贷。截至2017年底,自如管理了50万间房,相比2016年35万间房增长了43%。自如2017年营业收入27.54亿元,相比2016年10.73亿元增长了近1.6倍。自如作为二房东模式赚取的租金差,或许正是体现在公司账面上数十亿元的营业收入。

自如把租赁业务做成了另一种金融产品的模式,这或许早已偏离了当时熊林想要“让生活在城市中25岁到35岁的年轻人对居住不再感到绝望”的初衷。